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WSM加固技术在新加坡地铁汤姆森线T221矩形顶管项目的应用

2016-05-30杨彦奇

科技与企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海相淤泥新加坡

杨彦奇

【摘要】以新加坡地铁汤姆森线T221矩形顶管地下通道项目为例,简单介绍WSM加固技术在“加冷构造”(主要为海相淤泥)地层中的应用,与本项目中使用的深层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进行了比较,结合现场加固效果分析得出:与深层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相比,WSM加固技术对现有地下管线影响小、成桩效果好、设备小且灵活、施工效率高,非常适用于地下管线密集区地层加固。

【关键词】海相淤泥地层;地层加固;WSM加固;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

引言

T221矩形顶管地下人行通道项目位于新加坡市中心,长156m,通道断面为7.6m×5.6m,采用矩形顶管机进行施工。该项目为新加坡第一次利用大型矩形顶管来进行地下人行通道施工,具有广泛的技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由于项目所处区域地层条件差、管线众多、建筑物林立、交通量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因此,需选择合适的地层加固方法以促进项目的实施。

1.地质情况介绍

根据前期勘察报告可分为:人工填土层;加冷构造;基岩。基岩主要为武吉知玛花岗岩,按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

由浅至深,工程范围内的地层情况如下:

(1)填土层:主要夹杂着砾石、砖块等的砂土、粘土等,随新加坡的城市发展形成于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2)加冷构造:,主要由海岸、河口、冲积层沉积而成,形成于约一万五千年前的全新世和晚更新世时代,主要为两种。

a.海相淤泥M(Marine Clay):海相淤泥非常软,呈绿色或蓝灰色且夹杂贝壳碎片等,无标准贯入试验数据。

b.河口粘土E(Estuarine Clay):河口粘土表现非常软,高有机质含量,呈褐色或黑色。。

(3)武吉知马花岗岩构造:武吉知马花岗岩构造约占了新加坡主岛的三分之一。本构造的相关岩石是酸性火成岩,通常被称为武吉知马花岗岩。武吉知马花岗岩的侵入据信发生在早期、早中期三叠纪时期(200~250万年前)。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武吉知马花岗岩风化等级共六级,其中第六级(Ⅵ)风化程度最强,其性质如表1-1所示

2.地下管线情况

该项目处于新加坡市区,下穿和乐路与锡安路交叉口,并沿锡安路至和乐路车站,地下管线种类多,情况复杂。。

其中包括污水管、水管及再生水管、煤气管道、高压与低压电缆以及通信电缆,且所属不同的产权单位。地层加固过程可能影响地下管线,根据新加坡规范要求,不同种类地下管线沉降及不均匀沉降的要求如表2-1所示。

相比国内,新加坡对地下管线的保护要求非常高,在现场工作开始前,要根据已经取得业主批准的施工图,完成工艺图、地下管线保护设计、沉降检测点布设图等设计,并取得业主及相应管线产权单位同意后,方可开始施工,施工过程中根据设定的监测频率进行监控,一旦超过警示值,需重新审定施工方案。因此,确定一个合适的基础加固方法保证项目进度,降低管线上浮或沉降具有重大意义。

3.顶管隧道地层加固设计与施工方法选用

地下通道掘进方向大约60m范围内,通道底部为海相淤泥地层,标准贯入度N值为0~5, 含水量接近100%,地下水位高(设计准则要求,设计时选用地下水位0m),为满足120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避免顶管管节在运营期间内大幅沉降造成漏水、错台等问题,也为了保证顶管机始发、到达时安全,对后靠背、始发井基底、始发端、软弱底层段、到达端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始发井基底、后靠背主要采用深层搅拌桩进行加固,设计不排水抗剪强度均为300KPa,始发井内遗留大量已拆除老旧建筑物的微型桩,始发端头及围挡以内的软弱段,经探明存在新加坡电信公司的36路(6*6)(即将废弃)与49路(7*7)地下通信电缆,埋深约1.3m,截面尺寸约1.3m*1.3m,周围由素混凝土包裹,在项目初期,为避开这些地下障碍物选用了设备更小、分包资源丰富的高压旋喷桩方案。

