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工作的问题探讨

2016-05-30宋丽霞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6年9期
关键词:支持系统社会工作者社工

宋丽霞

[摘 要] 在西方社会,社会工作职业从一开始出现就是为了促进社会变迁与人类关系的融洽,加强和解放人类对福祉的追寻。它借助人类行为与社会系统等理论帮助人类更好地与环境交流融合。服从于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专业工作者可以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小区,克服困难、解决問题,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随着这一专业在社会诸多领域中逐渐得到认可,社会工作者也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各种更为专业和深入的工作环境,这不但对社会工作者提出了极为具体和严格的要求,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实质性的困难。

[关 键 词] 宁养服务;临终关怀;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7-0179-01

宁养服务,又称作“hospice”,原意是中世纪朝圣途中的休息驿站,供过路人休养、补充食物及养病。目前,宁养工作的社工介入虽然受到社会重视但还缺乏实际经验。从已有的工作模式中可以看到,社会工作者可以用自己专业的理念和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支持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帮助。首先,宁养社工区别于医护人员,有自己独特的工作领域。对病患本人来讲,缓解和控制病人的疼痛是医护人员的职责,而社会工作者则可以提供对患者的精神关怀和照顾、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疏导,构建患者面对死亡时的心理支持系统;对于病患家属来讲,社工可以进行情绪关怀、专业的悲伤辅导服务、进行家属的危机筛查,建构家属在患者死亡前后的心理支持系统等,在病患周围建立相对良好的心理和情绪环境。其次,社工还可以利用个案、小组、团体辅导多种专业工作方法针对性地提供临终帮助。例如,针对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心理,社会工作者在与其建立专业关系以后,可以通过制订周密的改变计划和压力缓解训练,协助其释放紧张情绪。社工也可以利用自己掌握或可开拓的社会资源建立家属彼此的理解分享小组,更可以利用医院、社区等资源为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例如,在患者病逝后提供丧葬帮助等。再次,在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患关系矛盾重重的情况下,宁养社工还可以介入到医患关系的协调中,为病患争取到更多的有效医疗资源以缓解疾病带来的病痛,增强病患及其家属与医生的沟通,共同协助患者理性坚强地面对死亡。

在实际工作中,专业社会工作者还面临一些困惑和问题。第一,当社工面对病患及其家属时,由于社会经历单一,难以准确评估其情绪和心理状态,虽然可以通过探索自己内心曾经的面对死亡的经历,但不是人人都能产生同感,同理心的建立周期较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实效。这种情况在一些年轻社工中尤为明显。第二,在实际工作中,寧养社工角色类似于普通义工,专业性没有得到体现。比如居家探访,社会工作者细心观察和体会病患家庭的各个具体细节,有些需要打扫,有些则需要为病患擦洗,这些工作需要社工去做,但除此以外,社工仅局限于此而不进行专业联想,就难以形成有计划有科学性的工作方案,也就难以用专业方法去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关照和支持系统的建设,而这些才是宁养社工最有价值的工作。

因此,社工介入临终关怀工作就更需要关注工作细节,形成有针对性的工作模式,灵活运用各种工作方法,与医院的工作密切配合,尽量在患者晚期提高其生命质量。

宁养社工需要格外重视保持文化的敏感性。人在死亡之前的思想和行为往往跟过去所经历的时代、地域文化、生活事件以及自己的民族、社会阶层、生存环境等密切相关,只有不断地靠近和理解服务对象,才能认识对象的情绪和行为,对其进行合理评估形成有效的工作创意和计划。

宁养社工需要不断的自我成长,在学习经验和模仿成熟工作模式中锻炼细节化的工作技巧,来弥补社会经历简单的缺陷。

年轻社工更需要大量的学习和积累,无论是学科专业知识还是普通生活智慧,都有益于社工去面对形形色色的服务对象并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

随着社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和民间机构应该更加重视宁养社工的资源配套和制度推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2009-2011年的医疗重点工作中明确提出,要“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增进医患沟通”。2000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东方医院的医务社工部成立,其服务内容包括:改善医院内部物质和人文环境,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方便和慰藉;帮助病人理解医护人员意图和治疗方法,以缓和心理压力,提升治疗效果等。这一内容规定很好地优化了宁养社工的工作环境,也提供了更好的宁养社工的管理制度模式。

可以看到,尽管目前宁养社工无论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实务领域都刚刚起步,但随着社会工作全面的推进,伴随医疗社工的职业化,这一领域也将会快速深入地推进。

参考文献:

[1]孟宪武.优逝:全人、全程、全家临终关怀方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富晓星,张有春.人类学视野中的临终关怀[J].社会科学,2007(9).

[3]安民兵,刘俊杰.浅谈社会工作在临终关怀团队中的角色[J].卫生软科学,2007(8).

猜你喜欢

支持系统社会工作者社工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青春社工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社工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上海:精心构建医改社会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