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的人生

2016-05-30玉门关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苇草思索旷野

玉门关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在巨大的“旷野与荒原”上,我们这些“生命”的个体,也许终究会“孤独地走向未来”,但这不烦碍我们思考,有尊严地活着。我们这一期组文也是关乎这样一个主题——诗意的人生,做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同点 三篇文章都是作者结合各自不同的人生阅历,对人生的不同角度的思索和感悟,都是作者对于大千世界投入到自己心境后的一种映射与感怀。

《孤独地走向未来》言明了什么是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爾作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并由一位“先生”的故事表明:“尘世并不会轻易让一个人孤独的,群居需要一种平衡,嫉妒而引发的诽谤,扼杀,羞辱,打击和迫害,你若不再脱颖,你将平凡;你若继续走,走,终于使众生无法赶超了,众生就会向你欢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神圣是真正的孤独。”

《写给生命》是对生命礼赞的一首温柔的小夜曲。“风从田野那头吹过,在竹林间来回穿梭,月是更高更圆了,整个夜空澄澈无比。生命里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澄澈的时刻吧?”在静谧的乡间月夜里,作者体验到了天、地、人、物与心境的和谐与融合。

《旷野与城市》讲述了旷野与城市的对立。“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在二者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作者思索着人类的所得与所失,得出二者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发出“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可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呼吁。

三篇文章文字凝练晓畅,平白如话,将深刻主题寓于平实的文字之中,有返璞归真之美。

异点 三篇文章虽然同是人生的启悟,但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孤独地走向未来》主要侧重于对于人性的阐释,孤独不是一种标签,用来自我标榜;孤独是走向神圣的荆棘之路。文章的内核是向内的,拷问人性,启发思索,所以它的风格和语言是平实和稍显冷峻的。

《写给生命》描写的是天、地、人的一种和谐。正如作者所说“可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希望,只是一笔一笔慢慢地描摹,在月亮底下,安静地做我自己该做的功课”。它的语言是舒缓细腻的,有一种宁静和谐的美。

《旷野与城市》写出了舒缓宁静的旷野与激烈喧嚣不已的城市之间的差别。抒发了作者对旷野的情感,提倡我们不应当忽视我们认为“乡下”的旷野。语言神闲气定,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她的冷静与善意,反映了女作家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

猜你喜欢

苇草思索旷野
从书斋走向旷野
悲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关于战“疫”专题的思索与展望
旷野的风
苇草与人
深沉的思索
课前一分钟演讲教学实践思索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苇草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