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民生活的小说叙事

2016-05-30占新茹

大东方 2016年7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弄堂王安忆

占新茹

摘 要:王安忆是当代文坛一位不容忽视的女作家,在她众多有分量的小说创作中,上海题材占很大的比例。她挖掘出了上海浮华背后极為厚实的力量,对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通过对芸芸市民主要的生活场地弄堂的描写,对整日埋头于生活琐事的平凡女性的关照,展示给读者一个温情脉脉、轻巧细致、务实求存的普通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王安忆;市民;日常生活;弄堂;女性

王安忆无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是一位既才华横溢又创作严谨,既勤奋高产又用于探索,不断寻求突破与超越的作家。从1981年代《本次列车终点》开始,到1982年的《流逝》《好婆和李同志》,1993年的《纪实与虚构》《“文革”轶事》,1995年的《长恨歌》,到2005年的《富萍》等一系列作品都是关于上海的,可以说,她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来不断书写上海这座东方大城市。

一、恒久不变的日常生活

王安忆笔下的日常生活并非是自然形态的生活,而是艺术化的,这种艺术化的创作艺术是“生活美好”的引入与应用。从早期的《流逝》、《“文革”轶事》到后来的《长恨歌》、《富萍》,王安忆用她琐细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平凡的人生,均由一日三餐、穿衣打扮、争风吃醋构成的日常生活形态。《流逝》中充塞于字里行间的是买菜、炒菜、做衣服、带小孩、织毛衣、街道工厂做工等瑣碎的日常生活细节;《“文革”轶事》里外面的世界动荡不安,张家亭子间的生活却平静琐碎,“亭子间里的生活是具体的生活,吃饭、穿衣、睡觉,再有几个暧昧不明的小手势。它是可视可听可触可感的日常化的生活,他们具有无限膨胀的特性,占据了所有的空间,不留一丝缝隙。”

王安忆不止一次的在访谈中提及“日常生活”,在王安忆看来,生活要进入审美的领域,就必须借助一定的桥梁,而这个审美的桥梁,王安忆的理解为“从长的日复一日的生计中提炼出精华,在它的日常面貌下,有着特殊的精神,于是这‘家常才成为审美的对象。”在《长恨歌》中,日常生活的美就是通过细节一点一点渗透进来的,就连吃饭穿衣这样最日常化的生活图景,在王安忆笔下,也呈现出一幅幅情趣盎然的图画:“甚至听见小街上买桂花糖的敲梆声”、“房间里洋溢着芝麻的香气,恨不能立刻就进嘴的”、“只在颈上系一条花绸围巾,很收敛的花色”、“菠菜碧绿,粉丝雪白”,城市上空回响的市声,弥漫在屋子里的饭菜香气,女人脖子上系着的纱巾,餐桌上悦目的小菜,这些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嘈嘈切切,饱含着人生的生气和温暖,体现着做人的兴致和乐趣。而这些,正是王安忆所钟情的日常生活,它褪去了真正日常生活中单调而繁琐的部分,提炼出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并把它们发扬光大,使其呈现出与我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不同、充满了温馨美好的感觉。

二、古老普通的里弄住宅

弄堂是芸芸市民心灵和肉体的避难所,也是上海的精髓所在。王安忆笔下“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肤之亲似的,它有着触手的凉和暖,是可感知的,有一些私心的。”上海的弄堂在这里成了主人公心灵和肉体的避难所。弄堂养育了这些芸芸众生,而这些芸芸众生也像依偎着母亲一样眷恋着弄堂,把弄堂当作他们的避风港,每每身心俱疲的 时候,弄堂都成了他们最好的疗伤之地、振作之地。王琦瑶从这拥挤的充满世俗气的弄堂,走向了李主任,住进了爱丽丝公寓,最终,几经周折和辗转,她又回到了弄堂,回到了平安里。在王安忆心中,弄堂才是肌肤之亲,知冷知热的。爱丽丝公寓再好,终究是没有人气的,在那里王琦瑶只能被动的等待,而一旦回到弄堂,再大的伤疼也会慢慢抚平,而王琦瑶也在这不起眼的弄堂里安家生子。在这里,弄堂成了家的象征。外面的世界风云激荡,充满诱惑和刺激,而真正给人安全感的还是这弄堂,它给你的不是一份耀眼、万众瞩目的生活,而是一份家长里短、平实安稳的生活,可以说没有弄堂,上海就成了一个冷冰冰的城市,没有了任何温情可言。对弄堂的关注与描写也反映了王安忆所坚持的创作观:她不去描写那些现代的高楼大厦,不去描写那么写字楼里的俊男靓女,而是专注于弄堂,专注于弄堂间行走的普通大众。原因就在于,她所认定的上海是充满人间烟火味的,是温情可感、肌肤可亲的,没有了这感性的、充满了世俗气的弄堂,上海便不能称之为上海,上海的精髓不在那些林立的高楼大厦,而在于这天天、时时、刻刻飘散着油烟气息的弄堂里,在这蕴藏的才是上海的精髓。

三、平凡庸常的世俗女性

王安忆的都市是日常的,都市里的女性则是这日常生活形态的表现者,和弄堂生存空间相应,王安忆笔下的女性莫不是弄堂女性,是平凡普通的上海小市民,他们地位卑微、生活平淡,整日盘算的是吃饭、穿衣、房租、水电,时常被这些琐碎卑微的日常事务弄的焦头烂额,却也安心于这种日子。

王安忆笔下的世俗女性用她们精打细算、务实求存的生活态度面对一切日常生活,别人看来她们是有一些自私的,但是她们的目的却只是保护自己,不会因为现实而去损坏别人的利益,现实生活于她们来说才是核心内容,在她们看来,什么都可能失去,唯有三餐一宿的日子是她们最看重的,这是都市女性世俗化的生存态度,但这种态度却让她们穿越了生活的种种痛苦和不幸,变得坚韧和顽强。这也是王安忆为什么选择女性作为城市代言人的原因:“上海的女性心里都有股子硬劲的,否则你对付不了这城市的人和事,她们的硬不定是在‘功字上,也是在‘守,你没见过比她们更会受委屈的了,不过不是逆来顺受的那种,而是付出代价、权衡过得失的。”

四、总结

王安忆挖掘出了城市生活里面极其厚实的内容,她用细腻精致的笔调娓娓诉说了上海繁华波涛下的平稳暗流——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它作为背景与基石托住了上海的繁华。在王安忆的作品中,这种日常化的创作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得到体现。第一是故事发生的场地,主要集中在极富上海特色的建筑——弄堂,第二是故事中的人物,主要是最普通的市民阶层,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凡俗女性。由这两个要素构成的日常生活是平凡琐碎的,但也是华丽的,只是这华丽不是做在面子上给人看的,而是华丽在芯子里,求的是实惠,是一种扎扎实实、非常琐细日常的人生,反映的是一种精细务实的生活态度,这是上海市民的本质,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精髓。

(作者单位:中卫市镇罗中学)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弄堂王安忆
中秋
“弄堂”一词的由来
弄堂里
悲剧与救赎——谈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救赎之路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初中化学
王安忆小说病象报告
说不尽的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