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之殇与大国担当

2016-05-30杨祖荣

雷锋 2016年7期
关键词:哨位工兵维和部队

杨祖荣

北京时间6月1日凌晨,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营地的维和部队遭遇袭击,造成重大伤亡,其中,中国维和战士申亮亮牺牲,数人受伤。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高度重视,立即开展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经习近平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中国军队派出工作组于6月2日乘空军飞机赶赴马里加奥地区。记者跟随工作组一起,赶赴马里,探访了我遇袭维和部队营地。

奔赴马里,以最快速度

急!急!急!

6月1日傍晚接到赴马里通知,6月2日中午就前往北京西郊机场集结。“以最快的速度出发!”这是命令,更是动员令。

6月2日下午4时,空军飞机准时启航。这是一次长途飞行,横跨十几个国家,空军方面高度重视,派出了10余人的精干机组成员。飞机后舱的座椅早已拆除,放置了几副医疗担架,以备抬运伤员之用。

在飞机上,工作组顾不上休息,就开始忙碌起来,一个会议接一个会议,为抵达马里后的各项事宜做好筹划。历经26小时长途飞行,经停乌鲁木齐、巴基斯坦卡拉奇、吉布提和乍得恩贾梅纳机场,记者一行于当地时间6月3日上午8:30抵达马里首都巴马科。

次日一早,记者搭乘联合国飞机,飞赴马里北部加奥地区,我维和部队均部署在那里。加奥历史悠久,建市最早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15世纪时曾为加奥王国首邑。

走下飞机舷梯,记者便感受到这里局势之紧张。航站楼的墙体上,弹痕累累,这是激烈战斗留下的印迹。自2012年突发军事政变以来,马里局势始终动荡不安,境内有10余支不同派别的武装力量。作为加奥地区唯一的航空枢纽,这个机场是各派武装争夺的重要目标。

申亮亮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当地时间6月4日傍晚,记者走进我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营区。这是中国维和部队遭袭事件发生后的第5天。营区里,一切秩序井然。但爆炸带来的痕迹,还随处可见。工兵分队的板房几乎全部受损,经过抢修勉强还能凑合使用,只是板房结构不再严丝合缝,赶上雨季就麻烦了,门板上也都留下了凹凸不平的印记。

赶往哨位的路上,记者看到工兵分队的“大厨们”,正在刚抢修好的厨房里准备晚餐。这几天,他们每顿饭都是用小推车载着食材,去邻居警卫分队那儿借做的。虽然能做饭了,但为了安全起见,工兵分队150多人以班为单位分散就餐。遭袭事件发生后,工兵分队出台了一项新规定:人员尽量少集中,减少因可能的恐袭而造成的伤亡。

夕阳余辉下,记者来到工兵分队新的2号哨位。刚上哨的上士高微和2名战友正荷枪实弹,警惕地注视着四周。“有效履行维和使命,是对牺牲战友最好的告慰。”高微说,“眼前的场景时刻在提醒着我们睁大眼睛。”末了,他还提醒记者注意安全,说最近安全形势并不乐观,哨位前马路上,经常有不明身份的人群、车辆靠近。

哨位前方几米处,爆炸留下的大坑赫然醒目,目测约有1.5米深, 最大直径处12米,最小处4米。一旁的工兵分队队长董荣强告诉记者,这次爆炸的威力相当于500到600公斤的TNT。原2号哨位已在爆炸中被毁,那一晚当值哨兵申亮亮牺牲,司崇昶重伤。

“你看,我们2号哨位原先边上就是营区的一个大门,前方这条土路就是N8公路。5月31日晚,一辆当地皮卡车先沿这条公路开進,行驶至我外围警戒线边沿时,突然加速转向,高速冲击我外围破胎器、拒马、铁丝网等防卫设施。”董荣强指着前方爆炸现场说,面对这一突发情况,申亮亮第一时间通过对讲机向作战值班室报告情况。

工兵分队立体中队中队长卞龙告诉记者,当晚,工兵分队领导分头在班宿舍组织官兵谈心。立体中队距离2号哨位最近。20时50分52秒,正在参加谈心活动的卞龙,听到对讲机里传来哨兵申亮亮急促的声音:“2号哨位报告,不明地方车辆强行闯卡,请求支援!”当时,还没有人意识到,这是申亮亮同志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生死瞬间,英雄用生命示警

听到申亮亮的预警报告,作为快反分队队长,卞龙习惯性地第一时间冲出房门,前往2号哨位侦查情况。快反分队随即跟着冲出,去武器库取枪支弹药。一连串的动作,干净利落,都在十几秒内完成。

几乎在预警信息发出的同时,哨位上,和申亮亮一同执勤的上士司崇昶,迅速找到有利位置,向不明车辆开枪射击,阻止其前进。突然,司崇昶发现哨位右侧,不明情况的电工丁福建正跑来。此前,他刚接到通知,过来检修哨位探照灯。“危险,快跑!”司崇昶大声提醒。

丁福建好像明白什么,扭头向身后跑去,抬头望见正向他跑来的卞龙,赶紧提醒他后撤。话还没说完,一声巨响,两人都被震飞。所幸的是,他们二人均无大碍,只是被冲击波震穿耳膜。跟在卞龙身后冲出的快反班战士杨占成、刘印迪两名同志头部受伤。

