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文本深度解读的奥妙

2016-05-30罗艳芳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王君于勒菲利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对于小说阅读教学也应如此,只有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文本,赏析小说的语言文字,领略文本的丰富内涵,才能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王君老师在《王君讲语文》一书中说:“真正的语文课,应当脚踏实地的回归文本,聚焦于语言文本本身,凸显语文课堂的本色,着力于学生语言的内力。”因此,对于小说的教学,文本的深度解读,是成就精彩的小说课堂的基石。《我的叔叔于勒》作为一篇经典课文,前人的解读可谓已经“密不透风”,然而王君老师执教《我的叔叔于勒》,不断超越传统的文本解读,带领学生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反复咀嚼、涵泳,穿越重重迷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深度与高度,成就了课堂教学的独特精彩。研读王君老师关于《我的叔叔于勒》的文本解读与课堂实录,我们能获得一些关于小说文本解读的秘妙。

一、填充空白——读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在小说文本中,作者总要有意无意在字里行间留下“空白”,它使作品含蓄空灵,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意义空间,进而激活读者想象、联想和再创作的欲望。抓住空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积累,发挥联想与想象,去填充、丰满、感悟空白,是深入解读小说文本的重要路径。小说中常见的空白有形象空白、情节空白和情感空白等。王君对《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读,使空白得到了充分解读,她很好地抓住了小说中的空白,通过引导学生去体味空白处的“言外之意”,开掘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这篇小说对于勒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重要的空白。王君老师抓住这个“形象空白”,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蛛丝马迹,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不断还原、填充、感悟“于勒”丰富的精神世界与形象内涵。

王君对这篇小说的解读,是从于勒这个人物形象开始的。虽然小说的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但于勒和故事中的所有人物其实并没有实质上的接触。在小说的最后,“我”代表父母付钱给于勒,并且自作主张多给了于勒小费,于勒也表达了感谢,在这样的接触中,“我”心里知道于勒是“我的叔叔”,但于勒完全处于无知觉的状态。“在文本里,于勒都仅仅只是一个‘符号。作者故意置他在亲情的“蒙昧状态”中,让他在整个故事发展中并不掌控发言权。”小说对于于勒的交代绝大部分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或态度展现的。于勒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赋予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于是,王君以这个空白为契机,引导学生去感悟、填充“于勒形象”并探究于勒的形象在文本中存在的意义

王君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其他人物对于勒的称呼:“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法国老流氓、讨饭的、叔叔……”,再通过对这些称呼的变化,回顾课文,勾勒出于勒人生轨迹,然后让学生谈谈阅读后的感悟。这时,大部分学生读出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人的势利,社会的冷酷”、“小人物生活的不容易”、“亲情的变异”等等。但对于一个见微知著的语文老师来说,这些感悟还不够,王老师并没有满足,她继续带着学生向文本的“青草更青处漫溯”——情节空白。

王君老师逐一还原于勒的经历,破解于勒的命运之谜,是从于勒的第二封信中找到蛛丝马迹的。

师:菲利普夫妇和你们的选择一样,于勒最后的结局是被送到了美洲,自己去闯荡。到了美洲的于勒却发生了变化。在几年之内,他先后来了两封信。通过两封信我们了解到他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改变。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二封信。

(投影展示)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请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就是这封信,成为了菲利普一家的福音书,成为了他们十多年的希望。但是现在,仔细研究一下这封信,你们发觉这封信有什么破绽吗?

生:有破绽。于勒开头说他“买卖也好”,可是后面又说“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还说“希望为期不远”,这就是矛盾的,我们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没有发财。

生:按照常规,如果一个商人生意真的很好的话,他是不会丢下生意去作长期旅行的。

……

这封信的闪烁其词与语焉不详便是作者有意留下的空白。“这封信根本不是什么‘福音书,分明是一份宣布破产和通知家人的‘诀别书”,通过对这封信字里行间露出的破绽进行解析,王君老师带领学生读出了一个有温度的于勒,一个努力过却失败了,不愿拖累亲人,有尊严、有责任心、内心柔软的小人物。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生命成长的不易,人生风雨的历练对人物心灵的洗礼。

二、抓住细节——走进真实的心灵世界

细节,就是细小环节,是小说中最生动、最鲜活、最传神的人物表现、情节发展和环境特征。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结局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成就作品的价值。”小说往往通过细节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抓住细节,品味细节,是解读小说文本,把握人物丰富的心灵世界,揭示作品深层意蕴的又一个秘妙。于是,王君老师通过对《我的叔叔于勒》的细节的深入品味与挖掘,从日常生活细节中,王君老师读出了小说中灰色人物对明亮的寻找。

师:没有很正常,幸好没有。(众笑。)但请大家努力去想象吧,人在非常痛苦的时候,甚至会绝望到放弃自己的生命的。同时,经济状况会深刻地影响人的幸福指数。同学们,从开头几段你可以看出来,这个家庭不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而是常常笼罩着阴霾的家庭。可是奇怪的是,这个笼罩着阴霾的家庭却有些细节很让我们感到困感。

(投影展示)可是每个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师:仔细些,孩子们,看看这段文字描绘的情景,有什么蹊跷没有?

