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伯利亚红松引种造林试验

2016-05-30韩照日格图白玉荣常艳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引种造林

韩照日格图 白玉荣 常艳

摘 要 阿里河林业局在种子育苗试验成功的基础上,2003年进入造林试验阶段,选地范围包括了海拔500~1 000 m的不同垂直地段,并针对阿里河林业局的气候特点及西伯利亚红松的生态、生物学特性,选定造林试验地3处,参试种源4个(分别为山地阿尔泰、蒙古、托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进行造林试验,以期能够为西伯利亚红松在该地区进行大面积造林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引种;造林;内蒙古阿里河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4

引种在林业上即指引进外来树种。林木是植物界中个体最大,光效率最高、生物产量最大、生态效益最强的成员,从国内外引进速生、优质、适应性强的用材和经济树种,对增加林产品、丰富造林绿化树种等经济、生态、社会意义重大。我们在充分掌握了引进树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并综合考虑当地环境条件,进行“适地适树”引进,科学栽植,势必会引种成功。我国的许多地区都有引种造林成功的例子,引种必须经过较长期的观察,才能推广[1]。一个树种引进新的地区后,不仅要受到当年限制因子的制约,还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自然灾害的检验,才能确定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能否成功[2]。

大兴安岭林区,尤其是西坡岭北树种单一,林相简单,稳定性差,引进适生树种丰富当地的生态系统势在必行;但由于阿里河、阿龙山林业局的气候较寒冷、树木的生长期短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引种工作难度大。西伯利亚红松是少数进入北极圈树种之一,可忍耐-67 ℃低温,具有极强的抗寒性,十余年来的初期引种性試验证明,可在我国的高寒林区推广。西伯利亚红松材、果、兼优,有树高45 m,胸径2.0 m的记录。大量研究证实,该树种是欧亚泰加林首屈一指的主要经济树种,被称为“泰加之王”,是著名的大径级建筑良材,也是细木工和各种装修的好材料[3]。我国高寒林区是国营森工企业单一木材生产最集中之所在,是目前“两危”形势最严峻的地区,迫切需要解困,需要替代产业,而这里的高寒条件很难有适宜的替代产业可寻。我国高寒林区面积巨大,除分布最北的大兴安岭林区,还包括西南高山林区、西北、华北、东北各山地上部的高寒林区,这些高寒林区均存在树种单纯的问题。西伯利亚红松的引进,对丰富我国寒温性森林树种组成,改善森林品质,提高综合效益,却有战略意义[4]。本研究中的西伯利亚红松是由东北林业大学赵光仪教授引进我局的山地西伯利亚红松种源。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本试验的实施地点设在内蒙古阿里河林业局。阿里河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东麓的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全局南北长约147 km,东西宽约64 km,施业区总面积45.2万hm2。地理坐标为东经123°10′10″~124°04′27″,北纬49°58′14″~50°17′28″。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 ℃,无霜期94.6天,年降水量482.8 mm,≥10 ℃年积温为1 741.9 ℃。东部、东南部与黑龙江松岭林业局、加格达奇区及内蒙古大杨树林业局接壤;南隔敏诺河与毕拉河林业局相望;西部与吉文林业局、甘河林业公司毗邻;北部以海拔1 270 m的伊勒呼里山山脊与黑龙江省呼中林业局分界[5]。

全局总土地面积451 958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37.6万hm2。活立木总蓄积2800万m3,森林覆被率83.3%。施业区内,有较高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科研价值的动物、鸟类约15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5种。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其中药用植物305种、油料植物25种、野生花卉植物158种,酿造原料植物主要有毛百合、细叶百合、玉竹、越橘和杜斯越橘等。其森林及天然、无污染山野菜、野果和中草药等绿色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阿里河林业局具有适合西伯利亚红松高纬、高寒、高海拔健康生长的生态学特性,具备项目实施的良种繁育和示范基地的选址条件,阿里河林业局拥有西伯利亚红松采穗圃,可以提供优良的嫁接穗条,为项目的运营提供物质基础[6]。1996年东北林业大学与阿里河林业局开展相关的技术合作,1999年建立西伯利亚红松采穗圃,2005年经国家批准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到2011年完成了良种基地的建设任务。十余年间在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在种子育苗试验成功的基础上,2003年进入造林试验阶段,选地范围包括了海拔500~1 000 m的不同垂直地段,并针对阿里河林业局的气候特点,西伯利亚红松的生态、生物学特性,重点注意了立地的水分条件及地面植被情况,同时兼顾其他各项立地因子的区别,以利于很好地进行立地试验。共选定造林试验地3处(分别为01、02、03),参试种源4个(分别为山地阿尔泰、蒙古、托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7]。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造林地各种源西伯利亚红松树高生长情况

