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端区空域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

2016-05-30陈玉松

大东方 2016年7期
关键词:终端区理论优化

陈玉松

摘 要:终端区空域作为空中交通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具有密集性,为了提高飞行安全性,合理配置空域资源,保证空中交通服务质量,本文重点探讨了终端区空域结构优化理论及方法,旨在指导实践。

关键词:终端区;空域结构;优化;理论;方法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日渐增多,但不合理的空域结构,制约着空中交通发展,造成了交通拥挤。终端区空域属于空中交通枢纽,其具有飞行流量大、空域复杂等特点,本文以上海终端区空域为研究究对象,介绍了其分机流量分布情况,重点阐述了其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旨在提高空域容量,改进空中交通服务,使飞行更加安全。

1终端区空域的概况

交通流量预测方法多样、丰富,常见的有移动平均法、回归分析法、神经网络预测法等,其中回归分析法主要是结合交通流量有关数据,构建回归模型,以此实现对长期交通流量的预测。

在实际预测过程中包括两项内容,一方面为机场和空域管制移交点飞机流量远侧,另一方面为进场与离场航路飞机流量预测。首先,建立多元线性回顾模型,其一般表达式为,其次,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其参数,为了保证回顾模型稳定与可靠,需要引入贡献较大的变量,剔除贡献较小变量,此时常使用向前、向后或逐步筛选法,此后,借助模型预测终端区用于飞机流量分布情况。以上海机场为研究对象,实际分析中利用增长率法,具体为Fratar法模型,其对交通区之间的吸引强度给予了关注,进入了相关的数量关系,预测终端区空域是否符合高峰小时的飞机流量运行需求。在实际预测中选用的数据为上海终端区近5年的经济数据及运行数据,具体的因素有航班架次、游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运输飞机数等,此后建立了相应的一元线性回顾模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进场与离场航路飞机流量分布情况,最后经计算求解可知,虹桥及浦东机场高峰小时的飞机流量分别为48、80架次/小时[1]。

2终端区空域结构的优化

终端区空域结构优化以空域内飞机流量预测为前提条件,将其与理论容量进行对比,以此优化终端区航路网络结构,并结合管制人员工作负荷、航路功能及走向等,进一步规划终端区,借助空域扇区划分,以此减少飞机停留时间、降低了其延誤发生几率,减轻工作人员工作压力。

终端区航作为飞行过渡区域,涉及着航路飞行与进离场飞行,因飞行密度较高,该区域均有雷达监视,航路在4海里左右,但实践中因机场跑道、航路节点容量限制等问题,极易出现交通拥堵,前者可经跑道修建而改善,但后者难以有效改进,因此,需要对其容量展开精准评估。在构建终端区航路理论容量模型过程中应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终端区航路交叉点容量模型,经计算可知,其为,二是,终端区航路单一节点容量模型,经计算可知,其为。

在对终端区各航路网络流量进行调配过程中,为了提高各航路拓扑网络的完整性,禁止终端区各管制移交点间进行流动动态分配,因此,结构优化关键点为航路调整设计,在设计时,根据有关规定可知,终端管制区应在一个或几个机场附件的空中交通服务航路汇合处,为了保证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应满足以下原则,第一,进场与流畅航线飞行复杂,全年起降架次在36000架次以上,第二,同时为2个或2个以上的机场提供服务,第三,终端管制区应拥有着陆、起飞等空域;第四,终端管制区经协调,减少对空域需求,减少对空中交通限制,并可与导航、通信及气象等设施相吻合,尽可能满足区域内所有飞行器的管制服务需求;第五,终端管制区应划设管制扇区[2]。

上海终端区航路网络为“四进六出”,其进场移交点有无锡、庵东等,离场移交点有南浔、舟山等,目前,其终端空域内空中走廊有2条、固定航路有9条、临时航路有4条,由于其航路结构复杂,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对各节点的容量进行计算,以无锡为例,其节点容量为46架/小时,庵东为44架/小时,南浔为45架/小时,舟山为48架/小时。上述结果均为理论容量,但实际运行中受航路结构、管制规则等影响,其节点容量也会随之改变,因此,需要对终端区航路网络结构展开优化。具体的建议如下:调整临时航路,将其转变为固定航路,以此有效分离进场与离场;开辟新的进港与离港航路,对进离场的航路移交高度进行调整,减少纵向管制间隔,当前为20公里/小时,此后应对终端区管制室进行合理规划,在保证安全基础上,适当缩小管制间隔,扩大终端区容量,减轻航路压力,此外,上海终端区要进一步增加等待区域。与此同时,实际优化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管制人员的工作负荷,借助终端区voronoi有限元剖分模型及扇区优化划分规则,最终对终端区空域展开扇区优化划分,以上海终端区为研究对象,在仿真过程中结合扇区优化划分模型,利用计算机编程,划分为多机场、多跑道的扇区结构,当管制人员高峰小时负荷低于2880秒时,空域内管制成效可大幅度提高[3]。

3总结

综上所述,终端区空域的飞机流量十分密集,一旦其空域结构不科学,不仅会增加空中交通拥堵程度,还会加大管制人员工作压力,随之便会出现安全隐患。本文介绍了终端区空去飞机流量分布预测,探讨了其结构优化,相信,日后空域结构将更加合理,航路将更加流畅,管制水平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印凤.复杂机场终端区空域资源配置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2]苗亚.终端区空域扇区规划与仿真一体化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3]王紅勇,赵嶷飞,崔卫国.基于网络复杂性的终端区空域结构优化[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4,01:5-9.

(作者单位:民航云南空管分局)

猜你喜欢

终端区理论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事故树分析法在复杂终端区天气特情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基于MFD的终端区交通相态识别及其边界控制*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