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发现法在高职语文应用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30唐霏霏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6年9期
关键词:调查报告应用文高职

唐霏霏

[摘 要] 在高职语文应用文教学中采用发现法,是依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提升学生应用文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就《调查报告》的教学为例,阐明发现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 键 词] 高职语文;发现法;应用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7-0060-01

应用文,在高职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处于一种“鸡肋”地位。它是高职语文课中具有极强实践性的部分。但是,大凡老师教到应用文部分,常处于痛苦状态。五年制高职学生大都经历中考失利,或在初中时较少受到任课教师的认可,在高职课堂中往往表现出求知欲望的低下。况且应用文就其内容而言比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更是不强。这时,教与学之间往往会产生诸多矛盾。为缓解这一矛盾,本人尝试将“发现法”引入应用文课堂教学。

发现法的特点在于,它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习者,而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回答和解决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收者。

发现法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会的探求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由回旋的余地,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

因此在教授应用文写作时,就不能只是讲解式的。不能使学生总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应尽可能让学生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东西,引导学生成为科学知识的发现者。

下面就本人教授《调查报告》的写作为例,谈一谈发现法在应用文课堂的具体应用。

在教学计划中,《调查报告》安排四课时教学。(高职语文课二课时连上,每周四课时,考虑到调查报告写作周期较长,故每周安排二课时调查报告教学,两周内完成。

第一、二课时:安排学生自行研读教材中提供的调查报告范文。课堂设疑,完成一份完整的調查报告需要经过哪些步骤。讨论后明确:研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数据—完成调查报告。

自行组成调查小组,确定组长,明确分工。(任课班级总人数为40,因此要求5人一组自由搭配)以调查小组为单位申领调查主题(教师提供调查题目供学生选择,也可由学生自己讨论形成调查主题),编制调查问卷。并指导学生对调查数据作出科学分析。

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五个主题,八个组中有六个小组选择了教师给出的调查主题,也有两个小组自行确定了调查主题。

第三、四课时:进过一周的调查分析,各组学生均能对调查问卷作出相应分析,形成调查报告。本次课,由八小组学生各自派代表交流调查情况,宣读调查报告,其中有五个小组结合PPT做演示。宣读过程中,八个小组互评打分,结合本人给每个小组的打分,最终评出此次调查报告写作优秀小组,并由每小组组长将两次打分的总分试小组成员个人表现进行分配。

本次调查报告的教学,一改过往应用文教学的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中及课后的准备过程中均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每个小组均写出了符合基本要求的调查报告。

总结此次课堂教学,本人有以下体会。

一、实施发现课堂的前提: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探索,首先需要建立的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给出发现任务、实施发现学习的过程中都应给予学生积极鼓励。特别是在学生与教师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不强行统一,尽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让他充分发表意见,尽可能由他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二、激发內在动机,引起探求欲望

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强调了学生内在动机的作用。他认为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和互惠内驱力。这三种内在动机都具有自我奖励的作用,因而其效应不是短暂的而是持久的。在这次应用文写作课堂中,教师给出命题由学生自行选择,小组成员的通力协作,以及最后汇报课的互相评价分别从不同层面激发了学生的三种内驱力,从而有效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三、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独立发现

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了学习的主题,仅仅是一名辅导者,学生在此次学习中有着较大的学习主动权,可以自行确定调查主题、自行编制调查问卷、自主进行调查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但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和习惯进行此次调查报告写作学习和探索,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讲解式的调查报告教学二课时足矣,而此次课前后费时二周。耗时虽多,但学生对调查报告的写作流程却是扎扎实实地掌握了。

布鲁纳认为,学习不仅是接受科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科学的能力。高职学生毕业后即将踏上工作岗位,工作中的应用文的写作,注重的更应是写作前期准备能力。因此,在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同时,也要发展学生对待学习、对工作的探索性态度。将发现性学习引入应用文教学课堂只是一次尝试,今后还应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马丽.高职语文教学探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4):68-70.

[2]齐秦.论如何加强高职语文教学效率[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6):35-39.

猜你喜欢

调查报告应用文高职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6年中国台湾直销事业调查报告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