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碳汇研究发展进展与展望

2016-05-30余涛廉培勇宋希明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方法学

余涛 廉培勇 宋希明

摘 要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森林碳库的重要地区之一,是我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地区之一。首先对碳汇及碳交易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详细叙述中国林业碳汇研究的发展、碳汇项目发展潜力及实施条件;同时,对近几年国家发改委确认的2个方法学进行了解释,最终期望在林区能够形成林区林业碳汇监测体系。

关键词 林业碳汇;碳汇项目;方法学;碳汇监测

中图分类号:X196;F224.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3

1 碳汇及碳交易概念

1.1 碳汇

任何释放碳素的过程谓之“源”,固定碳素的过程称为“汇”。碳源和碳汇都是以大气圈为参照系,以向大气中输入碳或从大气中输出碳为标准来确定。最终决定一个体系是源还是汇的是碳的净收支。欧洲科学家研究计算表明:通过造林获得二氧化碳减排权比直接二氧化碳减排成本要低很多,前者只有后者的1/30左右,更主要的是这种方法不会对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速度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1]。

1.2 碳交易

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十大生态问题之首,而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则是气候变暖的根源;据IPCC估计,从1990年到2100年,由于气候变暖, 海平面将上升49 cm左右。《京都议定书》制定的减排思路:一是着眼于减少排放源,进行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成本巨大,影响经济发展);二是通过造林和再造林等措施增加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汇,以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抵消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2]。

根据《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CERs)或碳交易指标实现减排。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一种市场机制;《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排放二氧化碳的一方(公司或国家)向本国或外国森林拥有者,经营者,支付森林生态效益生产成本的货币交换过程。

2 中国林业碳汇研究

2.1 碳汇造林

从全球来看,陆地生态系统面积总计1.51亿m2,森林大约占27%,热带稀疏草原和草原之和约占23%,农田约占10%。在全球水平上,贮藏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碳的数量约为2.477万亿t;土壤贮存约81%,植物贮存了约19%。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就指出:林业具有多种效益,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是未来30~50 a增加碳汇、减少排放的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2009年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最后达成的成果之一就包括了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排放产生的减排指标获得承认,即通过控制森林砍伐和退化实现减排。可以预见,相比其他类型的碳核证减排量,森林碳汇更受市场的欢迎,未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中的林业碳汇交易将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3]。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与普通的造林相比,碳汇造林突出森林的碳汇功能,具有碳汇计量与监测等特殊技术要求,强调森林的多重效益。只有按照碳汇造林技术要求造林,并按照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验收、经有资质的单位按规定进行碳汇计量监测的人工林才可称为碳汇林。

2.2 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潜力

2009年11月25日,在哥本哈根会议即将召开之前,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首次提出明确的自主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 000万hm2,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m3;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

中国是全球造林规模最大的国家,完全可以很好的利用森林碳汇。由于森林碳汇项目在其增汇减排以外良好的附加效应(如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高度的公益性和非常好的公众认知度,在全球自愿减排市场中将占据主导地位,很多企业可能愿意通过购买森林碳汇来体现其社会责任。在后京都气候谈判中,促进可持续的森林经营、造林和更新抚育的森林碳汇,会以其在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低成本高效益的独特优越性,成为后京都时代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4]。

2.3 林业碳汇项目实施的条件

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暂行管理办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指南》,申请备案的自愿减排项目应于2005年2月16日之后开工建设,且属于以下任一类别:采用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自愿减排项目;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但未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的项目。

按照目前现行的国内外碳交易规则,现在已有的森林树木每天都在生长,生长就会吸收二氧化碳,这个量虽然是增量,但由于没有“额外性”,不能通过市场机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此外,现有森林的碳储量属于存量,也不能交易。能够交易的林业碳汇一般都是按照被批准的方法学实施项目所产生的净增量,即项目具备“额外性”。只有符合方法学的造林再造林、森林经营项目产生的二氧化碳净增量才能通过市场机制进入交易,额外性必须依靠方法学进行认定。

3 林业碳汇项目的方法学

2013年10月-201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备案了3个志(自)愿减排市场有关森林碳汇的方法学,即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采用以上方法学计量与监测(核证)的项目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备案、注册后产生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可在碳排放权交易机构交易。

