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视角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

2016-05-30胡荣华

北京档案 2016年3期
关键词:档案馆资源信息

胡荣华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自媒体对档案信息资源可靠性、权威性、安全性、严肃性形成的挑战,并从严格认证要求和管控信息内容质量、强化自媒体信息发布的安全审核机制、提高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者适应自媒体环境的能力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自媒体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以“人人都是信息编纂者和发布者”为特征的自媒体时代到来。2012年8月,第十七届国际档案大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马丁·勃伦蒂斯表示:“20世纪,世界各个国家的档案工作者曾经多次聚会,从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视角对档案管理的专业问题进行讨论。现在我们再次聚会,要直面我们正置身世界范围的‘信息统治的挑战。”[1]在这次大会中,“社交媒体”成为出现频率较高的术语,它预示着自媒体已成为档案行业新的研究与应用领域。[2]基于此,笔者从自媒体的特点出发,就自媒体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冲击,以及如何有效应对展开阐述,以期对档案工作者有所裨益。

一、自媒体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

(一)自媒体的含义及特点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数据传播媒介主要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种形式。传统媒体是指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前的信息传输媒介,主要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背后运营的个体及组织,它以单向传播为主,信息传递速度相对较慢。新媒体是指在计算机、互联网等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3]自媒体是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2003年7月,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在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的一份自媒体研究报告中提出:“自媒体是普通公民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提供与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4]这是第一个关于“自媒体”的正式定义。通过定义可知,它依赖网络技术的支持,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相较新媒体,它具有自由度更高、交互性能更强等优点。但是,作为全新的媒体表现形式,自媒体因发展不成熟及监管不到位等,存在公信度弱、可控性弱、发布信息内容浅显等不足。

(二)自媒体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目前,自媒体包括博客、微博、微信、论坛、公民新闻网站等多种形式。为了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自媒体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渐趋普遍。以微信为例,截至2016年3月6日,笔者以“档案馆”为搜索词,发现192个与档案相关的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剔除不相关因素,最终得到156家档案馆的微信公众号。其中,省级档案馆15家、地市级档案馆54家、专业部门档案馆44家、高校档案馆14家、县级以下档案馆29家。此外,就综合档案馆利用微博的情况来看,自2011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档案局创办全国第一家综合档案馆政务微博至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综合档案馆开博140余家,覆盖全国17个省市,粉丝总数超过20万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5]可以说,自媒体已成为发布档案工作动态、宣传档案文化、展示地方风貌、扩大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媒介。

二、自媒体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挑战

(一)自媒体较低的准入门槛,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形成挑战

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在存凭留史、资政育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6]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档案信息,满足社会获知真实历史和事实真相的需求。目前,虽然自媒体为信息发布者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但是由于信息发布者的准入门槛较低,个人道德素质也无法甄别,加之网络水军的兴风作浪,致使虚假信息大量涌现,相关监管制度的缺失又使自媒体的真实性失去制度保障。一些人出于不同目的,进行无底线的内容创作。而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也让很多人在无意中充当了负面信息或谣言的“二传手”。[7]在社会公众对自媒体的公信力产生质疑的情况下,如果无节制地将自媒体运用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那么只能把公众对自媒体产生的信任危机转嫁到质疑档案部门发布的信息上,进而影响档案和档案部门的权威性。

(二)自媒体的网状传播模式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形成挑战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发布流程有较为完善的制度规定。而在自媒体环境下,由于组织审批机制尚不完善,自媒体的信息源较为广泛,持有手机和网络的公众可以随时充当信息发布者,信息以一对多的网状模式传播。[8]这种传播模式,对档案信息安全形成了较大挑战。因为保守国家机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相关规定,确保档案信息不被非法复制、查阅和传播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在档案中有相当部分涉及国家机密,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利用限制性的文件资料、科技成果、经济数据等情况下,做好档案信息发布的安全防控十分重要。如何确保涉密档案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过程,或供其利用,是自媒体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需重视的问题。[9]

(三)自媒体环境下受众追求信息内容趣味性的审美要求,对档案信息内容的相对严肃性形成挑战

自媒体应社会公众休闲生活多样化的需要而产生,人们用来浏览自媒体信息的时间多数是碎片化时间,因此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具有贴近性、趣味性、动态性。[10]在自媒体平台上,短小精悍的信息更符合受众的偏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自媒体信息存在浅阅读、“快餐化”的弊病。对于档案部门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而言,其内容主要有信息检索、编研、展览、馆室职能和特色馆藏介绍、信息咨询、信息发布等。为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体现档案部门的权威性,目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往往呈现出一定的严肃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在人们精神追求和品味日益多元化的自媒体时代,用真实准确而又不失生动的形式传播档案信息,并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值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各方思考。

三、解决对策

(一)严格认证要求和管控信息内容质量

首先,取得认证是档案部门发布权威信息的关键。档案部门应在申请自媒体开发商如微博、微信等平台时,应严格履行认证手续。其次,档案部门作为人类记忆的守护者,应树立责任意识,严格对发布信息进行筛选管理。对没有经过档案或权威资料佐证的历史文化信息、没有经过审批的工作信息、没有经过相关部门认证授权的档案信息,严禁通过档案机构官方公众号对外发布;对能够发布的档案信息,也需在充分考虑公众需求,即信息是否能满足公众的利益需要或精神需要的基础上择优发布。

(二)强化自媒体信息发布的安全审核机制

当前,各级档案管理机构在确保档案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利用的安全性方面均有相关制度规定,但是专门针对网络平台的开发利用安全审核制度尚不完善。为应对自媒体环境对档案信息资源安全性形成的挑战,各级档案机构应按照国家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出台信息发布安全审核制度。一是做好档案信息的安全划控。在档案前期鉴定阶段,根据鉴定中的密级划分对涉密档案及信息敏感档案进行授权隔离;对可公开的档案及时进行解降密工作。二是设计科学的发布审核鉴定程序。对网上开放信息的范围、信息发布主体的认定及权限、自媒体平台信息发布的流程等进行合理规划。

(三)提高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者适应自媒体环境的能力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只有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适应自媒体的能力,才能真正引导并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就其适应自媒体的能力而言,主要包括:一是提升对自媒体的接受能力。档案部门要通过扩大宣传、加强引导等方式,使档案工作者从利用传统媒介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传统思维中走出来,适应自媒体视角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二是培养适应自媒体的处理能力。档案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档案工作者的培训,负责档案部门自媒体平台信息发布的相关责任人也应不断挖掘档案信息内容中最具价值、最能吸引公众的内容,并用易于被公众接受的语言和形式表现出来。

注释及参考文献:

[1]付华,范悦.2012年国际档案大会的过程、主题与特点[J].中国档案,2012(10):30.

[2]黄霄羽,张斌.以创新应对变化以发展追求认同——第17届国际档案大会评析[J].档案学通讯,2013(1):4-7.

[3]杨继红.谁是新媒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3-14.

[4]吉摩尔著,陈建勋译.《草根媒体》[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松姗.综合档案馆政务微博运营风险及防范研究[J].北京档案,2016(2):36-39.

[6]吴宝康.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3-40.

[7] [8] [9]周晓虹.自媒体时代: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J].新闻界,2011(4):20-22.

[10]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实务[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282-284.

猜你喜欢

档案馆资源信息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