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體育產業5萬億大餅 怎麽吃

2016-05-30朱景瑞

台商 2016年3期
关键词:媒體集團體育

朱景瑞

早在2014年10月,國務院頒佈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46號文」)打破了體育產業與資本市場之間的隔閡。體育產業一年以來的變革,也讓其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大陸。

據國家體育總局統計,2015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將達到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據測算,若要實現「46號文」提出的2025年5萬億的目標,體育產業產值每年的增速將達到近30%;若要實現體育總局最新提出的2020年3萬億目標,則要保持每年50%的增速。

體育產業如同睡美人,正等待著能夠喚醒他的「王子」。

風口上的體育產業

繼2014年6月以12億元玩起恒大足球(50%股權)之後,馬雲對體育產業的興趣有增無減。前不久,自稱是足球門外漢的馬雲又放大招,阿里巴巴集團宣佈與國際足聯達成一項2015~2022年為期8年的合作協議,取代豐田冠名國際足聯世界俱樂部杯(以下簡稱「世俱杯」)。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冠名世界頂級足球賽事。2015年5月,樂視體育以28億元估值融資,馬雲旗下的雲鋒基金持股7.82%;9月,阿里巴巴又宣佈成立阿里體育集團,正式全面佈局體育產業。

除了馬雲,華人文化宣佈聯合中信資本4億美元入股曼城俱樂部大股東城市足球集團。根據華人文化提供的資訊顯示,此次投資過後,華人文化及中信資本共同持有城市足球集團13%的股份,黎瑞剛成為城市足球集團七名董事會成員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華人文化投資方是阿里、騰訊、元禾控股等。2015年以來,華人文化在體育產業尤其是足球產業頻頻發力;5月,華人文化控股的體奧動力拿下中國之隊未來4年的媒體版權;9月,體奧動力又以80億元的天價拿下中超未來5年的獨家版權;10月,華人文化入股中國大學生校園足球聯賽獨家運營方優勢傳媒。

萬達的王健林、樂視的賈躍亭以及蘇寧的張近東等一批大佬級人物也都重金投向了體育產業。2015年1月,萬達豪擲4500萬歐元收購西甲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20%的股份;9月,萬達又以6.5億美元倂購美國世界鐵人公司100%股權,後者是世界最大的鐵人三項賽事運營者。此外,2015年5月,王健林兒子王思聰的普思投資也入股了樂視體育,持股11.49%。有媒體數據披露稱,簡單計算下來,王健林2015年光在體育產業的投資,就超過120億元。2015年8月,PPTV聚力宣佈正式獲得2015~2020年西甲聯賽中國地區獨家全媒體版權,標誌著其母公司蘇寧在內容層面正式切入體育產業。2015年12月,蘇寧更是收購了中超球隊江蘇國信舜天俱樂部,並正式更名為江蘇蘇寧足球俱樂部。

對比海外體育產業,大陸目前體育產業占GDP的比重僅為0.6%,遠低於美國的 2.9%及全球的2.0%。46號文件指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要超過5萬億元。這意味著體育產業在未來10年裏的複合增長率要達到27%以上。此外,按照保守計算,2025年大陸GDP總量應為100萬億,5萬億意味著體育產業產值將占國家GDP總產值的5%。

掌舵阿里體育的張大鐘表示,隨著46號文件的落地,以及大陸經濟發展的成熟,體育產業將成為繼移動互聯網之後的另外一個風口。

失調的產業比例

體育產業整個產業鏈最上游是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賽事、媒體、健身場所,然後是體育用品,這樣一個鏈條下來,周邊產業包括彩票、培訓、中介、保險等,構成了一個龐大的、高度跨界的、未來的超級產業。從產業邏輯上來講,體育IP是整個產業鏈的源頭,也是整個產業的發動機;而從商業價值變現的角度來講,體育IP、體育中介、體育賽事直播、俱樂部、運動員、體育場館、體育硬體設施、體育服裝、體育場所周邊服務是最先被帶動起來的產業,互聯網體育也是大機會。

中國體育產業在2014年的估值約為4000億元,其中75%由體育用品業貢獻,服務業約占15%,競賽表演業只有不到10%。在美國的體育產業總值中,體育服務業可以占到60%。越是成熟的體育市場,體育服務業占比越高;而目前中國體育產業的佈局和比例,難稱理想。

中國體育產業要在未來10年集中發力,必須依靠體育IP(涵蓋賽事、俱樂部、體育明星等)、體育場館、體育經紀、體育媒體的齊頭並進。這幾方面恰恰都是中國體育的短板:儘管中超版權賣出80億元的天價,但在年輕的職業聯賽體系下,優秀俱樂部和明星運動員依然屬於稀缺資源;體育場館的數量更不樂觀,雖然興辦各類大型體育賽事之後,大型場館設施相對不算匱乏,而中小型、社區型健身場館卻遠遠無法滿足民眾需要,目前1.46平方米的人均場地面積遠遜於美國、日本;體育經紀的發展離不開競賽表演業的繁榮和職業體育的發展,要爆發尚需時日;在體育媒體領域,新媒體顯示出咄咄逼人的氣勢,在賽事版權的爭奪上一擲千金,舊有格局有待突破,局勢尚不清晰。現在體育產業佈局正趨於完整,但是沒有形成很好的盈利模式,服務層面、消費層面和交易層面並沒有完全熱起來。

實現五萬億任重道遠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剛剛公佈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2014年,大陸城鄉居民中有33.9%(含在校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雖然比2007年的統計增加了5.7個百分點,但這一比例相比美國(49%)、韓國(45%)、日本(47.5%)的體育參與度,差距依然明顯。

業內人士表示,阻礙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幾個最根本因素並沒有明顯改變,一是群眾參與體育的人口數量增長不夠快,二是直接觀賽人群數量仍很低,三是體育場地設施嚴重不足,「現在是資本有了,平台有了,但是沒有足夠的受眾群。」

隨著體育產業的持續升溫,一批中小體育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或專注於打造賽事,或投身於賽事版權,或充當行銷中介。毫無例外,他們都想在5萬億元的大蛋糕上分得一杯羹。但實際的情況卻並不讓人樂觀,大多數中小公司都不能盡情施展拳腳。實際上,體育產業市場巨大而分散,企業的運作不應僅僅局限於某種模式,它與許多行業的輻射度和關聯度很高,比如培訓、場館、智能設備等。以前大陸對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交接點和融合關注不夠,現在很多企業和資本進入,尋找一些交叉和複合的領域。這有利於整個體育產業的結構更加完整,相關產業進行更大程度、更高層次的整合。不管怎樣,目前大陸體育產業的大環境即將進入歷史的最好階段,在未來的數年,體育產業政策如何細化以至於可以惠及最基層的從業者,大中小企業如何找凖定位創新經營模式,普通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識如何提升,這些問題還是需要在發展過程中逐步摸索的,挖掘5萬億,依然任重道遠。

猜你喜欢

媒體集團體育
吳國昌質詢博企本地僱員比例
潞安化工集团司马煤业公司
泡沫之後,誰主沉浮
黑皮体育
할리우드 블록버스터의 ‘메이드 인 차이나’시대
京澳青少年體育交流活動
前進兩岸香港:新媒體浪潮:變革還是挑戰?
前進兩岸香港:媒體變革——運用與思考
聚焦新媒體,社會向前行
“川澳青少年體育交流活動”圓滿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