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

2016-05-30刘杰

中国文化遗产 2016年3期
关键词:保护文化

刘杰

摘要:全长1.3万公里的“万里茶道”是一条始于17世纪的国际古商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向北延伸,途经蒙古国,抵达俄罗斯,是欧亚大陆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其参与人口之多、行经的区域之广、商品流通量价之大、对历史文化影响之深,完全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开展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研究、保护及申遗工作,对于整合万里茶道沿线8省与茶道相关的文化遗产资源,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地方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调查;保护;申遗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湖北省文物局委托武汉理工大学对湖北境内与茶叶相关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了报告《茶叶之路(湖北段)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2012年,由湖北省文物局发起,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省份的文物机构代表及相关学者在湖北赤壁召开了首届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会议形成了((赤壁宣言》,呼吁加强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保护工作,让万里茶道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新课题。2012年至201 5年,在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文物部门的共同参与下,召开了7次研讨会和工作推进会(2012年湖北赤壁,2013年河南社旗,201 4年福建武夷山2次会议,2015年湖北武汉和湖南益阳,2016年湖北武汉)。目前,万里茶道沿线8省基本完成了万里茶道(中国段)文化遗产资源调查,随着对这些文化遗产研究的不断深入,万里茶道的内涵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来。

全长1.3万公里的“万里茶道”是一条始于17世纪的国际古商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向北延伸,途经蒙古国,抵达俄罗斯,是欧亚大陆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其参与人口之多、行经的区域之广、商品流通量价之大、对历史文化影响之深,完全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

当前,我国全面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展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研究、保护及申遗工作,对于整合万里茶道沿线8省与茶道相关的文化遗产资源,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地方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因万里茶道在境外线路上,与蒙古国提出的“草原之路”基本重合,与俄罗斯历史上的“西伯利亚通道”也基本一致…,使万里茶道在中、蒙、俄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借助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及申遗工作,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以文化交流为媒介,促进中、蒙、俄三国全方位战略合作,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也符合中、蒙、俄三国国家战略的实际需要。

一、万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遗产调查

湖北是茶圣陆羽(湖北天门人)的故乡,茶叶种植、加工、贸易的历史十分悠久,与茶叶相关的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2008年,为摸清家底,结合正在实施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湖北省文物局启动了万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遗产调查,发现了300余处与茶道相关的不可移动文物。

(二)万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遗产调查和认定

因学术界对万里茶道的起止时间存在较大争议,湖北省文物局在开展万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时,对调查的不可移动文物年代要求为1689年至1949年。2015年在湖南益阳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推进会上,8省文物部门联合制定了《万里茶道文化遗产遴选条件》,在遴选条件中,将不可移动文物的年代定为17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与万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遗产调查时确定的不可移动文物年代基本一致。随着对万里茶道后续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将会对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的年代形成一个准确界定,纳入保护研究视野的文化遗产点也会随之进行调整。

万里茶道上不可移动文物的类型,按照与茶叶贸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生产、贸易、交通、住宅、宗教、其他等六大类。生产类包括茶园、茶厂、作坊等,主要是进行茶叶生产、加工的场所;贸易类包括茶铺、会馆、商号、银行等,主要是从事茶叶贸易及与茶叶贸易密切相关的金融服务场所;交通类包括道路、码头、客栈、桥梁等,主要是茶叶运输的相关遗存;住宅类主要包括中、俄两国茶商住宅;宗教类包括关帝庙、教堂等,主要是与万里茶道相关的宗教信仰遗存;其他类则是与万里茶道有密切关系、不宜归入上述5类的遗存,包括政治、外交、税收的重要场所等。

随着对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研究的不断深入,2014年,湖北省文物局按照不可移动文物的类型、年代、所在区域以及与万里茶道之间的关系等标准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与茶文化相关的3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初步认定,认为其中117处不可移动文物与万里茶道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形成了((万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遗产点》统计表。

(二)万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遗产基本特点

在完成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认定后,湖北省文物局对现万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遗产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发现万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遗产存在以下特点:

1.遗存分布区域相对集中

从《万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遗产点》统计表来看,遗产点主要集中在咸宁、武汉、襄阳、宜昌4个地市级行政区域内。其中咸宁、宜昌历来是湖北重要的产茶区;武汉是万里茶道上南方茶叶最大的集散地;襄阳则是水运(由武汉沿汉水北上)交通要道和节点城镇,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资源相对富集,与这些区域在万里茶道中的历史作用基本一致。

