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基于信息化发展的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

2016-05-30秦海云

科技与企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创新信息化

秦海云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金融机构信息化也表现出了集中化、海量化与共享化的特点,对金融审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成为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转变的动力。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金融信息化对审计组织协作方式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适应于信息化发展的新型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创新

引言

金融行业的发展与信息现代化息息相关,随着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金融及APP等新金融创新案例的出现,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不得不适应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而不断创新。信息化发展条件下,要求审计办组织审计手段实现信息化,金融审计组织管理形式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发挥其金融审计的独特作用。本文认为信息化发展条件下的新型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应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的实时化、远程化和协作化,实现相关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整体联动。

1.信息化发展对金融审计组织协作方式的影响

信息化发展对金融审计组织协作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数据大集中一方面将审计密切关注的各种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审计压力的聚集。若总行的数据集中分析不到位将直接影响线索核查与问题反馈等环节的推进。当前,我国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方法主要坚持集中分析、分散核查的原则,实际上审计测试过程是一种流水线作业写作方式,总行作为龙头,若能起到良好作用,会使整个审计流水线处于良性运行状态,若不能完全发挥集中分析的重要作用,必将影响到下游流水线作业。所以,在信息化发展环境下,金融审计项目实施组织方式应逐渐从网状结构转变为总—分结构,向数据集中的地方倾斜。共享是信息化发展的优势所在,目前各金融机构之间推行的总行—分行—支行的互联网络为审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新思路。审计共享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审计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二是实时审计模型的共享,借助于联网审计,可以将不同地区的审计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聚集起来共享与探讨同一份数据资料,摆脱了传统审计组织管理模式下受时间、地域等多种因素限制的现状,实现了现场与远程审计的有机结合。

2.新型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的构建

根据上述关于对信息化条件下对金融审计组织协作方式的影响分析,本文认为应本着实现审计目标、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的原则,建立一个平台、两种渠道、三个中心与多个核查小组共同协作的新型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

2.1搭建一个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为顺利推进金融审计信息化就必然要搭建一个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以便于审计人员能够通过该平台采集分析各项目的数据信息,实现审计项目基础信息、作业与管理信息的集中管理与实时维护。借助于该平台,各种类型的审计信息都将实现共享,各参与主体也可依托平台相互交流、发布信息,真正将金融审计的各个环节连结为一个整体。但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应避免各参与主体滥用该平台发布不相关信息或肆意扰乱平台秩序,审计信息交流与共享主要是为了让各审计主体都能够了解更多真实的项目信息,以有利于自身的金融决策,切忌在平台各种复杂的信息中疲于应付而迷失项目既定目标与实际需求。因此,本文认为该平台的管理员要发挥好信息管理任务,根据审计主体差异设置相应的访问与信息发布权限,并定期归纳与整理平台审计信息,做到信息分层与有序,及时删除无效信息和不真实信息,避免审计信息泛滥过剩造成的金融决策失误等问题。

2.2形成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两种渠道

信息化发展条件下的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变革要求从全面整合、合理利用、优化配置、有效开发与资源共享等方面管理审计资源,从而尽可能高质量的发挥金融审计的整体效能,使大量的审计资源能够物尽其用、相互协调。因为多数金融审计项目都是大型审计项目,无论是组织内部,还是外部环境一般都比较复杂,作业地点分散不易管理,这就要求金融审计必须依靠当前先进的信息交互技术,开通信息交互渠道,实现不同地域之间的信息交互。信息交互渠道以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为依托,在不同审计主体间建立一种安全可靠的远程信息交互渠道,实现审计数据信息的实时传递与动态管理。同时,资源共享渠道也是不同审计主体进行信息交互的重要载体,让各审计人员及审计组织能够在信息交互过程中充分利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中的各种审计方法、数据模型,学习新的审计理论与法规等。

2.3建立决策指挥、数据分析与宏观研究三个中心

信息化发展条件下金融审计组织结构十分复杂,在管理过程中涉及多种要素的交叉管理,为将整个项目整合在一起实现高效管理,本文提出建立决策指挥、数据分析与宏观研究三个中心。首先,决策指挥中心应利用数据分析与宏观研究中心得出的相关信息给出决策意见,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做到决策指令有根有据的基础上发挥决策指挥人员的创造力;其次,数据分析中心依据决策指挥中心指令预测金融机构数据变化,设置预警指标,利用资源共享渠道整合分析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中的各项审计数据信息,对审计单位数据展开预警;最后,宏观研究中心应在审前调查与审计实施过程中分析金融领域宏观性、预见性问题,揭示系统性风险,在审计实施后期综合分析审计发现的各种问题,总结金融行业发展规律,提出相应发展策略,推进审计成果增值。

2.4组织多个核查小组

核查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精确核查,确保金融审计的合理性、真实性与可靠性。本文提出多个核查小组相互协调,可实现小组核查之间的相互监督,同时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各种核查信息。核查小组借助于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与信息交互和共享渠道,结合决策指挥、数据分析与宏观研究中心提供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核查审计疑点问题,坚持总体把握、统筹安排的原则,汇集全国金融审计力量,若干审计核查小组齐心合力有针对性的实施精准核查。核查小组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集中优势力量,准确选择突破目标和着力点,另一方面是需根据决策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开展工作,使核查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展开,将大大提升核查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智玉.审计信息化与审计组织方式[J].审计研究,2011,04:39-42.

[2]刘铮,王威.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审计组织方式创新研究[J].创新,2013,02:47-51+127.

猜你喜欢

创新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