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探究

2016-05-30韩兵

大东方 2016年7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高校体育

摘 要:以强化高校体育教育经费投入及预算为目的。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社会调研、比较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和探索了我国高校体育经费投入的现状和面臨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加强投入、开拓多元化的经费来源和加强预算管理是解决当前高校体育经费不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体育;投入产出;经费预算;开拓财源

我国正在进行着2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一种两难之地:一方面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体育教育尽量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现有的财力和物力供给水平,又制约着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长期存在的体育教育投入和体育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了一道永远难解的方程。当前,加强高校体育教育投入的理论研究,广开财路,合理配置和有效地使用体育经费,对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实施21世纪人才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高校体育教育经费投入的基本分析

从国外情况看:增加高校体育教育经费投入,对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体质健康的现代化建设者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众多国家从最高决策层到普通公民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都不断增加对高校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英国教育大臣莫里斯强调:学校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的出勤率和在校表现,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竞争意识及才能。因此,我们必须保证在校学生的体育时间,并增加对体育课的拨款。尽管各国高校体育经费的来源不一,数额不等以及经费管理使用和投向的目标也不尽相同,但争取更多的投入,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广开财源和促进学校办出特色,打造品牌,做大做强的模式,已经成为各国高校争相仿效的新亮点。

从国内情况看:随着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大,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也在稳步上升,但上升速度显然跟不上高校体育对经费的实际需求。据陈建嘉对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3所高校的调查:体育经费占高校教育总经费的比例明显偏低。另一方面,我国高校体育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的水平,高水平运动队竞赛经营的运作,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等,都相对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综合水平。因而,这就形成了我国高校体育经费投入的瓶颈。

2高校体育经费投入的科学理念

2.1高校体育教育的投入产出效应

从经济学的一般意义上讲,效益就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与所得的成果之间的比较。简单地说,是投入产出之比。即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所费,即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消耗和占用;所得,即由上述实践活动带来的有用结果。人们研究效益问题的根本目的在于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与占用,取得尽可能多的有用结果。

2.2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的客观要求

国有、民营和境外资本三足鼎立的高等教育格局,既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同时也向我国国有高校的体育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与竞争。这是因为,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高,学校体育的用品和健身、健美、娱乐和运动所需要的场地、器材以及技术服务等需求,在形式、内容和门类上将要求更加丰富多彩和层次化;在功能质量上将要求一个更大的提高;在配置和规模上将要求完善和拓展。约占人口三分之一的学生和其中最活跃部分的大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和多样化。所以,高校体育教育必须自觉地融入社会经济这个大市场。

2.3开拓多元化的高校体育经费来源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已经远远突破了高校狭小的空间,而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融为一体。因此,高校体育某些领域的活动(如体育基础设施的综合开发利用、校办体育产业、体育科技开发等),应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有关法则运行,遵循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等市场法则进行市场交换,以实现其经济价值。同时,随着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的活力已有所增强,企业的机动财力也逐渐增多,可以说,企业资助体育的潜力是比较大的。因此,体育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主动争取企业的资助。

3高校体育教育经费投入的实践基础

3.1投入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物质保障

高校体育经费投入,当前在我国最主要的投向是体育基础设施。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则是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以及体育运动器材设备的总称。它是高校体育部门最重要的固定资产,也是开展体育教学和锻炼的必要条件。在高等体育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是建立在一定的体育设施基础上的,没有一定数量的投入和基础设施条件,高校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就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在21世纪的现代高等体育教育中,现代化的体育基础设施条件,是高等体育教育获得迅速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因素,它为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发展心理素质、培养体育运动能力、增加体育文化意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及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等方面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3.2投入是打造学校品牌的客观规律

高校体育经费投入与高校体育基础设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校体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各教育强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高等教育愈是向前发展,高等体育教育也就愈是发展,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更为先进和完善;高等教育和体育发达的国家,无一不是体育基础设施先进、完善的国家。这是因为:发展个性、激发大学生潜在创造力的闪光点,以及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其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注重大学生在校外和社会工作中取得的荣誉和地位等,恰恰是现代化的大学突出特色、提高活力和打造品牌的必然途径。如果一所大学的体育教育经费投入薄弱、体育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它就很難形成品牌并成为著名的大学。

3.3投入是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

现代社会呈现出最大的特点是时代信息化,信息贯穿于人类经济领域以及各个领域,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社会信息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国际竞争更趋激烈,且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这种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经济竞争或政治竞争、军事竞争,而是发展成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基础在教育。科教兴国是大势所趋。作为构成现代高等教育要素之一的高校体育,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4强化高校体育经费投入的对策研究

4.1拓新观念加大投入

高校体育经费投入涉及点多、面广,不花大气力、下大功夫很难有一个实质性的突破。这是因为难就难在领导重视不够,难在教育观念落后。因而,要在拓新高校体育教育观念的同时,把强化高校体育投入力度提高到对高校领导者办学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一个综合评价点予以认识。所以,必须从激发高校办学活力的高度提高认识,从投入产出的观点出发,把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高校体育经费投入同完善高等教育功能、提高自身办学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形成开拓生源渠道和就业竞争能力的新亮点,并逐步实现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办学目标。

4.2科学预算提高效益

体育教育部门的收支决策是通过预算的编制过程来完成的。体育教育部门的经费投入是否节约,以及体育投资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小等问题,离开经济预算是无法反映的。体育部门只有通过精打细算、励行节约、挖掘潜力和增加体育经济投入渠道,才能做到少花钱多办事。离开经济预算,就无法反映经济效益。这是因为:任何时候,高校的教育资源特别是经济资源都是有限的,高校不可能满足各方面对资金的需求,因此在体育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通常要解决好两个互为关联的问题:一是体育支出的规模应当控制在怎样的水平;二是如何保证体育部门的资源配置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尤其是体育支出,作为预算活动的主要内容,其效益的高低是体育预算决策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4.3多渠道的创收开源

从我国现阶段体育资金来源的渠道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体育投入实行的以上级财政拨款为主的方式,对于保证我国高校体育经费投入的来源及其稳定增长,对于体育部门有计划地统一和集中使用体育资金,加速高校體育事业的发展,是完全有必要的。牢固树立主动走向市场的新观念,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本积累体育基础设施、设备创造收入;并且努力探索大学生体育赛事营销的科学道路,开辟一条具有中国大学生体育竞赛特色的赛事市场的运作模式,以发挥高校体育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广开财路,向社会和自身筹集体育经费,逐步实现我国高校体育经费來源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1.

[2]钱杰,姜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

[3]陈慧敏.对我国体育事业投入产出效益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11):10-121

作者简介:

韩兵(1980—),男,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高校体育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上海市新闻出版产业链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研究
考虑R&D投入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测度及评价
中国绿色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以2007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