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研究

2016-05-30王凤丽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十三五服务体系

王凤丽

【摘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河北省“十三五”期间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目标,分析了现存的三大问题“没钱办事”、“没人办事”“事做不到点儿上”,针对这三个突出问题,分别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体系 。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建设公共服务网络,以确保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高;二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各项工程(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以确保效益的发挥。

二、当前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没钱做事”——经费投入不足是困扰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原因

相比先进的兄弟省市,河北省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较为不足。北京市文化资产管理委员会(“文资委”)每年斥100亿元作为文化专项资金。从精品文艺工程看,北京市不仅每两年评一次“北京文学艺术奖”,每类单项奖金高达20万元;每年一度“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是世界六大书展之一。北京市常年设有“北京阅读季”“读书益民工程”“优秀长篇小说出版工程”“重点图书选题出版工程”“主题出版工程”“优秀网络文学工程”,每一项工程都投入充足的资金。其他经济发达的省市也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6年,广东省财政预算拨款2.6亿,用于国有文化市场监管,文物维护征集、美术作品征集、图书馆购书、群众艺术花会、“三馆”运行及免费开放补助惠民演出、,校园建设及修缮、艺术院团艺术生产、设备购置等。仅用于“文化与体育传媒”专项经费; 江苏省财政拨款3.3亿元; 浙江省财政拨款额为1.7亿。河北省未查询到“文化与体育传媒”专项分类准确数据,但可查到省文化厅2016年度用于“文化艺术资源建设”1260万元,“文化艺术生产”2481万元。财政拨款总量决定了分到基层后,僧多粥少,财力不足。加之河北省各市县财政整体不如江浙沪,地方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配套不足,导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捉襟见肘。

(二)“没人做事”——各地工作方法和工作认识良莠不齐,缺少专人落实推进

随社会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在内容、载体、传播方式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在承德、张家口、衡水等地基层乡镇调研时,发现两种现象:一是“姓文不干文”,没有专人做文化的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的乡镇工作现状,使得广播站、文化站的干部多数时候疲于上级各种跟文化并不相关的指令,很少能在专门岗位上从事专门工作。“广播站”和“文化站”是乡镇政府“七站八所”组成部门,但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有的撤并,有的保留。在调研中发现,除了文化站负责对接县市文新广宣部门的“农村书屋”工程外,没有多少其他实质工作。“广播站”在各村庄表现为“大喇叭”,仅限于党支部、村委会广播通知、寻人寻物使用,文化服务职能“似有若无”,因为“没有专人管这事”。二是做事人的专业水平不够。武强县周窝村是全省甚至全国有名的“音乐小镇”,曾有基层领导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充分发挥“广播站”作用,开设定期广播,以农村政策、农业技术和音乐普及知识为主,还聘请了“农民广播员”,开展了一系列积极工作,想摸索出经验后相继复制到其它村庄,但其它村子根本找不到可以承担这些事的人才;而周窝村也因开展了几期后,不有好点子、好内容充实,也未能坚持下去。

(三)“事做不到点儿上”——不是“你需我送”,而是“送非所需、需不能送”,一些文化项目与群众需求没能有效对接

在中心城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尽管达到国家标准的馆舍不少,设备也大多完善,但远远不能吸引城镇居民,多数市民似乎更喜欢涌向街头巷尾和公园、广场,跳舞、唱歌,自娱自乐。在农村,超过50%的村庄已或多或少地普及了公共文化设施,如阅读材料、健身器材。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达标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组成内容,“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农村公共文体设施将实现全覆盖。但这些设施作用发挥得如何呢?以“农家书屋”为例,自2007-2012年,全国范围内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任务。5年多的艰苦努力,120多亿元财政资金,60多亿元社会资金,建成60多万个农家书屋。 曾有课题组在江西、云南、安徽等地走进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发现“缺少人气和吸引力”。我们调研的60多个村庄,都有书屋、桌椅齐备,墙上整齐地挂着“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等制度。由于提前知道我们来调研,村里特意反书屋打扫得干干净净,书本没有阅读过的痕迹。为什么农民借阅不踊跃?经调研,农家书屋“遇冷”原因有三:一是书屋的建设系各级“文广新局”资金直接到村,村干部担心上级检查时图书丢失或品相不好,平时紧锁书屋,只有上级来检查时才开门;二是农家书屋内容跟村民文化需求存在差异。目前河北省农村以“386199部队”为主——“38”指妇女,“61”指儿童,“99”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大多不识字,婦女农忙要干家务,闲了打打麻将,而儿童的阅读兴趣又跟农家书屋提供的产品不吻合,造成书屋遇冷;三是农民获取新知识的方式有多种,电视、网络不仅自带娱乐功能,而且还可以提供更及时、更易于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比如学做家常菜、学农业技术,看电视、查手机,图文并茂甚至视频资料都有,完全没必要去借钥匙进书借查书、借书、保护书、还书。调研中,不少农村妇女表示:“不爱看书。想学手机发短信,学怎么网上买东西,但没人教。”

(四)“文化产品出成绩慢,不像修路建桥立竿见影”——基层政府较少考虑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问题