分别对2008、2009和2010年度引种西伯利亚红松不同种源、不同造林地对树高的影响进行双因子方差分析。2008年(见表2),不同种源对树高的影响极其显著(df=3,F=35.003,P<0.01),且从高到低依次为:蒙古>山地阿尔泰>新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对于各造林试验地西伯利亚红松树高,不同造林地(df=2,F=0.050,P>0.05)对树高影响不显著,且从高到低依次为:01>03>02。在2009年(见表3),不同种源对树高的影响极其显著(df=3,F=36.434,P<0.01),且从高到低依次为:蒙古>山地阿尔泰>新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对于各造林试验地西伯利亚红松树高,不同造林地(df=2,F=3.243,P>0.05)对树高影响不显著,且从高到低依次为:01>02>03。在2010年(见表4),不同种源对树高的影响极其显著(df=3,F=52.704,P<0.01),且从高到低依次为::蒙古>新西伯利亚>山地阿尔泰>托木斯克,对于各造林试验地西伯利亚红松树高,不同造林地(df=2,F=14.377,P<0.01)对树高影响极其显著,且从高到低依次为:01>03>02。

3.2 不同造林地各种源西伯利亚红松地径生长情况

分别对2008、2009和2010年度引种西伯利亚红松不同种源、不同造林地对地径的影响进行双因子方差分析。在2008年度(见表6),不同种源对地径的影响极其显著(df=3,F=24.340,P<0.01),且从高到低依次为:蒙古>山地阿尔泰>新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对于各造林试验地西伯利亚红松地径,不同试验地(df=2,F=0.050,P>0.05)对地径影响不显著,且从高到低依次为:01>03>02。在2009年度(见表7),不同种源对地径的影响极其显著(df=3,F=11.960,P<0.01),且从高到低依次为:蒙古>新西伯利亚>山地阿尔泰>托木斯克,对于各造林试验地西伯利亚红松地径,不同试验地(df=2,F=2.128,P>0.05)对地径影响不显著,且从高到低依次为:

02>01>03。在2010年度(见表8),不同种源对地径的影响极其显著(df=3,F=18.522,P<0.01),且从高到低依次为:蒙古>托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山地阿尔泰,对于各造林试验地西伯利亚红松地径,不同试验地(df=2,F=4.098,P>0.05)对地径影响不显著,且从高到低依次为:01>03>02。

4 结论与讨论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针叶林集中分布区,是我国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俄罗斯西伯利亚红松相关科研工作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相关科研工作早已开始,我们引种西伯利亚红松始于20世纪80年代[8]。经过多年研究,摸索出西伯利亚红松在大兴安岭西北坡造林及幼林抚育方法。因此,引进栽培该松,对丰富我国寒温性森林树种组成、改善森林品质、提高综合效益,确有重大战略意义。

该树种为大乔木,在其分布中心,树高可以达到30~40 m,直径1.5 m,最大树龄800 a以上,具有很高的林地生产力。该树种材质优良,种子营养丰富可食,同时又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9]。该树种的显著生态学特性是耐受严寒、生境适应范围广、生长稳定,气温低于-60 ℃仍然能够正常生长,同时具有很强的抗风倒特性。所以西伯利亚红松是一个兼具用材、坚果、观赏等多种功能的珍贵树种,可以期望通过人工扩大栽培范围,将在大兴安岭地区发挥重要的生态与经济效益[10]。

林区生态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树种过于单一,天然过纯与历史上过密的营造林方针,对于促进森林健康化、保证森林正向演替非常不利。西伯利亚红松是一个集用材、坚果、粮油和保健为一体的优良树种,极耐寒、喜湿,耐阴喜光又具有复层、异龄特点,在保水固土、涵养水源、调节水分方面的作用极强,通过营造林,可以改善大兴安岭林区树种单纯、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态价值不高等现状[11]。此外,其具有高杀菌活性,能够分泌植物杀菌素,净化空气、有益神经系统、心脏活动和其他器官的健康;同时,还将带动种子加工、医药、皮毛等其他行业的发展与繁荣,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最大程度上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12]。

参考文献

[1]赵光仪.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研究[M].哈爾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1.

[2]刘桂丰,杨传平,赵光仪.珍贵树种西伯利亚红松引进的可行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

[3]徐福成,韩小冰.高纬寒地西伯利亚红松异砧嫁接初步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23).

[4]朱玉胜.西伯利亚引种实验报告[J].森林工程,2002,18(5).

[5]贺恩,高泽芬,徐鹤忠.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中的育苗研究[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

[6]靳林,陈秀荣,李丕军,等.西伯利亚红松嫁接引种及生长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1999(5).

[7]马成恩.伊春地区引种西伯利亚红松试验初报[J].林业科技,1997,22(4).

[8]韩贵杰,潘登,孙延生,等.新林地区西伯利亚红松引种造林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9(5).

[9]孙波,薛世清,牟强,等.长白山高寒山区引种西伯利亚红松造林研究报告[J].吉林林业科技,1997(4).

[10]潘东海.俄罗斯西伯利亚红松经济林研究现状[J].中国林副特产,1999(2).

[11]贺恩,白茹辉,申健,等.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中的造林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0(2).

[12]王宇新,栾维敬,张树涛.阿里河引进西伯利亚红松新树种[J].内蒙古林业,2008(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引种造林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如何正确掌握造林方法与技术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节节红板栗引种表现及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北京地区野生草本地被植物的引种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