2.遗产类型特色鲜明

《万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遗产点》统计表中,咸宁、宜昌是产茶区,其遗存主要为生产、贸易、运输3类,有少量的住宅(商住混合式)。因咸宁、宜昌两地至今仍为湖北两个主要产茶区域,一些茶厂、茶园、古道虽因时代变迁,具体位置可能发生过迁移,但一直沿用至今;其商铺、作坊规模较小,以家族生产经营为主,多为我国传统民居式(前店后寝)建筑。武汉是茶叶集散地,主要有生产、贸易、住宅、宗教、其他5类遗存,这些遗存的载体主要是1860年以后的文物建筑,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西方(特别是俄国)建筑风格。襄阳是交通要道,主要有运输、贸易两类遗存,如码头、会馆和商铺,码头主要集中在汉水两岸,也佐证了襄阳作为万里茶道水路交通要道的特殊地位。

3.遗产点保护级别较低,亟待保护

万里茶道(湖北段)117处文化遗产点中,从保护级别看,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其余均为不可移动文物点,总体上保护级别较低。同时,这些文化遗产点中,基本保持完好的61处,仅存遗址的9处,严重毁坏的5处,局部毁坏的42处,整体保存状况较差。湖北省文物局于2012年发起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其初衷是希望通过沿线各省文物部门的努力,抢救一批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这批万里茶道文物资源纳入文物保护体系,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为此,在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调查基本结束后,湖北省文物局也积极要求本省各地市结合各万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遗产点的保存状况和文物价值,提请各级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将这些文化遗产点正式纳入文物保护范畴。目前汉口东正教堂已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万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遗产保护及

申遗工作

湖北省文物局在对万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遗产进行初步认定后,鉴于相关文化遗产点数量众多,于2014年4月在武汉召开了万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会上确定了“分级保护,重点推荐;加强研究,提炼价值”的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原则。

(一)万里茶道(湖北段)申遗推荐点

2014年10月,湖北省文物局召开了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资源专家论证会,本次会议将湖北省的117处文物点分为两类——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资源点和万里茶道申遗推荐点,其中万里茶道申遗推荐点共23处。2016年1月,按照2015年沿线8省文物部门及武汉市申遗办共同形成的《万里茶道申遗工作益阳推进会会议纪要》中“将申遗推荐点控制在10处以内”的要求,湖北省文物局委托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根据文物保护级别、保护管理状况、真实性和完整性等方面对23处申遗推荐点进行了评估,形成了万里茶道(湖北段)申遗推荐点共6处(表1)。

1.江汉关大楼

江汉关大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沿江大道江汉路口。1861年11月,英国政府根据《中英天津条约》,设立汉口海关——江汉关。江汉关在设立过程中几经变迁,现存江汉关大楼建成于1924年,由英国建筑师恩九生设计,上海魏清记营造厂承建。大楼通高41米,占地面积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结构,筏形基础,由主楼和楼顶钟楼组成。江汉关大楼作为汉口海关的办事机构,见证了汉口茶叶贸易的兴衰,是研究汉口茶叶贸易和万里茶道的重要实物。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大智门火车站

大智门火车站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京汉大道车站路口。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芦汉铁路(后称京汉铁路)南端终点站的主体建筑,建筑面积1022平方米,法国古典主义四堡式建筑,钢筋水泥结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京汉铁路开通后,大智门火车站成为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火车货运车站,彻底改变了茶叶的运输方式。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汉口俄商近代建筑

汉口俄商近代建筑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包括新泰大楼、华俄道胜银行旧址、汉口东正教堂、源泰洋行旧址、汉口俄国领事馆、顺丰茶栈、巴公房子、李凡洛夫公馆。汉口俄商近代建筑是俄商1 862年来汉开展大规模茶叶贸易后,逐渐形成的带有明显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群,主要位于原汉口俄租借区内,是研究俄商来汉经营茶叶贸易的重要实物见证。建筑群中的新泰大楼、华俄道胜银行旧址、汉口东正教堂已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4.赤壁羊楼洞及新店明清石板街

