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族哈节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资源

2016-05-30林小佩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6年9期
关键词:京族幼儿园幼儿

林小佩

[摘 要]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性民族,京族哈节更是京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节日。哈节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多元文化影响的今天,京族文化传承面临着危机,挖掘京族哈节中的有利资源运用到幼儿园课程中显得十分必要。

[关 键 词] 京族;哈节;哈节文化;幼儿园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7-0164-02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性民族。在宽阔的北部湾海面上,有三个美丽的小岛,万尾、山心、巫头,此为京族三岛,是我国京族的主要聚居地。

哈节,也称唱哈节,是京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也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是京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的体现。据说哈节是为了纪念海神公镇海大王的诞辰而举行的,以唱歌的形式贯穿哈节的所有活动。京族信仰多神,信奉的神灵都是与海洋密切相关的。哈节活动的内容称之为哈节四重奏,包含有迎神、祭神、入席、送神四个步骤。

京族哈节文化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已经有近五百年历史的哈节文化底蕴丰富,已经是京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

一、京族哈节——海洋文化、民族文化和边境文化的积淀

(一)哈节与海洋文化

大海和海岸是京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也是劳动的地方。他们与海为伴,以渔为生,这让京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海洋知识,包括海洋地貌、海洋气象、海洋生物等。在与海洋相互依靠的日子里,他们不仅依靠大海,他们也崇拜大海、爱恋大海、敬畏大海,对海洋产生了深厚感情。

哈節的迎神、祭神的仪式中,祭祀海上保护神,这表现出了京族人们对镇海大王的敬畏。哈节正是通过神与人之间的礼节仪式,规范人与大海的相处规则,实现京族人民与海洋、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哈节与边境文化

京族哈节与越南越族哈节文化是同源异流。因为京族的前身就是越南的越族,京族的哈妹最早来自越南,哈节的祭文也是向越南学习的。在京族哈节举行的时候,两国之间的人民都会互相邀请对方参与,京族三岛曾选派人员到越南学习喃字、唱哈,每年哈节都邀请越南茶古道的朋友前来参加。

(三)哈节与民族文化

京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京族有本民族语言及文字——字喃,庄严的哈亭、古老特有的独弦琴等。在哈节迎神、祭神等仪式中,祭文、奉神和祭祀祖宗的祝词均是字喃,并且使用京语来念读,唱哈的内容以歌本形式流传,歌本以喃字写成,唱哈是用喃语来演唱歌曲。在哈节仪式上还要进行独弦琴的演奏表演,穿上传统的京族服饰祭神,在哈节的固定场所哈亭欢度节日等,这些都体现了京族传统的民族特色文化。

京族哈节文化植根于特定地理环境中的海洋文化,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反映了与越南相交的边境文化。它反映了京族的经济状况、文化面貌和心理素质,体现了他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适应独特的海洋环境而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并通过哈节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意识,对京族文化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哈节文化也起到了确认京族文化特性的作用,成为京族文化的象征及其成员灵感和文化间交流的源泉,也成为凝聚京族的重要方式,并且在今天京族的文化及社会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二、挖掘京族哈节的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一)京族哈节传承的危机

京族不仅是广西也是全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不仅是京族哈节,京族其他物质文化或者非物质文化也都是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世界多元化的潮流下,特属于京族地区的民俗文化已经难得一见了,无论是物质性的民俗文化还是非物质性的民俗文化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京族哈节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危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哈节的兴趣淡薄,参与哈节主动性减弱,哈节的主事人年事已高,技术难以传承至下一代,而年青一代主动性不足,京族人民长期与汉族、壮族相互接触,日常交往中使用京语的人越来越少,认识京族字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对独弦琴很多京族人都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所以不仅京族哈节,其他京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京族哈节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缺失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启蒙性与奠基性。对于儿童来说,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的文化就是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角度考虑的最好教材,也是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本民族的必要内容,因此在幼儿园的课程中,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是儿童不可缺失的同伴。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劳顿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课程作过界定:“课程在本质上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选择。”也就是说,课程与文化是密切不可分割的,文化是课程的来源。文化也因为课程,才使得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在万尾村的幼儿园课程中、教材中都没有京族哈节或者与京族文化有关的教育材料,这样容易使京族的儿童陷入生于斯长于斯却不懂斯之窘境。对于京族本土特色文化的忽视,是对处于文化边缘的民族文化知识的漠视。正是由于这种长期以来对本土文化的忽视与漠视,使我们的富有京族特色的文化即将丢失。