3.1 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

使用本方法学的碳汇造林项目活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项目活动的土地是2005年2月16日以来的无林地。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土地权属证书。(2)项目活动的土地不属于湿地和有机土的范畴。(3)项目活动不违反任何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且符合国家造林技术规程。(4)项目活动对土壤的扰动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如沿等高线进行整地、土壤扰动面积比例不超过地表面积的10%且20年内不重复扰动。(5)项目活动不采取烧除的林地清理方式(炼山)以及其他人为火烧活动。(6)项目活动不移除地表枯落物、不移除树根、枯死木及采伐剩余物。(7)项目活动不会造成项目开始前农业活动(作物种植和放牧)的转移。(8)此外,使用本方法学时,还需满足有关步骤中的其他相关适用条件。

3.2 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

采用本方法的项目活动,应遵循以下适用条件。(1)实施项目活动的土地为符合国家规定的乔木林地,即郁闭度≥0.20,连续分布面积≥0.0667 hm2,树高≥2 m的乔木林。(2)本方法学不适用于竹林和灌木林。(3)在项目活动开始时,拟实施项目活动的林地属人工幼、中龄林。项目参与方须基于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中的林组划分标准,并考虑立地条件和树种,来确定是否符合该条件。(4)项目活动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森林经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或规程。(5)项目地土壤为矿质土壤。(6)项目活动不涉及全面清林和炼山等有控制火烧。(7)除为改善林分卫生状况而开展的森林经营活动外,不移除枯死木和地表枯落物。(8)项目活动对土壤的扰动符合下列所有条件,即符合水土保持的实践(如沿等高线进行整地)、对土壤的扰动面积不超过地表面积的10%和对土壤的扰动每20 a不超过1次。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和森林现状特征,为增加森林碳储量、提高森林生产力,项目参与方可以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森林经营方式开展项目活动:补植补造、树种更替、林分抚育采伐、树种组成调整以及复壮。

4 林区林业碳汇监测体系建设

4.1 工作原则

4.1.1 统筹安排

按照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具体工作安排。结合林区实际,统筹兼顾、周密部署,分阶段地开展各项工作内容。

4.1.2 统一标准

按照《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指南(试行)》《森林下层植被和土壤碳库调查技术规范(试行)》和《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2014年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工作,确保此项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4.1.3 有效衔接

紧密结合森林资源调查与碳汇计量监测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数据,高效获取碳汇信息,避免重复工作。全面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已有生物量调查成果,充分利用己获取的森林碳汇计量模型和参数。

4.1.4 逐步完善

依靠国家林业局的技术支撑,紧密跟踪国家就此项工作的新要求、新规定,逐步完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4.2 目标要求

以林业碳汇计量模型和参数体系为支撑,全面掌握测算方法,提高开展森林碳汇计量能力,逐步建立报告森林碳汇年度数据的机制,为全面算清林业碳汇年度数据积累经验和奠定基础。

4.3 工作任务

4.3.1 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目的是调整和修正基础数据和计算参数,保证碳储量和碳汇增量的测算精度。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幼中龄林无蓄积的林分的生长变化情况进行调查,掌握进阶蓄积量;对该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土壤厚度进行补充调查,为修正土壤碳储量计算参数提供依据。

4.3.2 建立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基础数据库

以林区森林资源档案数据为基础建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基础数据库。

4.3.3 测算森林碳储量和森林碳变化量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监档案数据库提取的数据,依据《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指南(试行)》所确立的计算方法和提供的相关模型和参数,按照气候带、森林类型和龄组选择符合林区特点的计量模型和参数,进一步完成测算森林碳储量和森林碳变化量的工作,完成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总结报告及相关材料。

4.4 相关建议

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很多方面是在学习和探索中,在将来开展该工作,请求国家林业局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指导。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建立完善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框架和组织机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对此问题应给予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支持。

建立地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所需的计量模型及参数体系,是准确计量森林碳汇的必备条件。一方面是利用国家层面发布的适合本地区应用的模型及参数,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开展专项调查解决,需要在立项和资金方面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颖,周雪,覃庆锋,等.中国森林碳汇价值核算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35(6):124-131.

[2]贾松伟.河南省乔木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碳汇经济价值估算[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5):149-153.

[3]郭占胜.南阳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乔木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初步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3(1):58-61.

[4]强勇华.乔木林碳贮量研究——以旌德县为例[J].安徽林业科技,2014,40(4):15-21.

[5]魏文俊,王兵,李少宁,等.江西省森林植被乔木层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5):767-772.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方法学
大型学术著作《药理研究方法学》出版发行
国内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方法学质量系统评价
舌象仪临床应用研究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评价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的研究进展
两种HPLC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地嗪钠有关物质的方法学研究
试述蒙医药院校开设医学科研方法学课程的重要性
追踪方法学在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人降钙素原定量检测方法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