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黔之驴》为例,谈初一文言文教学法

2016-05-30戴瑶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单音节文意甲骨文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渊源流长,而使用白话文的历史还不足一百年,可以说中华文明的绝大部分的文化精髓都是用文言文写就的,想要了解中国文化精髓就应多读书,而读书就要读经典读源头读原著,由此可见,学习文言文就十分重要。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文言文一直都是初中生比较“头痛”的一个大难题。很多学生都反映,学习文言文时,大多情况下都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但往往事倍功半。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文言文呢?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柳宗元的《黔之驴》浅谈一下笔者的教学方法。

一、讲点文言常识,明明白白学古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是生疏的,既读不懂更谈不上兴趣,这时讲有关文言文渊源的常识及典故,以引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是非常必要。在学习文言文时,教师可先讲授文字的演变。自然引入文字起源——甲骨文。古人“写”甲骨文时用的龟甲兽骨面积小且贵重,又“贵”又“重”当然不能多“写”。用刀“写”了几百年的甲骨文到了汉代成了竹简木牍,它们比甲骨文不“贵”但仍笨重。据说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得起,武帝读了二个月才读完,其实不过几万字。成语“学富五车”到底有多少字?“学富五车”,五头牛才能拉着走,实在也没有多少字,“颂二十万言”什么的,就差不多有“五车”了。看看我们的语文课本字数15万多字,要按这个标准看看我们发的各科教科书,一学期学完个个都是“鸿儒”了。(学生笑)

正因为写字不容易,古人不得不把文章写得“言简意赅”、“微言大义”,所以古文以单音节词(单个汉字)为主。后来发明纸张可是这种写作法则已经超过一千多年,形成标准,无法撼动,因此一直流传下来直到1919年鲁迅等倡导白话文运动。文言文有几千年的历史渊源而白话文(现代文)才百余年。可见,文言文积淀大量极富表现力的经典文章、典故、词汇、词章等等,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我们理应要学好文言文。(主要强调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举例:“驴一鸣,虎大骇”现在应说是“驴子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教师可以再举几例让学生基本掌握古文翻译技巧。

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所以学习文言文之前先给学生讲些有关古文的常识、典故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可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重视字词积累,踏踏实实做学问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古诗文的积累是语言积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积累并非仅仅为了考试,而是以长远发展的观点让学生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积蓄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如在《黔之驴》一文要重点积累以下知识:

(1)常见的实词和虚词。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生要积累3500-4000个字词。在文言文教学中,字词积累也不可忽视。例:以为且噬己也:认为将要咬自己。 且:将要。 噬:咬。以为:认为。 然往来视之。 然:表转折,然而,但是。 往来:来回来去。 视:观察。 益习其声: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习:熟悉,习惯。益:渐渐地。计之:盘算这件事。 计:盘算。之:代词,指驴子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这些都是课文中基本的词语。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3)词类活用现象。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黔。船(名词用作状语),这里指用船。蹄: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蹄子踢。稍出近之:渐渐出来接近它。稍:渐渐。近(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靠近。断其骨,尽其肉: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吃尽,吃光。

(4)通假字。技止此耳:止,通“只”,仅。

当然还有一词多义,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等。总之,学生从初一开始积累文言文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可以为以后阅读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循序渐进读课文,熟读精思解文意

初读课文,必须读准字音。读《黔之驴》,教师可先让学生借助字典,分组把不认识的生字读音查出来。如慭慭(yìnyìn) 远遁(dùn)噬(shì) 狎(xiá ) 跳踉(liáng),还有个别多音多义字等。读准字音,是读书的第一步。

再读课文,断句精准。在学习文言文中,由于古今语法习惯的不同,古文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文以双音节词为主,因而在断句上存在差异。

如:“蔽/林间/窥之。”“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断句准确便于学生理解文意,对学习古文有很大益处。

反复诵读,理解文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古文的学习也如此。教师应向学生多介绍一些读书方法,如读书“三到法”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一本书法”: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长期计划法”: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笔记法”:心有疑,随札记。“求问法.”:就人问,求确义。老师将这几种读书方法详细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做到“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初始阶段。只要引导得当,就会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好文言文,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戴瑶 江苏省运河中学初中部 221300)

猜你喜欢

单音节文意甲骨文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甲骨文“祸”字新证
三千年甲骨文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最“萌”甲骨文——心
听音训练对汉语单音节听感清晰度的影响
借你一双明亮眼,力拨迷雾见阳光——破解文言文文意理解常见设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