羊楼洞明清石板街位于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社区老街,是一处兼备茶叶加工基地、茶叶贸易集散中心双重职能的商业重镇。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兴盛于清道光至咸丰年问。古街全长约1 200米,有三条丁字巷,现存文物建筑97栋。

新店明清石板街位于赤壁市西南边陲与湖南交界的潘河北岸,沿岸有8座清代石码头,码头岸边有清代晚期搬运公司。粤汉铁路建成前,羊楼洞所制茶叶均由新店码头装船运往汉口。

2002年赤壁羊楼洞及新店明清石板街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5.襄阳城墙及码头

襄阳城墙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汉水南岸,南跨汉沔,北接京洛,地处南北要冲。襄阳是中俄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城镇,南方的茶叶沿汉水运输至襄阳后,在襄阳停留较长时间(补充必要的水和食物,与襄阳本地商人进行贸易等),茶叶等物资都汇集在会馆里进行贸易、储存、转运、形成一个物资贸易中心。襄阳汉水两岸从东向西所建的25座大小码头(部分码头直接与襄阳城墙相连),以及各地商人在襄阳陆续设立的山陕会馆、抚州会馆、黄州会馆、小江西会馆等商业办事机构均是这些商贸活动的见证。2001年,襄阳城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襄樊码头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6.五峰古茶道

五峰古茶道位于湖北省五峰县,形成于明清,横贯五峰全境,东西长约130公里,现存古道路遗存(包括古桥梁)约100公里,沿线还保存有古桥13座、摩崖石刻7处、碑刻26通,以及客栈、茶店、码头、关隘等遗存。19世纪开始,湖北鹤峰、宣恩、恩施、长阳和湖南石门等地的毛茶通过古茶道源源不断地运到渔洋关集散、精制、包装,然后通过水路转运至汉口,因而古茶道也成为湘鄂西茶区连接中俄蒙万里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峰古茶道上的百顺桥碑、长乐城墙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述6处万里茶道(湖北段)申遗推荐点中,赤壁羊楼}同及新店明清石板街、五峰古茶道代表了万里茶道(湖北段)中赤壁羊楼洞、宜昌五峰两大产茶区,同时,赤壁羊楼洞及新店明清石板街是古建筑群,代表着传统的商铺、手工作坊等;五峰古茶道现存古道路遗存(包括古桥梁)约100公里,是湖北省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万里茶道古道路遗存,代表着湖北省的交通(古道路)遗存。武汉市汉口俄商近代建筑是汉口作为“东方茶港”的直接物证,其西方(特别是俄国)建筑风格十分明显,体现了西方在近代对汉口城市布局和城市风格的影响,佐证了俄国对武汉的建筑理念和文化输出;江汉关大楼属于海关,是万里茶道(中国段)上最大的海关,见证了汉口茶叶贸易的兴衰,是研究万里茶道的重要实物;大智门火车站是芦汉铁路南端终点站,目前很多学者认为万里茶道的截止时间应为芦汉铁路通车(1 906年),其主要原因是芦汉铁路通车彻底改变了茶叶贸易的主要线路,如这一论述成立,则大智门火车站将成为万里茶道特殊的标志性建筑物;襄阳城墙及码头则是襄阳作为万里茶道水路交通要道和重要节点城镇的有力佐证,代表着湖北水运交通遗存。这6处申遗推荐点,也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湖北作为万里茶道上重要交通枢纽(要道)、重要产茶区、中国最大的茶叶贸易集散地、俄国茶商主要活动地的重要地位。

(二)分级保护,重点推荐

湖北省文物局将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点分为资源点和申遗推荐点后,对资源点和申遗推荐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资源点,要求各地市级文物部门积极向各级地方政府汇报,将其纳入文物保护体系,并依据各文化遗产点的保存状况、文物价值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今后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基础支持材料。申遗推荐点,则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正式下文要求各相关地方文物部门,尽快完善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机制,完善“四有”档案,严格控制申遗推荐点周边的历史环境风貌。

将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点分为资源点和申遗推荐点的做法,湖北省文物局在2015年湖南益阳召开的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推进会上进行了推广,得到了其他参会省份文物部门的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万里茶道文化遗产遴选条件》,对万里茶道资源点和申遗推荐点的遴选条件进行了规范。2016年4月武汉召开的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推进会,标志着万里茶道(中国段)申遗推荐点遴选工作已正式启动。

