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的党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2016-05-30张晓晨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6年9期
关键词:党校档案管理时代

张晓晨

[摘 要] 党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党校档案资料保存安全的问题,更关系到党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大数据时代,党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党校应从更新观念,转换思维方式;注重学习,提升人员素质;增加投入,完善管理设施;统一标准,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着手,提高党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关 键 词] 档案管理;大数据;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7-0160-02

我国领导人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上讲话指出:“坚持质量立校,把高标准办学作为党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当今世界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云存储等新技术迅速崛起,各种数据呈现爆炸性增长,数据的类型也在不断增多。在大数据时代,面对新的技术浪潮,传统的档案管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基层党校的档案管理能力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大数据时代党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新時期党校档案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探讨在大数据浪潮下党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应对策略,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大数据时代党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档案管理工作是党校各项工作的根基,档案管理水平的优劣影响党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不断推动着党校档案管理工作向信息化迈进。

(一)有利于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带领人们步入网络时代,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人们进入大数据时代。最近十年以来,数据呈现爆炸性增长,同时数据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家和企业而言,掌握了数据就拥有了一切。对于党校来说,历年来积累的档案就是宝贵的数据,它反映着党校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成绩,记录着每位员工的基本信息。但是截至目前,許多党校尤其是广大基层党校档案管理的水平不容乐观,部分党校依然采用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检索水平仍然非常原始,信息化水平极其低下,这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不相适应。党校作为干部教育的主阵地、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校的档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党校档案信息化水平,加快档案信息化的步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有利于提高党校档案工作效率

党校最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就是人工管理,它有着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但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量飞速增长,档案资料不断累积,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效率低下,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大数据时代,除了传统的数据,视频、音频、图片、位置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不断增多,这些数据同样也是档案的重要来源,这就造成档案的采集、存储、分类、整理以及查询,单靠人工无法完成。随着党校的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档案的数据量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档案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比如绩效考核档案、职称评定档案等。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从过去的人工管理走向信息化管理,不断改革创新党校档案管理的方法,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节约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时间。

(三)有利于提高党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党校档案管理的方式出现了新的变革,纸质档案逐渐转变为电子档案,人工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管理,工作方式的变化,必然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同样也是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必须走向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随着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

提高。

二、当前党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挑战,数据信息量的激增对党校的档案事业也带来冲击,就目前情况看来,广大党校还没有完全融入大数据时代,在观念认知、管理设施、人才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

(一)党校档案管理理念落后

大数据又称海量数据,指的是通过传统的数据分析技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无法处理的数据集。处理大数据,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最终辅助领导者决策是大数据的一个重要价值。档案就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研究档案,对党校的未来发展起到指导、预测作用,是大数据时代的基本要求。但是,当前广大党校的档案管理,仅仅局限在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以及电子化,挖掘、分析档案的意识淡薄。此外,在大数据时代,在党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档案管理者的安全观念较差,尤其是针对一些复杂性高、敏感度高的档案信息,传统的安全手段难以保证党校档案信息的安全,因此必须更新观念,用大数据的管理理念武装管理者的头脑。

(二)党校档案管理设施薄弱

目前,广大党校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档案管理设施仅仅能够满足日常业务的需要,很多配件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陈旧,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档案管理设施薄弱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档案收集不完整,档案文件的收集是档案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利用信息化的手段采集档案,有助于提高效率,减少文件的备份,方便档案工作人员管理,但是目前很多党校设施不完善,这就给档案的采集、存储和查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档案管理设施薄弱,党校的档案数据不能地很好被分析和利用,档案工作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没法有效地和党校的其他工作联系起来,档案的价值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三)档案管理人员能力欠缺

在大数据时代,党校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对档案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目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知识更新慢、观念老化,甚至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知识都知之甚少。要想实现党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网络知识、计算机知识、通信知识、大数据分析知识以及安全保密意识,只有这样的工作人员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完成党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四)党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党校档案管理制度只规定了归档的材料、归档的时间,但是对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档案管理工作变成一个部门的独立工作,没有融入党校的整个工作之中。在大数据时代,党校的档案数据量大幅度增长,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容易使各项工作陷入混乱状态。

三、大数据时代党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党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价值的发挥,对党校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党校档案信息化建設。

(一)更新观念,转化思维方式

对一些党校管理者、工作人员来说,传统落后的档案管理理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认识不到档案管理的重要价值,或者只是看重纸质档案,认为电子档案不安全等,这些落后的观念必然阻碍党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必须更新领导干部、档案工作人员的观念,将档案数据作为单位重要的资源来加以重视,提高档案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水平,从新的角度看待党校的档案管理工作。

(二)注重学习,提升人员素质

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办公自動化设备的运用,要求党校的档案工作者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员工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补充档案信息化所需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定期的培训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工作人员的法规水平、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大数据的相关知识等。当然,党校也要注重招聘相关专业的人才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水平。

(三)增加投入,完善管理设施

当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党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党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基础设施着手,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在硬件方面,配齐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计算机、扫描仪、路由器等信息处理设备,软件方面则根据各党校自身的需要,适当引入档案管理系统,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四)统一标准,完善管理制度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制定规范、科学的标准,标准的制订是开展档案工作的基础。大数据时代,党校的档案数据不断增多,因此档案信息化首先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标准,统一制定党校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规范,让档案信息化建设有章可循;其次,在党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也要重视对机密档案的保护,防止黑客的攻击和窃取,建立档案安全保护制度;最后,为了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对档案、用户实行分级,设立自己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制度。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有效地提高党校的工作效率,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党校应从更新自身观念、注重培训学习、增加资金投入以及建立制度标准等方面着手,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英奎,王飞,房彦君.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14(3).

[2]张博.档案馆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4(2).

[3]张帆.切实加强党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档案天地,2015(9):20.

[4]钟启超.浅析党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云南档案,2015(5):54-56.

猜你喜欢

党校档案管理时代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