生:他们到海边栈桥散步的时候居然是“衣冠整齐”的。

……

师:老师同意!这个“刚刚够生活”的家庭,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等待……

(投影展示)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看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师:你们怎么评价这段文字中的菲利普?

生:他很虚荣。

师:是吗?被高贵的吃法打动了,就只是一种虚荣吗?老师也经常被这样的场面打动。老师喜欢时装,经常被电视画面上的时装表演打动,恨不得自己也能够穿上那些服装上台秀一秀。老师还喜欢在解放碑看美女帅哥,许多时候那可是追着看呢。这是不是虚荣呢?(众笑。)

生: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父亲内心深处有一种对这种高贵生活的向往。

生:还可以看出父亲希望体面地活着。

生:菲利普夫妇太令人讨厌了。虽然我恨他们对于勒的无情,但是如果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他们的选择也是情有可原的。

生:穷人要保持自尊比一般人更难。

王君老师抓住“可是每个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和菲利普先生被“高贵的吃法”所打动两个细节,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细节的“蹊跷”,从而感悟出菲利普夫妇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渴慕。通过对细节的捕捉与深度品析,王君老师引导学生用悲悯的情怀审视菲利普夫妇的内心世界,解读出了人性的复杂性与真实性。

三、咬文嚼字——品出灵魂深处的秘密

小说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小说教学的文本解读始终是立足文本的。小说文本的精妙之处往往存在于一词一句之间,独特具体的言语形式是解开文本内在意蕴、开拓文本深度的密码。因此,对于小说文本的解读,王君老师始终带领学生对文本斟酌词句、咬文嚼字,在与文本语言的不断触碰之间擦出火花,领悟小说的真谛,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灿烂的智慧火花与浓浓的文化味儿。

通过于勒信中的破绽,我们知道那并非菲利普一家的福音书,而饱经风霜、为人精明的菲利普夫妇何以被一封语焉不详的信忽悠十年?王君老师通过对文中几处词语的咀嚼,便解释了这一悖谬隐藏的秘密。

第一处:“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一声长长的叹息“唉”,却传出菲利普内心深深的失望。一个“竟”字说明就连菲利普自己也不相信于勒会在这只船上,菲利普一家从来就没有得到过惊喜。总之,菲利普其实一早就对菲利普的话不抱希望。

第二处是当谜底终于揭开时,菲利普夫妇愤怒地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师:孩子们,尝试着暴怒起来,读出母亲的愤怒。大声地读。然后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母亲很仇恨于勒。

生:我读出了母亲的暴跳如雷。

师:母亲的愤怒是表面的,每一个同学都可以读出来。除了愤怒之外,你们发现菲利普夫人心中的一点儿秘密没有?

(生沉默。)

师:把文中的“就”去掉,再大声读!

(生对比读。)

生:原来菲利普夫人早就知道于勒是不会有出息的。

通过对“就”字的咂摸、品味,揭示了菲利普夫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其实和菲利普先生一样,他们都是心甘情愿被一个虚幻的梦想所愚弄。于勒是他们灰色世界里的那一抹明亮的幻影,是支撑他们一家对幸福生活向往的精神支撑。现在谎言被戳穿,她的这个“就”字暴露了梦境破碎时内心的绝望!

文本解读是小说阅读教学的基点,精彩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对文本的深度解读。王君老师对于《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文本解读,立足文本,巧妙抓住空白,细致品味细节,深入咀嚼语言,开拓出文本的新境界,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王君.灰色小人物的灰色理想的幻灭—《我的叔叔于勒》的另外一种读法[J].中学语文教学,2008,(12).

[2][3]王君.拨开重重迷雾,走进人物心灵——《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J].语文学习,2009,(3).

[4]王君. 福音书还是诀别书——解读《我的叔叔于勒》的钥匙[J].初中生辅导,2013,(36).

[5]汪梦昀.深入小说细节 解读人物形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35).

[6]王君.拨开重重迷雾,走进人物心灵——《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J].语文学习,2009,(3).

(罗艳芳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10000)

猜你喜欢

王君于勒菲利普
Color-image encryption scheme based on channel fusion and spherical diffraction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自己的歌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