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辽宁省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训练情况的研究

2016-05-30潘玉梅

大东方 2016年7期
关键词:辽宁省

摘 要:本研究将对学校的教练员和在校学生发放问卷,分别调查教练员对运动员在训练方面的具体要求和运动员自身对训练与学校要求等情况,以及学生自身对训练的认可程度、学生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的看法等。力图找出目前学训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研究,总结得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辽宁省;运动学校 ;训练情况

在我国,对青少年进行体育培养早已形成一系列的体系,基本是走三线—二线—一线的三级训练网的模式,在这种体系下,体育运动学校就成为了非专业的最高训练单位,可以直接反应青少年训练的最高水平。在这三级训练网中,体育运动学校起到了一个将在基层和业余体校挑选合适的训练苗子以及训练出优秀的运动员后向上输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运动学校对运动员的培养就成为了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的重要训练环节以及是否成材的关键步骤之一。

体育运动学校作为培养青少年后备运動员的主要场所之一,在对运动员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校在201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3至2016年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学校一直主要承担着二线甚至个别项目一线的训练工作,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与教练员。目前学校共有在编教职工两百余名,其中教练员六十余名,教师四十余名,在编学生五百余名,但是在学校对运动员的培养教育过程中,还是存在了一些制约了运动员的发展和现今运动成绩停滞不前的主要问题。

1运动员参与训练的动机

经调查显示,辽宁省体育运动学校的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主要动机是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占总数的75.5%,运动员将通过自己对运动的兴趣爱好从而参与其中;其次是因为升学的需要,占总数的68%,目前的教育体制提供给优秀运动员以高考加分或实行体育特招的政策,解决了一大部分训练成绩突出但文化成绩较差的运动员,是运动员升学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追求广泛社交、家长意愿和成为专业运动员也有一定的被选频率。总的来说,运动员在选择参与运动训练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运动员本身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和通过自己在竞技体育中的努力而获得进入高等学府的通行证。

2 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表可1以得出,本研究通过spss数据处理方法与对不同年龄阶段运动所获运动级别进行了交叉分析, P<0.01,可见不同年龄阶段与运动员所获运动等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由表2可知,辽宁省体育体育运动学校中的运动员年龄分布在10~19岁之间,10~13岁参加训练的人数为30人,14~15岁参加训练的人数为117人,16~17岁参加训练的人数为97人,18~19岁参加训练的人数为25人。其中无一人达到健将级别,在16~17岁的年龄段所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的频率最高,有12人,远远高于年龄层在10~13岁、14~15岁的运动员,18~19岁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一级的标准略低于16~17岁;也可看出运动员的运动级别主要集中在国家二级运动员,年龄也相对集中,分别处于14~15岁和16~17岁,这阶段属于青少年运动员在刚刚了解和掌握专项技能后的运动成绩提升期;年龄较低的10~13岁运动员的运动等级主要集中在国家三级运动员,这阶段属于基础训练阶段,运动员刚刚接触竞技体育运动,还未发育完全,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还不具备相应要求。

3 运动员比赛情况分析

通过表3可以得出,本研究通过spss数据处理方法对运动员的运动级别与其在比赛中所获得的运动成绩进行了交叉分析, P=0.000,P<0.01,可见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其在比赛中获得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由表4可知,国家一级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最好,所获金牌的频率最高,同时也可以发现运动等级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基本分布在前三名中;国家二级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的比赛成绩集中在铜牌和第4~6名;而国家三级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成绩主要集中在第7~8名。说明运动员的运动等级与其在比赛中获得的成绩高度相关,但运动等级也不是决定比赛成绩的唯一因素,运动员的年龄(国内及各省市的绝大多数比赛基本都是分龄赛)和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及发挥情况也是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产生相应影响。

通过表5可以得出,本研究通过spss数据处理方法对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次数及其所获得的运动成绩进行了交叉分析, P=0.027,0.014 运动员运动训练态度的分析

表7是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态度与比赛成绩的交叉表,根据表可知,运动员在对运动训练的态度选项中没有一个人选择不积极和很不积极的选项,大部分的运动选择非常积极和比较积极,说明运动员对于运动训练的是非常主动的,在潜意识中愿意参加训练。通过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成绩来分析,得金牌、银牌和铜牌运动员的训练态度分布在非常积极和比较积极,非常积极的频率高于比较积极,第4~6名和第7~8名运动员的训练态度大部分分布在非常积极和比较积极,一小部分分布在一般;第8名以后的运动员主要还是分布在非常积极中,比较积极和一般的选择相等。由此可以说明,运动员对训练的态度与比赛成绩是密切相关的,但是不是决定性的关系,比赛成绩的好坏是复杂多变的且受多种因素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态度只能说明运动员本身对运动训练的努力程度,是想要取得优秀比赛成绩的前提和基础。

综上所述,运动员参与运动训练的积极性较高,大多数运动员因为自身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和升学的需要选择运动训练,但成绩不乐观,学校成材率较低,后备人才培养的数量较少,运动员的运动等级主要集中在国家二级运动员。

参考文献:

[1]董淮南.《关于“体教结合”训练体系的探讨》[J].体育科研,2001:22(1)23-2

作者简介:

潘玉梅,1980年11月1日出生,女,满族,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猜你喜欢

辽宁省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辽宁省2017年PM2.5浓度预期下降9.1%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出台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2011年辽宁省汛期水情分析
辽宁省高等教育经费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