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思考

2016-05-30陈联娇段华庆

大东方 2016年7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

陈联娇 段华庆

摘 要: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導,承载了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拥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与警醒作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主要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并将德放在第一位,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当前的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可以说仍未能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无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都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的色彩――功利性,考試仍然为当前学校最为关心的事情,片面的将德育智育化,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可以充分运用红色文化,特别是红色影视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上新台阶、新水平。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领导广大人民创建的中国先进的无产阶级文化,是人类史上优秀思想和文化成果的总结与继承。科学地分析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合理地挖掘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优势及育人功能红色资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功能独特,是一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逐渐凝聚而成的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的精神资源,也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探索中长期积淀的政治资源,还是中国共产党人着力构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集精神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于一体,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生动历史教材,是大学生教育的主要资源。”冯东飞等认为延安红色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本源性优质资源。红色资源因其具有天然的育人功能而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李振东等认为红色资源具有资源丰富与形式多样、真实生动与感染力强、与时俱进与价值永恒等教育特点;王家荣等把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概括为理想信念的导向更能、高尚道德的教化功能、创新素质的锻造功能、健康情操的陶冶功能;钟家全则把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体化为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集体主义教育功能、艰苦奋斗教育功能、创新精神教育功能五个方面;刘志山等认为要充分发掘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真善美的精神特质,达到我国德育教育中的以真启智、以善明智、以美怡情的重要价值;李正兴认为红色资源所具有的德育功能如思想引导功能、政治教育功能、道德示范功能、精神激励功能、文化传播功能,能够“科学解决德育的教育资源和方法问题,对于大学德育的创新具有重大的价值和独特的功能。”

由于在社会科技发展的过程当中,人文教育被长期或略,这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事实已经证明,单纯以技术与生活的物质标准去衡量社会发展进步,而忽略了道德与审美的精神标准,只能是片面的进步,并非真正的社会进步。在这种形势下,为开辟全新的发展道路,就需要将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放到了显著位置。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学校是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良好社会氛围的教育场所,比起社会上的思想道德教育更能得到保证,更易于操作,效益也会更好。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知识分子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战争与革命的过程当中所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其中蕴含着丰富并且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大学变革中,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表现出的到底是阻碍作用还是引领功能,归根到底取决于大学校园文化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在新时代发展潮流之下,必须创新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方式与内容,提高高校德育工作效果。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也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如果一味的抱残守缺,就会为时代所抛弃。只有勇当人前,充分认识到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大力继承并发扬“红色文化”,用“红色文化”所包含的优秀文化因子探索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方法与新理念,才能够做好高校德育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这对于当前我们推动青少年德育建设和高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精神需求效应而言,学习“红色文化”能够极大的满足大学生的心灵的渴望。大学生青年处在心里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他们的思维仍然处于对于形象化事物的欣赏上面,而对于抽象的理论化知识则会觉得枯燥无味,不愿意去学习接受。另外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充斥着人的眼前,对于道德的判断出现了一些困境,不少课堂老师也仅停留于理论说教的层面上,这就使得德育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造成高校生对于德育内容在内心深处有种不认可的情绪,导致德育效能大大的降低,影响了德育功能的发挥。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德育课就要求紧跟时代步伐,以生活中鲜活的例子使得学生信服。“红色文化”已经成功的激励过多代中华儿女奋勇争先,为了心中的理想与信念百折不回。在中国新民族主义革命波澜起伏的历史进程当中,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取得了无数的光辉业绩,各种革命旧址、历史遗物、伟大事迹可谓震撼人心,这些都可以作为教育后来者的良好题材,大学生能够从革命者的光辉事迹中,寻找到生命的真谛以及理想的意义。

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而言,学习“红色文化”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来启迪和指导未来。不可否认,思想政治课教材作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主渠道的课本,近年来也在不断更新,但内容大体上没有什么改变,它往往只是从国家,民族的高度出发讲“大道理”,忽视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发展现状有一定距离。在红色作品当中,重点塑造并展现的都是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当中,民族与个人为了寻找到解放的道路、抵达理想的彼岸,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斗争竞争以及奉献的精神,这种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英雄主义气概,能够在人的脑海当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那个特定时代所展现出来的内容,更是原汁原味,本身就具备着独特的感人魅力,能够让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时期的人,在学习了红色文化之后,获得属于自己的感悟与体会。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学习红色文化,能够保持不竭的追求理想信念的动力源泉。

