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巢村”下新农村建设的农民主体研究

2016-05-30闫晓杨袁涛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闫晓杨 袁涛

【摘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决策者和受益者。但由于劳动力的转移,“空巢”村的出现,农民主体出现了劳动力结构失衡、劳动力转移的不完全性等变化,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影响。面对“空巢村”农民现状,必须整合“空巢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建设新农村的作用。

【关键词】“空巢村”;农民主体现状;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一些农村变成了“空巢村”。“空巢村”导致新农村建设主体发生变化,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影响。因此了解“空巢村”农民主体现状、寻求其解决对策对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要。

一、农民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主体是活生生的在“社会历史中行动的人”。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决策者、受益者。农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历史上无论是生产力发展还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主体都是人民群众。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要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奠定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必须调动农民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主体的作用.让农民真正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二、“空巢村”农民主体现状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一)“空巢村”劳动力结构失衡。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余下多是老年农户和妇女。这些留守劳动力既要负责地里粗重的农活,还要负责照顾子女、老人的生活,负担过重,大大削弱了其主体能力的发挥,因而使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实现较为困难,无力承担建设新农村的重任。

(二)“空巢”村劳动力素质下降。新农村建设后劲乏力。伴随着劳动力的外出,“空巢”村劳动力质量发生变化:一是留守劳动力的体质、知识、技能等整体水平下降。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多是文化程度较高、身体素质好的青壮年劳动力,是农村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中坚力量,也是农业科技推广、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而留守人员多是劳动能力较弱、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农户和妇女。他们大多沿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推广缓慢,导致农业效率低,农业增收慢。二是“空巢村”后备主体农民质量担忧。“空巢”村中上世纪8O、9O年代出生的人口无疑是将来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由于其特定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和人生价值观与其父辈有很大的不同,在他们看来,务农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对农业不感兴趣,既不懂传统农业。也不了解农村。走出校门后,他们留在城市,与农村的联系越来越少。对农村事务发展也不太关心。这种情况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表现尤为明显,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农业劳动力梯队呈现“老龄化”趋势,由原来的动态的老人种田态势,逐步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发展态势。长久发展下去。将会影响到农业基础的稳固。

(三)“空巢”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完全性。导致新农村建设现代化进程受到影响户籍以及城市福利体制等各项制度和政策改革的滞后性和不完全性.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大多是非永久性迁移人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具有暂时性、不稳定性以及流出和回流的同时性。同时农村、城市经济状况的变化也会对劳动力迁移和回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粮食涨价、农村经济状况好转,而城市就业困难时,农民就会回流农村;当农村经济不景气,而城市就业待遇提高、就业环境改善时,则会转移到城市。因此,务工农民大多继续保留农村的承包土地,具有工人、農民两重身份,农村土地不能有效流转,土地经营规模不能扩大,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影响了农业产业化和机械化的进程。在江泗湖山镇调查时,基层干部提到影响当前农村发展的问题时,其中就提到了农民转移不完全的问题,土地不流转,农民两头顾。影响了土地效益。他们希望彻底解决劳动力转移的不完全性问题。

三、解决“空巢”村农民主体现状的对策

(一)寻求发展劳务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一是加强对留守农民的现代农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科学种田和科学养殖,增强农民务农、增收、致富的本领。二是加强对务工农民的培训,建立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以增强务工农民的竞争能力和转移就业的能力,让务工农民会打工,多赚钱。三是为创业的农民提供指导和帮助。可开设社会需要的各项技能培训,强化其市场信息、行业科技等要素的捕捉、学习和接受的能力;加强创业农民对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适应能力,指导其运用先进理念管理企业,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使创业农民想创业、会创业、创大业。

(二)制定农村人才引进规划。针对“空巢村”农民主体大量缺失的情况,采取外部引进的办法改善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素质现状。一是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为新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鲜血液。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农村,担任基层干部,这些经过专业院校深造的大学生,知识面广,观念新,接受新知识快,懂技术,有朝气,能为改变农村人才短缺的现状创造条件,为农民致富提供技术支持和带头人。二是实施“归乡工程”,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所谓“归乡工程”就是让外出的农民精英重新回到乡村.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或能够调动的资源帮助乡村发展。回乡农民是“人才库”、“资金库”。他们在城市学到了技术或市场经营的本领,也积累了资金,他们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开办工商企业,真正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回乡农民对生活过的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各地应建立相应的“归乡工程”的创业机制,吸引这部分人才回乡投资创业。

参考文献

[1]杨淑琼.“空巢”村农民主体缺位与农民劳动力转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03):20-21.

[2]张世民.彭蝶飞.空巢村形成的机理和治理[J].求索,2014:01.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探讨
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消防监督管理的对策研究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探析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探析
浅议经济法制思想与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海南省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