(三)本土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时空内,生活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从他出生时起,文化就对他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从出生开始,就来到了一个先于他个人经验的文化世界,儿童在这样的世界中学习、生活,这个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文化就是对他影响最深的文化。儿童在成长的本土文化中,接受文化啟蒙,养成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成长为“人”。儿童在他所处的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周围的人、事、物都会不断地对他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本土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作为一个民族,文化是其重要的特色,也是构成民族集体人格的重要内容。在多元文化的今天,如果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消失或被淹没,民族有可能逐渐同化于其他民族而消亡。那么深受本土文化影响的儿童也将渐渐地遗忘自己的文化,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待发掘的京族哈节的幼儿园课程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京族的人、事、物来感染幼儿,感受京族家乡的魅力,引发幼儿对家乡和祖国的感情,弘扬京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京族三岛聚居区具有海洋、边境等特点,多种文化成为当地发展的挑战,只是了解京族的特色文化还不能实现京族地区的发展,要将京族的特色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现实的课程资源才能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哈节的艺术文化资源

1.文学作品类

在哈节活动中,经常可以听到用喃语唱的或者念的歌词或者诗歌,例如,京族的民间文学、民间童谣、民间传说、民间神话、民间故事、唱哈词等,里面的词都是表现京族人民的生活以及娱乐的。因此,可以整理有关的京族童谣,在幼儿园的课程中进行童谣教学,让幼儿学童谣,玩童谣,多角度地让他们接触京族的文学作品,感受和喜爱京族民间的丰富文化。

2.歌舞类

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民族乐器,也是在哈节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表演环节,因此使幼兒加深对独弦琴的了解也是必要的,并非是一定要使幼兒学会弹独弦琴的技巧,只是让幼儿亲历、感受、欣赏独弦琴的独特魅力。

哈节的舞蹈有祭祀用的进香舞、跳天灯、花棍舞等,这些舞蹈中的歌曲来自民间,对于唱歌来说,具有歌唱性,对于舞蹈来说,具有动作性和节律感,既可以演唱,也可以舞蹈。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让幼儿在锻炼身体协调性的同时,感受京族歌曲的哼唱和舞蹈的律动美,激发幼儿积极的表现欲望。

3.服饰类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表现之一,京族的传统服饰朴素美观,哈节仪式举行的时候,迎神队伍或者是独弦琴表演、舞蹈表演、唱哈表演的人都要身穿京族的传统服饰。把京族的传统服饰带进幼儿园课程,使幼儿了解服饰的制作,了解何时要穿着民族服饰以及民族服饰的用途等,加深对京族传统服饰的认识。

(二)哈节的风俗文化资源

1.哈节的时节

哈节是京族的传统重大节日,哈节的举办日期是采用中国传统的阴历时节,举办京族哈节的日期并非是统一的,在京族三岛的万尾村哈节时间为农历六月初九至十五,巫头村是八月初一至初十,山心村是八月初十至十五。在幼儿园课程中,可以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阴历的知识,以便会使用传统阴历的算法,推算出每年举办日期不一致的哈节节日。

2.哈节四重奏

哈节的四重奏为迎神、祭神、入席和送神,此为哈节活动中固定的重要步骤,可以将哈节的活动内容带进幼儿园课程,让幼儿感受京族风情十足的盛宴,让幼儿对哈节有深刻的印象,产生对哈节民俗活动的向往和憧憬。

(三)哈节的建筑物——哈亭

哈亭是哈节举办的固定场所,是京族村落的标志性公共建筑,是京族村落里最为神圣的地方,它既是神庙又是祠堂,供奉着白龙镇海大王等神灵。因此,可以挖掘更深层次的哈亭的意义,让幼儿体验人与大海、自然的和谐相处,深刻感悟京族文化的浓郁特色。

挖掘和开发京族文化资源,目的不是要京族人民固步自封,仅仅沉醉于自己的京族文化中,而是通过对京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增强其在多元文化中的生存能力,使其在吸取其他文化的同时,不丧失自身固有的文化与特点,保持其独特的吸引力。

让幼儿在京族特有的文化中健康地成长,让幼儿在京族文化的课程中不断地发展,京族文化中的各种元素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幼儿来说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京族的文化资源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因此在挖掘京族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本土资源,为幼儿园本地化的课程设置创造更好的课程资源条件。

参考文献:

[1]韩肇明.京族[M].民族出版社,2005.

[2]徐赛赛.家乡文化家乡情[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陈艳宇.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4]黄燕熙.哈节:京族文化的厚重积淀[N].南宁日报,2008-06-23.

[5]蓝武芳.京族海洋文化遗产保护[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2).

[6]过伟.哈节与京族民间文化[J].广西师范学院,1991(3).

[7]陈家柳.从传统仪式到文化精神:京族哈节探微[J].广西民族研究,2008(4).

猜你喜欢

京族幼儿园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京族丧葬音乐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