APP下载

让“微课”在农村语文课堂中生辉

2016-05-30周全相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例教学资源微课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支持下,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速遍及各地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然而在僻远的农村,微课教学的运用与推广却极为迟缓。教师对“微课”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对制作和运用“微课”的方法也没有全面的了解。那么如何让“微课”走进农村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以语文教学为基点,谈几点粗略的认识。

一、转变传统观念,积极走近“微课”

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先生认为,“微课”应是以教学视频作为主要载体,具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新型教学资源。通俗地讲,“微课”也就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有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既不是传统课堂的浓缩,也不是传统课堂的教学片段,而是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微课例。面对这种新生的教学形式,处在僻远农村的教师起初总会“敬而远之”,没有畅通的网络信息,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大多数老师只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如果我们不能以敏锐的眼光洞察时代发展的趋势,那么我们终将会被这个信息时代所淘汰。因此,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就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学习,让信息化的春风也能吹到我们僻远的农村,让我们的课堂也能在内容丰富的“微课”教学模式中,增生出更多的活力与精彩。

二、丰富课堂形式,巧妙运用“微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单靠课堂40分钟,教师要想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往往力不从心。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学生基础薄弱,课外知识面窄,对于一些基本知识点老师尚需举一反三,若要强化深入或是拓展延伸,便只能是徒劳无功。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就要学会制作、选用不同的“微课”课例。

例如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要让学生感受月色下的荷塘及荷花那美妙多姿的情态,倘若只是老师费心的讲解,让学生凭空想象,大约怎么也感受不到那荷塘与月色的美。况且对北方的孩子而言,大多都是没有见过荷花的。所以巧妙借用《荷塘月色》的微课,就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现出皎洁月色下那优雅多姿的荷花。同时,若能插入一段清幽的背景音乐,那意境便会更加醉人。

这样的“微课”以生动直观的图像和富有感染力的音效,代替了教师笔耕舌耘的单一教学模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语言所不能传达的意境,真正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实语文微课就是语文教学方式的一种综合运用,设计时大多侧重于知识的讲解和小结或是对课外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看似只有短短的8-10分钟,但它所讲述的知识点却系统清晰、重点突出,呈现的声画图像及学习方法也直观明了,简易可行。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巧妙地运用“微课”,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创建出真正有效、高效的课堂。

三、提升学习能力,师生共享“微课”

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目的。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滞后,老师们制作、设计“微课”的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学会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通过“微课”大赛提交平台、优秀课例展示平台等,观摩他人的“微课”课例,进而发现新的教学点,以完善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在观看过程中也可以积累一些优秀的、有价值的典型课例,以便在教学中博采众长、为己所用,并让自己的学生也能享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在逐步的尝试与探索中,笔者发现,农村学校的大多数老师对“微课”的运用,都只停留在课堂上。其实,“微课”的运用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重难点知识。我们还可以运用“微课”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也可以积累素材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或课外阅读。例如,指导学生读古诗,要让学生掌握品析诗歌的方法,我们就可以运用“微课”以一首诗歌为例,逐步讲解诗歌赏析的步骤。或者也可以分门别类,为学生总结不同题材的诗歌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之后再引导学生以此为例,举一反三,不断实践,让他们自己也学会积累、总结。留守在农村求学的孩子,大多无人辅导功课,家里也没有网络信息资源。所以,在校期间老师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播放“微课”课例,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复习功课,遇到疑难问题还可以随时和老师、同学们交流,这样以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微课的出现,已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手段,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处身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探索,才能让“微课”这一新生的教学资源在我们农村的大课堂上熠熠生辉。

(周全相 甘肃省山丹县陈户学校 734100)

猜你喜欢

课例教学资源微课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课例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