离2号哨位不远的营区监控,记录下了这精心动魄的一幕场景。监控视频清晰显示,20时50分54秒,恐怖袭击车辆撞上防护墙前翻落地,并迅即燃烧起来。20时51分29秒,爆炸发生。

受爆炸冲击,监控视频骤然中断。据官兵事后回忆,爆炸发生瞬间,火球腾空而起,有十几米高,巨大的冲击波和无数碎片瞬间摧毁工兵分队大部分营房和装备。皮卡车的发动机残骸,被抛洒到200多米外,从空中落下来时重重砸在一堵墙上,留下了一个大窟窿。

从申亮亮发出预警到爆炸发生,有37秒。“生死瞬间,申亮亮果断处置,救了我们大家。”在采访中,工兵分队官兵说,要不是他用生命示警,阻止恐袭车辆闯入营区,后果不堪设想。

英雄回家,一路哀伤,一路荣光

当地时间6月6日下午,烈士申亮亮的灵柩从加奥被护送至巴马科。在机场,中国军队工作组成员和中国驻马里大使馆工作人员举行了一个简朴而又庄重的仪式。目睹现场,记者热泪盈眶。

6月7日上午,联马团总部迎来一个悲伤时刻,为牺牲的中国维和战士申亮亮举行追悼会。联马团总部大楼前广场上,中国国旗、马里国旗、联合国旗依次降半旗排列,为英雄殒落致哀。联马团司令劳莱斯加德和马里武装部队总长杜尔分别走到灵柩前,为牺牲战士申亮亮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马里军人荣誉勋章。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联马团团长萨利赫安纳迪夫为灵柩献花。

当天下午,中国驻马里大使馆为申亮亮烈士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追悼会。“申亮亮随第4批中国赴马维和部队抵达加奥仅11天即遭遇恐怖袭击不幸遇难,噩耗传来,作为一名母亲,悲痛之情难以言表。”中国驻马里大使陆慧英深情地说。

6月8日,凌晨的巴马科,人们尚在宁静的睡梦中。巴马科机场,一架尾翼上印有中国国旗的飞机在晨光熹微中静待起飞。在此次遇袭事件中受伤的中国维和战士杨占成,一同回国休养。

英魂回家,一路哀伤,一路荣光。我国首次派出軍事运输机跨越11个国家,飞行2.7万公里,将烈士申亮亮及维和战士杨占成接回家。

6月9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英雄到家的日子。这天15时25分,长春龙嘉机场停机坪上,我赴马里维和部队遇袭伤亡人员回国迎接仪式隆重举行,军地领导、官兵代表等500余人佩戴黑纱肃穆而立,胸前的白花在风中摇曳,现场的气氛庄严而凝重。

英雄有情有义,永远活在战友心中

“他用年仅29岁的生命在非洲大地筑起一道长城,用鲜血染红了大国军人的使命担当。”6月10日,申亮亮烈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吉林市殡仪馆隆重举行,陆军第16集团军军长谭民在悼词中高度评价申亮亮,并号召全集团军官兵向烈士学习。

申亮亮烈士生前在陆军第16集团军某工兵团服役,驻地在吉林省吉林市。在工兵团营区,记者见到了和申亮亮烈士邻村、同年入伍的战友申雪峰。他此前刚和团领导一起,赶赴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将申亮亮的父母和家人接到了团里。

申雪峰告诉记者,申亮亮牺牲后,他经常想起他俩的约定:无论谁休假探亲回家,都要去对方家里看望父母。

去年5月份,申亮亮回家探亲。到家第二天,他就专程来到申雪峰家,正巧碰到申雪峰父亲生病,他二话没说,背着战友的父亲就往医院赶,挂号、住院、看护,他跑前跑后,还帮助垫付了医药费。

申亮亮有情有义,乐于助人,会照顾人,这是战友们对他的共同印象。“亮亮把我们当亲弟弟看……”下士乔治回忆说,每逢车辆大修,他都早早起床,先检查车况,确保没问题后再交给驾驶员。最难受的是冬天,零下30多摄氏度,油箱冻得不供油,发动机打不着火。申亮亮特意买了一个喷油灯,躺在车子下面“烤”油箱。看到这活儿又累又冷,乔治每次都想替下他,可申亮亮从来不答应。

因为真情,战友们的心熔铸在一起。获悉噩耗,10多名退伍战友从五湖四海来到部队,送亮亮最后一程。在集团军举行的追悼会上,申亮亮的新兵班长杨宗春从湖南老家赶来了,连队战友王磊从湖北老家赶来了……看到这一幕,申亮亮的父母流着泪说:“有这么多好兄弟在牵挂,亮亮不孤单!”

6月11日,离开部队前,申亮亮父母冒雨来到他生前所在连队。趴在儿子曾睡过的床铺上,闻着儿子留下的气息,母亲禁不住失声痛哭。战士们拉着老人的手说:“妈妈别哭,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临别时,全营官兵列队两旁,向英雄父母庄严敬礼,高声喊道:爸爸妈妈,常回家看看!

雨还在下,悲壮与感动交织,一起涌上心头……

责任编辑 马玥

猜你喜欢

哨位工兵维和部队
工兵猪
“工兵”老马
哨兵之歌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部队哨位排班优化模型
联合国维和行动与中国维和部队
站在哨位
别了,哨位
战火中诞生的红军工兵
中国工兵血洒柬埔寨——“5·21”炮击事件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