从社会实践功能来看,“红色文化”是开展青少年德育的有效载体。衡量德育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将德育真正运用于实践当中,高校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存在脱节现象,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实践教育相当薄弱。大而空的道理对于当代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是不屑的,杜威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真正贴近生活实际的东西,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才能真正具有说服力,在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的时候与当代的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学生身边的事情为例,让学生真是感受的到,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红色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各种革命遗迹、英雄遗物、红色事迹等,都是极为生动的学习教材,通过这些能夠让大学生深切的感受到老一代革命家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信念、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在红色文化当中,所折射出来的词汇是忠诚、理想、信仰,这些都能够转化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所以说,这些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是任何教师、教材都无法替代的。

基于政治教育價值功能而言,“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高尚的爱国情操、崇高的思想境界以及坚定的革命信念,能够让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深入大学生群体。面对着新时代发展的特征,强化德育是人类的共同选择。学校德育是狭义上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者是阶级发展要求,针对被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和道德的教育工作,同时还可以在被教育者的认知和践行的过程当中,促使其养成社会与阶级发展需要的个人品质。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无疑是当前我国德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德育的成败关乎我国德育效果的取得。面对着我国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存在着的各种问题,必须引入红色文化。其表现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大学生可以在充满乐趣、形式多样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感悟。例如:在最近几年里,红色旅游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兴起,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自身对红色年代的憧憬向往,他们喜欢身边的美好事物,对那些为理想终生奋斗,甚至不惜失去生命的人充满敬仰之情。在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深切的红色人文价值内在的优美。尤其是在游览革命老区的过程当中,老一代革命家那些光辉的事迹以及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能够从内心上震撼大学生的心灵,通过对当年血与火的革命战争与今天幸福平静的生活进行对比,更加能够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样就会发自内心的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从而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红色是增进大学生文化认同的黏合剂,也是增进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红色文化具有很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当前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文化、传统文化认同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地问题,形势依然严峻。新形势下,要有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进大学生文化认同,必须大力挖掘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的育人功效,以红色文化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红色文化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红色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优良品质,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红色文化,吸收了其他文化的有益成果,借鉴了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方面,结合了时代特色,回应了时代需求,是具有兼容并蓄优良品质的先进文化。因此,当前,为有效应对大学生文化认同领域的风险和挑战,必须坚持文化的兼容并蓄的优良品质,以红色文化来整合大学生多元价值。具体说来,就是既要加强对文化的学习、传播和践行,吸收其他积极向上的先进群体文化的有益成果,让红色文化其他先进的文化样态兼容有序、并行不悖,在增强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有确保了先进文化的主导性,在包含红色文化在内的先进文化深入大学生的头脑,增进大学生的思想认同,进而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红色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深刻内涵,红色文化不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文化样态,而且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域也各具其特点。以苏区文化为例,本身的内涵就十分丰富,在苏区的不同地域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将军县兴国形成了“争创第一等工作”为鲜明特点的苏区文化,“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成为寻乌县苏区文化的鲜明特点。可见,苏区文化内容丰富,具有统一性主导下的多样性特征。当前,大学生文化认同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正需要坚持文化的多样原则,以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文化认同。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的感知力、探索欲强,红色文化契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满足了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需求,有效地增进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主体能动性教育,只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有研究多集中在教育者如何利用现有的红色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较少关注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即使有少量涉及,也多集中在实践操作层面,较少进行理论研究。

创新作为现代大学的核心价值,同时又是具有重要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也是一所大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在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如果一味的抱残守缺,就会为时代所抛弃。只有勇当人前,充分认识到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才能够做好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菲.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08.

[2]程新新.浅析红色文化建设与发展[J].理论导报,2011-04-20.

[3]林明权.试析“红色文化”的几个特点[C].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11.

[4]赵保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避免“合法性危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20

[5]兰利.赏识教育的功能及实施方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20

注:基金项目: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赣南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运用》(课题编号:MKS0905)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