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怀大志生"气势"

2016-05-30祝宇

青少年日记 2016年3期
关键词:体式气势心怀

祝宇

12月30日 晴

我们在阅读某些篇文章或作品的时候,有时可能会有一种感觉:这些文章或作品,整体结构连贯,节奏和谐;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给人的感觉是气度不凡,浑然一体。这就是文章的气势带来的美的享受。这种感觉和感受,如同站立大江堤岸,观看东去大江,激流澎湃,浊浪排空,滚滚向前;如同矗立高山之巅,远望逶迤群山,层峦叠嶂,连绵不绝,雄奇之美,尽收眼底;如同放眼夏日晴空,日月之行,星汉之灿,了然于目,心驰神往。……这,就是文章的气势给读者带来的感性的认识。

何谓文章的气势?信息论认为,文章就是信息按照一定的形态组成的聚合体。人们阅读文章,就是摄入信息流量的动态过程。因此,“文章体式上的整齐与参差、平整与陡峭、断与续、疏与密、张与弛、纵与收、总与分、顺与逆、起与结等等处理方式,使信息流呈现为波澜起伏、回环荡漾、平稳缓悠、湍急澎湃等等状态。” 概言之,文章的气势,就是指文章信息的流态与作用态势。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有以下更为清晰的认识:文章的气势,并非信息本身或体式本身这两个静止的概念所致,而是来自“信息、体式诸种因素的组合关系之中和整体流动之中的功能。”这正如水——这种最常见的物质带给人们的感受:如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则摄人心魂,气吞山河;如若是风平浪静的止水,则波澜不惊,柔婉徐舒。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感受,并不是“水”这一物质本身有所不同,而是因为“水”处于不同的地形和地势之中,因而就拥有了不同的势能和动力,进而使文章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或者说,给人的气势感觉,远不一样。

文章的气势虽不能对文章信息作实质性的传达,也不是文章体式上的构成部分,但是,它却直接影响文章信息传达的力度,增强或减弱文章体式的美感。因此,在文章的写作中,很有必要正确地认识气势的内涵,进而科学营造适合而恰切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气势美。

那么,如何科学地营造文章的气势呢?

古人云:“言为心声。”又说:“诗言志”。一般来说,写真事,抒真情,议真理的文章,是作者心中思想感情和观点、认识的真实表达。试看古今中外的历史,凡能把文章写得气冲霄汉、惊天地泣鬼神者,多为慷慨激昂、壮志凌云之士。当一个人心无小我,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当一个人具有侠骨豪情,有敢与帝王平起平坐的无畏;当一个人鄙薄功名,有视富贵如浮云的洒脱;当一个人忠肝义胆,有铁肩担道义的魂魄;当一个人不屈不挠,有身处逆境而愈挫愈奋的精神;当一个人关爱他人,有以奉献为快乐的情怀;……那么,他就很有可能写出气势奔放的文章。我们都很熟悉的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少年时期,就心怀祖国。他面对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局面,心忧不已,很早就曾立下了赈济苍生、立志报国的宏伟志向。离家求学之前,他曾改写了日本人西乡隆一的一首诗,借以明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全诗涌动的是“大丈夫四海为家”“好男儿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绝无半点古人离别诗中惯有的哀伤、凄婉、彷徨,读之令人振奋不已。毛泽东同志的其他诗词和政论,也往往呈现着一种无可置辩的磅礴气势,正合他作为一位心怀天下的伟大政治家、革命家的身份。这也与他心中常常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视困难如草芥,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又如,一提起秋天,古人多是悲哀、伤感,为自然界草木的凋零、动物的迁移、气候的转凉而伤感不已。但在毛泽东同志的笔下,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全词笔调明快,秋天的物候特征鲜明,激励人的心扉。这和作者毛泽东同志时时怀着的“天下”“苍生”意识和胸怀,是分不开的。

岳阳市教科院

猜你喜欢

体式气势心怀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脚踏实地,心怀高远
既有惊喜,又有气势 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报道
心怀感恩,快乐成长
心怀
让句子有气势
排比,让写话更有气势
心怀乾坤 明晶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