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标准,河北省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前中期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化建设显然要落后于首都和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的利益,不够直接、快捷,也不易找到普适的效果衡量办法。县级政府有多种渠道争取到国家和省市定向拨款以及各项无偿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资金,但由于河北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基础差,“短、平、快”见效的硬件设施还有待于完善,尚不能集中足够的物力人力精力用于“可深可浅”、“可有可无”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7月份在衡水辖区某县调研时,一位副县长当天刚刚布置完一座危桥的改造,“上级拨了140万元,我们自己配套40万,紧锣密鼓干起来”,该领导同时表示:如果上级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拨款140万,县里能做到全面接受、全面下发,但不会按比例配套。原因一是“修好危桥比安装几套健身器材更实用”,二是“公共文化设施出成绩太慢”。基层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缺乏工作热情和长远责任心,自上而下的专项经费到了基层,往往买一堆好看无实用的硬件、物品,而缺乏文化服务的软件、内涵。

三、解决现存问题,精准实现“十三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解决“钱”的问题

一是积极向中央财政要钱,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近年来,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分别安排242亿元、30.6亿元,重点扶持社会效益突出的国有文化企业和项目;中央财政安排公益性文化项目,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也主要为符合两个效益要求的国有文化企业。其中,“十二五”期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共安排202亿元,支持项目3500多个。除了专项资金,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共安排资金37.91亿元,用于全国公共文化产业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此外,中央“文资办”还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带动金融资本进入小微文化企业,把推动文化金融合作列入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范围,列入重点项目,其中:2014年4.6亿贷款贴息,撬动770亿;2015年6.73亿贷款贴息,撬动800多亿。 据了解,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中央多个部门牵头,主要是:文化部牵头负责文化金融扶持计划、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牵头负责影视产业发展(其中重点影视项目由中宣部负责)、广电网络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实体书店扶持发展(河北省是目前全国16个试点省之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商务部负责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十三五”期间,河北省要以宣传、新闻出版、文化和财政部门为主,组成专人小组,盯紧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和有效使用,这是解决钱的问题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二要稳步加大省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刚性投入。建立与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能力相匹配、与文化大省建设需求相符合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设立街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专项经费,将县(市、区)、街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经费都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公共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收入的增幅。建议尽快出台《河北省文体事业发展扶持办法》,每年由省财政设立文化事业发展扶持资金,确保资金用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如文化设施建设、文艺创作奖励、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文化活动、文化消费品、文化人才培训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北京市自2012年成立的“文资委”,每年掌握100亿~200亿专项资金,对文化资产精耕细作,建议河北省也学习借鉴。

三要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机制。财政经费的不足,可以向市场要、向社会力量寻求帮助。以政府为主体,积极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以全面推进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如,出台政策激励措施,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形象展示、企业冠名、提供设施、重大文化活动推介、建立文化基金会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积极探索推进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

(二)解决人的问题

一是进一步加强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强化机构建设。加强图书馆、文化站等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解决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安心从事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做到专人专职,文化管理岗位、文化服务岗位,均定人、定岗、定责。二是加强文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力度。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投身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特别是乡镇(街道)文化站度,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文化站“专干不专”问题。三是聘请一批热心群众文化艺术的专业人士做“基层社区文化指导员”。四是积极引导、鼓励农村或社区成员中的文化爱好者、文化人才,志愿到农村、社区开展文化志愿者活动。

二是积极向京津学经验,锻炼队伍。积极主动与京津联合组织文化活动,学习先进工作思路,同时锻炼培养人才。如建立“京津冀居民演出联盟”,“博物馆联盟”、“剧院联盟”,“文艺创作联盟”和“图书出版联盟”等,在联合开始工作的过程中,锻炼培养我们自己的队伍。落实2014年8月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门联合签署《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以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天津市合唱节、运河文化艺术节、河北民俗文化节等活动为依托,组织举办三地群众文化的展演展示、研讨交流等活动,积极学习京津先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如针对在京、津、冀有共同基础的评剧、京剧、相声、河北梆子、泥人张彩塑、京韵大鼓、冀中笙管乐等演出的筹备和组织活动过程中,积极向京津学习。目前,三地基层文化从业人员层次不一,可各自选派青年人才到京津一些单位挂职学习,迅速完成人才的成长和培养,使我省的文化、文藝人才队伍有大幅提高。

三是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机制。将文化志愿服务纳入全省统一的志愿者建设体系,在城市里主要面向大学生、热心市民广泛招募文化志愿者,在农村主要面向回乡大学生、中小学教师、复员退役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深入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塑造文化志愿服务品牌,激发广大群众奉献意识,营造浓厚的文化志愿服务氛围。重点要在全省文化节、艺术节、音乐节等具体活动中,完善文化志愿制度。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少年宫、剧场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或机构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基地。创新服务项目及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年1月.

[2]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化厅2016年部门预算信息》.

[3]江苏省文化厅:《2016年度江苏省文化厅部门预算情况》.

[4]柳斌杰:《农家书屋工程共投入财政资金120多亿元》,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09-28.

[5]王家新:《在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的发言》,财政部网站,2015-11-13.

[6]王家新:《在支持小微文化企业政策发布活动上的讲话》,财政部网站,2014-9-12.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十三五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