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机智小案例

2016-05-30李富梅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西家犬吠答题

李富梅

案例一:巧妙化解学生的“刁难”

每年运动会的前几天,学生都在筹备运动会的各项工作,又要练队形,又要排节目,忙得不亦乐乎,而这几天的学习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运动会的前一天,第二节是语文课,笔者刚走进教室就听见学生集体嚷嚷:“老师,看电影!看电影!”本来运动会的筹备就让学生有些“得意忘形”了,早就忘了还有学习这回事,一时间教室里吵成了一片,笔者都不知道该如何平息这场混乱。要是以前,在解释之后他们还要这样闹腾,笔者可能就要大发雷霆了,只能靠自己的愤怒来压制学生的无理取闹。但是,那样的效果并不好,学生只是表面屈服了,心底里还是很不情愿。再说发火也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热情,极其没趣。于是笔者决定以退为进,示弱何妨?就笑着说:“大家都是出来混的,都挺不容易的,你们就不要为难我了。”这句“时尚”话让学生大笑不止,笑过之后,若有所思,似乎也能体谅老师的难处,吵闹声逐渐平息,也不再提看电影的事了,而是认真地看起书来。

案例分析:泰戈尔曾经说过,没有理智的感情就像一把没有手柄的剑,它让握着的人伤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突发事件,教师一定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迅速判断事物的性质,尽快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再者,幽默风趣的语言,也会让一切“刁难”迎刃而解。就算是示弱,也无伤大雅,只要是一心为学生,爱学生,相信学生也会将心比心,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

案例二:分享美文,引导学生理解人生

面对学生不努力、不上进的消极心态,再加上屡次说教都无果,笔者只好改变策略。在语文欣赏课上,和学生一起分享一些最近读到的好文章。选取了一些和学生状态相关的,有趣并能正面积极引导学生的文章来分享。比如选了一篇连谏的《命运定律》给大家念了念,文章开头说的是一个姑娘在两个小伙之间无法做出选择的现实,这个开头让学生很感兴趣,接着作者说自己由此想起了那个著名的东家吃西家睡的故事,也想起了一哥们说他发现了一条命运定律,那就是前半生过得不怎么顺的人一般下半生会过得比较顺,而上半生过得比较顺畅的人会有沟沟坎坎在下半生那儿等着呢。所以,不管现阶段日子过得顺与不顺,都不必得意也不必懊恼,因为命运他老人家公平着呢,每个人命中该有的福与祸,都差不多,区别不过是上半场给你还是下半场给你。

笔者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下了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富有哲理的话,好好去琢磨和体味。如:“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别人有什么你没有、别人都幸福你痛苦,而是该战斗的年龄你袖着手,该袖着手的年龄你却必须去战斗。”“命运他老人家真的公平到了洞若观火的程度,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从头到尾都袖手在岁月静好里,所谓明智的人,不过就是选择了在该战斗的年龄去战斗了,所以到了可以袖手的年龄就幸福地袖上手了,愚蠢的人,则反之。”

案例分析:语文教学更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学生的自悟探究,也就是要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让语文教学回归到学生自悟探究上。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知行合一”的语文学习思想。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举一反三,形成技能。

案例三:将错就错,从错误中寻找真理

这些天在给学生讲诗歌鉴赏,当讲到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时,笔者通过一道练习题给学生讲述规范的答题方法,然后总结答题步骤:①什么形象(遭遇+性格+身份);②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及表达技巧展开);③形象的意义(思想情感)。随后,又出了一道练习题来检验,习题如下: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诗句,对于“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学生都能理解。但对于前四句,学生理解得不是太透彻,还需引导点拨,将整首诗梳理完之后,笔者让学生结合前面所讲的答题模式来回答问题。

生1:“这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人物形象。”(其他学生一听,哄堂大笑。)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穷困?”

生1:“扣门无犬吠”说明他穷苦潦倒,连只狗都没有。(也有学生附和说“山中去”指他去山中挖野菜去了。听者又是一阵狂笑。)

师:“去山中就一定是去挖野菜了?没听见狗叫声就说明他穷困?”

师:“如果不是,那我们再回到诗里,再看看这首诗是怎么描写陆鸿渐这个人物的?”

师:“大家看诗的前四句属于什么描写,具体写了什么?”

生:“属于环境描写,写了陆鸿渐居住地的景色。”

师:“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个地方的景色特点。”

生:“清幽、偏僻。”

师:“通过他居住地的特点我们能不能看出他这个人的特点来?特别提示‘篱边菊。

生:“高洁、不世俗。”

师:“棒极了!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2:“这是一个清心寡欲的隐居人物。‘近种篱边菊,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说明他过着隐居山林,悠然自得的生活。还有,‘菊,花之隐逸者也。”

师:“非常好!但还是没有根据我们的答题步骤逐一落实。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参考答案,通过对照,看我们还差多远。”

展示: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清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的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案例分析: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笔者还是高估了学生的理解力。虽然前面简单梳理过诗歌内容,但还是存在理解不透的问题。还有学生的个人观点太强,总是喜欢断章取义,关注一点,联想一片,比如说“山中去”就只想到是去挖野菜,去打鸟,看到“叩门无犬吠”就因为敲门没听见狗叫觉得他穷困潦倒,从不就诗论诗,所以对于诗歌的解读始终都落实不到诗意中去。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有的放矢,通过引导,巧妙地把学生拉回课堂教学的主题上来。值得庆幸的是,笔者对学生的错误没有粗暴干涉,强行纠正,而是将错就错,把问题继续抛给学生,顺势引导,让学生在错误中发现问题,自己纠正,这样引导的效果更好。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实验中学(735000)

猜你喜欢

西家犬吠答题
成语乐园
塔纳达办事处 日本,千叶市,釜沼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The Dog in the Manger
当东家媳妇看上西家男人
范东学
胡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