在将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点分为资源点和申遗推荐点的基础上,在湖北省文物局的指导下,武汉市、咸宁市对江汉关大楼、华俄道胜银行旧址(汉口宋庆龄旧居)、汉口东正教堂、源泰洋行旧址(俄国巡捕房旧址)、羊楼洞明清石板街等5处万里茶道申遗推荐点实施了文物保护工程,其中江汉关大楼、华俄道胜银行旧址、汉口东正教堂、源泰洋行旧址已完工,羊楼洞明清石板街正在施工中。这些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文物建筑的安全隐患,改善了文物建筑周边的历史环境风貌。汉口东正教堂文物保护工程受到了中俄双方的高度重视,2013年5月14日,国务委员杨洁篪与俄联邦总统驻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全权代表巴比奇在武汉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联邦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地方领导人座谈会会议纪要》,会议纪要中,俄方提出“修复汉口东正教堂”。2015年1月,汉口东正教堂文物保护工程完工。俄罗斯总统驻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全权代表巴比奇等一行在出席汉口东正教堂修缮工程竣工仪式暨“武汉中俄文化交流馆”揭牌仪式时,赞扬湖北省、武汉市按照《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开展合作的议定书》确定的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法律法规全面修缮作为万里茶道上的重要文物建筑之一的汉口东正教堂,使之成为增进中俄文化交流和开展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起点。

(三)加强研究.提炼价值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要求,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关键是要阐述该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Outstandin~Universal Value)”。近年万里茶道受到了广泛关注,各种研究成果也大量出版,但对“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为了更好地提炼“突出的普遍价值”,湖北省文物局将万里茶道(湖北段)研究工作分为两部分,即基础研究和价值研究。基础研究主要是对文化遗产点自身的研究,包括基本情况、历史沿革、与万里茶道直接或间接关系、文物价值等,主要由各地自行开展,由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进行指导;价值研究则是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联合万里茶道沿线兄弟省份,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万里茶道“突出的普遍价值”研究。

201 2年,武汉理工大学完成了《茶叶之路(湖北段)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对万里茶道这条文化线路有了初步了探讨。我们认为万里茶道符合国际古迹理事会《文化线路宪章》中规定的3个条件(必须产生于并反映人类的相互往来和跨越较长历史时期的民族、国家、地区或大陆间的多维、持续、互惠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的相互交流;必须在时间上促进受影响文化间的交流,使它们在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上都反映出来;必须要集中在一个与其存在于历史联系和文化遗产相关联的动态系统中),即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文化的动态特征:万里茶道经过中、蒙、俄三国,全长1.3万公里,满足文化线路对空间特征的要求。万里茶道是一条始于17世纪的国际古商道,其鼎盛时期为19世纪,虽然目前关于万里茶道的截止时间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但是万里茶道的时间跨度至少在200年左右,满足文化线路对时间特征的要求。万里茶道促进了文化交流,中国茶叶向俄国输送,改变了俄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同时,俄国向中国输出了皮毛(茶道形成初期)、现代工业(汉口的砖茶厂是武汉第一个机器砖茶厂)、城市布局(汉口俄租借区)、现代金融管理理念(银行、茶栈、海关)等,推动了武汉的城镇化进程,满足文化线路对文化的动态特征的要求。为此,2012年,湖北省文物局在发起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倡议时,认为万里茶道属于文化线路。

随着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万里茶道申遗也随之提出,万里茶道的“突出的普遍价值”研究也在2016年4月湖北武汉举行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推进会上正式提上议程,《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武汉推进会会议纪要》中明确“组织专业机构开展万里茶道突出普遍价值研究”,等形成被正式认可的“突出的普遍价值”后,申遗推荐点的价值要用来支撑万里茶道“突出的普遍价值”。

结语

2012年湖北省文物局发起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倡议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沿线兄弟省份文物部门的积极响应下,在沿线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在完成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调查和保护的情况下,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希望能将万里茶道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随着万里茶道(中国段)申遗工作的开展,申遗工作的主体也逐渐由文物部门向地方政府转移。相信在各地政府、文物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重现万里茶道的辉煌。

猜你喜欢

保护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