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伴小女共成长

2016-05-30喻秋梅

师道 2016年3期
关键词:桐桐钢琴女儿

喻秋梅

少时的求学经历业已远去,对当年老师们的崇敬和感恩虽不曾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弱,然而细节早已经不再记得;虽曾当过几年老师,依稀还记得上课之前的紧张备课和担心课上得不好的惶恐,但我离开讲台也有12年之久了。好在作为一个10多岁女孩的妈妈,我一直在体会如何做一个用心而合格的家长,还颇有一点深刻的体会。

以几则日记分享一下心得:

(一)

桐桐五年级了,令人欣慰的是她的阅读习惯业已养成,在家里写完作业有了空闲就会读书,睡觉前总是先读几分钟的书才肯入眠,在学校里也被老师称作“小书虫”。想想这个习惯的养成主要取决于家长。从2、3岁起每天给孩子的睡前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小学一年级认字还不多的时候,也是以妈妈给她读书为主,只要她愿意,我会把她感兴趣的内容不厌其烦地读上一遍又一遍;等她识字多了能够独立阅读的时候,专门为她购置个人专用书架,上面摆上各种各类适合她年龄和阅读能力的优秀书籍;家长以身作则,尽量不开电视,当她写完作业有空闲时,没有更吸引她眼球的各类电视剧,自然就转向读书了。为了鼓励她读书,充分让她认识到喜欢读书、坚持读书是一个多么难能可贵的习惯,我也一改研究生毕业后很少读书、把大片的时间浪费在看电视剧、尤其是韩剧上的坏习惯,开始读书了。于是晚上写完作业、练完琴,我们家常常是我一本书,桐桐一本书,一起阅读。重拾阅读的习惯让我一下子再次找到读书的乐趣,一发而不可收拾,感谢女儿给了我自己再次成长的动力。为了与女儿在读书上有共同话题,女儿喜欢读的《哈利.波特》7本、《撒哈拉的故事》、《城南旧事》等书,我也会读一读,然后与女儿交流。比如女儿把哈利波特研究得十分透彻,我读这几本书时没有看明白的情节会向女儿请教,女儿就会十分热心十分自豪地向我解说。我读书时碰到好的书,比如《富兰克林自传》、《居里夫人》、《风雨哈佛路》等,也会读完之后向女儿介绍和推荐。有时候我在选择书本时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既适合我读、也适合孩子读的书。前一阵在朋友圈读到一篇很好的文章,题目是:要么读书,要么走路,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很喜欢这篇文章,立马把这个文章转发给女儿,告诉她读书和走路这两件事情能够保证一个人精神的需求和身体的需求,让灵魂充实,让身体健康。

(二)

这几天与桐桐相处十分和谐,深深体会到了亲子关系是掌控在家长手中的。孩子急家长不可以急,如此孩子的脾气才会越来越好,性情越来越温柔。以前总是催桐桐,嫌她做事慢,写作业慢,经常催得毫无效果,还惹她生气。昨天作业很多,但我没有催她,让她按照自己的速度按部就班地来,尊重孩子自己的规律,让她心平气和地写,有思考的时间。一旦我催她,她会着急,会上火,反而影响了写作业的速度和心情。写完作业,我还夸她:“桐桐,妈妈觉得你写作业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孩子听了很开心。清朝的王凤仪老善人说:“怨是结冤的,恼是中毒的。一般人遇着儿女不好,就生怨气。儿女犯错,父母要领导、要责己、要正己,时间久了自会悔改,这叫‘义气。不然,你怨他,他恨你,日久成仇。我会‘装神,见人不对,我就一笑,乐就是神,神起就不伤人。见他犯错当时也不说他,等过几天,他乐的时候,或是他问我,或是我问他,把道理讲明白,他也就悔改了。就是小孩子不听话,也说他听话,好哭也说他不好哭,日子久了,自然能改过来。若是管人,人准不服。要会领人,夸他的好处,提他的阳光,他才乐意听从。”觉得王凤仪老善人说得很好啊,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父母有问题,父母要多检查自己,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

(三)

学习钢琴5年多了,桐桐在音乐方面不是有天赋的孩子,所以学起来并不轻松,也曾有一坐到钢琴前因为畏难而哭泣的时候,也曾有因为枯燥而不愿意弹的时候,也常常因为弹琴磨蹭与爸爸妈妈发生摩擦,然而宝贝坚持下来了,从音基、钢琴三级、五级进而七级、八级,一路都顺利过关。这是宝贝坚持与努力的结果,爸爸妈妈为宝贝感到骄傲。希望宝贝能够从弹琴中获得快乐和乐趣,希望美好的音乐陪伴孩子的一生,顺利的时候从音乐里获得鼓励,伤心的时候从音乐中找到安慰。弹钢琴过程中手、脑、眼的结合是一种有益的智力锻炼,学习钢琴并能够坚持下来的孩子往往记忆力很好,语言能力也很强。

想一想桐桐周围的同龄孩子,学琴的很多,多数坚持一年半载就放弃了,真正能一直坚持达5年以上的很少。家长如果认准想要孩子学习钢琴,在孩子退缩、畏难时不妨多鼓励,即使她弹得再差再烂也要表扬她的坚持,那么家长的坚持、耐心和鼓励也一定能够帮助孩子坚持下来,最终让孩子品尝到坚持的乐趣。

(四)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想要提醒自己引以为戒:如果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女儿总是看到母亲对父亲存在太多愤怒的情绪,女儿长大后,也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情绪转移到自己的亲密关系中,总是莫名其妙的对男友或者丈夫生气。有其母必有其女,爱唠叨的母亲必然培养出爱唠叨的女儿,强势母亲(自以为是,颐指气使,指手画脚,吹毛求疵)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家庭和孩子,会导致儿子懦弱,女儿霸道。

以前老公因为加班常常不能按时回家吃饭,我总是在催他回家的电话里语气不满,生气恼火,这种语气对桐桐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孩子有时说话不自觉间模仿了我的坏习气。虽然这两年我改了,但今后一定要时时处处注意,做个温柔豁达贤淑的妻子和母亲,给女儿一个好的榜样。母亲过于强势,或与孩子接触多的母亲,必须让孩子在自己心目中对父亲有良好的认知和正确的印象。实际上,一个聪明的母亲,总是会给父亲机会,让孩子随时感到父亲的存在,而自己尊重丈夫,则是最好的体现父权的方法。

(五)

今天在寂静法师的博客中读到一篇博文:教育走得太快,请等待落下的灵魂。里面有几个观念很好:教育非它,乃心灵的转向,引导孩子转向爱、善和智慧;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要慢,不要着急;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的指向,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方法;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这才是教育新常态。最经典的亚里士多德的原话“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中庸,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总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为上。“可能”是指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现在他所学的,甚至他的才能,他的分数,不能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但是他现在又必须要分数,所以他又必须要勤奋学习。“适当”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孩子。

以这五则平时记录的日记心得来说明,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家长的成长过程;孩子的学习过程,更是家长的学习过程。只有家长在进步、在成长,孩子才可能进步、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责任编辑 萧 田

猜你喜欢

桐桐钢琴女儿
大三的女儿
“情窦初开”的桐桐
海的女儿
桐桐学唐诗
纸钢琴
我家的“和事佬”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