4.深层搅拌桩与高压旋喷桩的应用

由第3章介绍,由于始发端头及围挡内存在36路、49路通信电缆,已进场的双轴深层搅拌桩设备太大,无法在此区域施工,选择了高压旋喷桩在该区域施做。施工前,在49路管线上及临近的检查井安装了沉降观测点,并根据规范及实测沉降情况对观测点进行观测。在高压旋喷桩施工过程中,49路通信电缆上的沉降观测记录(详见图4-1)显示,该管线在不断的上浮,在大约3个月时间内,监测点不均匀沉降(超过警示值、停工值,数次停工,并不断的修改保护方案,在此期间,现场使用的悬吊保护、减压孔等方案均不奏效,不能够有效的控制地层扰动,最根本的原因是,在海相淤泥层中使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基础加固,注浆压力会传递至海相淤泥层,而该海相淤泥层无任何承载力、流动性大,几乎不能判断或控制高压下海相淤泥的流动方向,导致地层及地下管线隆起、上浮。

5.WSM加固技术的应用

由于高压旋喷桩不能控制地层隆起,导致反复停工,且施工效率低(无地下管线影响情况下,本项目高压旋喷桩正常的施工效率约60m3/班组,因地层隆起影响,其施工效率仅有10-20m3/班组),造成工期滞后。后经比选,选用WSM加固技术对剩余部分进行基础加固。

对于WSM工法,国内尚无明确的定义,而该工法已在新加坡多个项目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此方法是将旋喷注浆加固与机械搅拌相结合,利用钻杆安装特殊的钻头、搅拌棒及喷头,在土体内搅拌并注入浆液加固土颗粒(水泥浆),从而形成比搅拌头直径大的加固体。通过形成这些连续的加固体从而达到土体改良的目的。

WSM工法主要施工步骤具体见图5-1,主要为:

(1)钻机就位、调平,进行钻杆垂直度检查,防止钻孔偏斜;

(2)钻至加固区设计高程,此时将水或水泥浆液与周围土壤搅拌,直至桩底设计高程;

(3)提升钻杆,同时按照设计转速和压力将水泥浆压入设计指定桩段范围内,要保证设备的转速和压力保持稳定,否则成桩效果无法保证,提升到加固区设计高程后,仅需采用低转速及低压力注入浆液即可,最后提升钻杆至地面以上;

(4)移动设备至下一加固点,重新就位、调平、检查垂直度,应按交替间隔顺序进行桩位施工(比如1、3、5),相邻桩施工应至少间隔2小时;

(5)施工要点同步骤2;

(6)施工要点同步骤3,最后清洗机具。

表5-1为WSM方案的操作参数设计;表5-2为2015年12月29日至2016年1月8日,WSM施工期间49路通信电缆上监测点的沉降观测值,可看出,采用WSM方案可以很好地控制了之前由高压旋喷桩造成的电缆上浮,电缆上浮或沉降在可控范围内,满足设计要求。另外,通过调整钻头放置方向(搅拌棒平行于电缆,下压后旋转),完成了49路通信电缆下方的基础加固,基本做到了无加固盲区。图5-2显示为加固后取芯芯样,可看出芯样完整性良好。经新加坡当地咨询公司试验检测,取芯后芯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约为2.1-2.6 MPa,满足设计要求。

6.结语

综合三种不同类型加固方法在本项目使用情况与加固效果,可以看出:与深层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相比,WSM加固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该技术不仅适用于不同条件的地层加固,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调整钻头安装方向与尺寸,在地下管线之间的空隙进行工作,对地层的扰动较小,可避免大范围的对地下管线进行改移,能够有效的控制地下管线的浮动或沉降。使用WSM方法,在新加坡或其他城市地下管线发达的区域进行基础加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 LTA M&W Specificaitons for Deep Soil Mixing(DSM)

[2] BS EN14679-2005(Deep Mixing)

[3] 盾构施工技术 陈溃

[4] 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规范

[5] 搅拌桩施工技术规范

猜你喜欢

海相淤泥新加坡
莲为何出淤泥而不染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源控论”再探讨——以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勘探为例
《海相油气地质》作者须知
《海相油气地质》2016年总目次(期-页)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填石围堤沉降分析
固化淤泥持水特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