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长寿区文化馆演艺事业发展现状浅析

2016-05-30聂玲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演艺事业文旅融合文化产业

聂玲

【摘要】华灯初上,从广场到室内,从旅游演出到驻场演出,或雅或俗,或休闲或鉴赏,美不胜收的演出活动丰富了城市的夜晚,为长寿人民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广袤的农村大地,从流动演出车到农村文化站,尽管舞台简陋、空间局促,但“接地气”的演出依然让农民脸上露出幸福快乐的笑容,田野由此流动着文化的气息。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演艺业体制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各类演出团体蓬勃生长,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演艺市场呈现新的繁荣。作为长寿区演艺事业发展的领军单位,近年来,长寿区文化馆始终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乐民”的工作理念,努力推动全区演艺事业的发展。本文立足长寿实际,以多元化角度,从深度和广度上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长寿区文化馆演艺事业发展。

【关键词】演艺事业;文旅融合;文化产业

一、长寿区文化馆演艺事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沿着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长寿区演艺事业蓬勃发展,建设文化精品项目,不仅盘活了旅游市场,服务了当地经济,成为长寿旅游的另一道“风得到了广大游客和市民的赞誉。聚焦我区“十三五”规划,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寿区演艺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逐步呈现以下特点:

(一)演出场次逐年增多,演出内容更加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文化娱乐消费不断增长,演艺发展拥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与21世纪初及更早以前文化演艺市场的萧条相比,最近一些年文化演艺发展迅速。2010年,長寿区文化馆全年演出场次为70余场,到2015年全年演出150余场。演出内容从原来单一的节庆日演出到现在组织专场演出、专场比赛等。

(二)演员趋向专业化,作品创作更多彩。近年长寿区文化馆专门招收了一批舞蹈、歌唱等专业人才,在平时参加演出的同时,还组织专业队伍的培训,为文化馆打造了一支适应各类演出的专业队伍,表演节目质量也有大幅度的提升。长寿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如我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工号子”,经过专业编舞老师的编排,现在活跃在区内外各大演出,还曾获得第十一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金奖,受到了观众的广泛赞许。

(三)基层培训深入,演出受众扩大。随着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基层培训成为了文化馆的重要日常活动,长寿区文化馆免费开放范围大,开设有老年合唱班、声乐班、舞蹈1、2、3班、民乐班、管乐班、摄影班、瑜伽班等17个班,年培训学员8万多人次。文化馆还举办了文化培训进街镇的活动,每年对全区19个街镇的文艺骨干和文艺演出爱好者进行专业培训,由其再进一步对各个街镇基层群众进行培训,以扩大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影响,使文艺演出事业扩展到每家每户。文化馆演出除了日常演出之外,也在努力深入到各个阶层,每年都会举办下乡活动,将文化演出送到基层群众中去。此外还在旅游景点演出,如长寿古镇、长寿湖等景区,为往来的游客献上长寿的文化演艺大餐。

二、长寿区文化馆演艺事业发展瓶颈

随着文化演艺事业发展速度的加快,限制其发展的问题逐步突显,顺利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文化演艺事业进一步完善发展的前提。

(一)专业人才缺乏

长寿区文化馆目前在编人员仅16人,其中舞蹈专业干部在编仅3人,音乐专业干部仅1人。专业人才的缺乏,对平时演出、培训造成很大的限制。目前文化馆没有专业的调音及舞美人员,演出时只能由其他专业干部兼职担任,对演出质量有很大影响。

(二)演艺节目创作滞后

可供文化馆演出的节目少,加之演出主要面向区内群众,目前已有观众反应演出节目看过很多次,没有创新。其原因主要是专门的作品创作机制不完善,文艺创作者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化馆专业干部,区内各个行业不乏文艺创作人才,应建立健全专业的文艺创作机制,鼓励创作人才进行创作,由文化馆演员进行演出。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发展建议

(一)大规模、大舞台、长时间的演出不仅在人力、物力方面都需要极大的投资,成本回收周期漫长,而且较难有灵活性。如果能在景区内打造出一系列时间短、花样多的小表演,让游客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视听乐趣,也易于根据游客的反映,不断调整创新,整合容纳更多的表演内容与形式;

(二)长寿区文化馆演艺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创新,节目创新才能吸引来更多的观众,带给观众新的文化体验和视觉享受,让观众看了还想再看。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需要积极寻找新的突破口,立足长寿历史文化资源,以市场为导向,打造能够洗涤心灵的作品,并不断修改、调整、升级,使其能够符合不断改变的市场要求和观众口味;

(三)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为旅游者提供符合地域特色的参与性与体验性,才能抓住游客的兴趣。我区大部分景区夜晚娱乐项目少,留不住客,旅游者只能“白天观光,晚上睡觉”,夜里无处可玩、无处可看的状况,为了弥补这一空白,从旅游市场出发,主动打造了一系列可以晚上观看、丰富旅游者旅游活动的演艺项目,形成了“白天观光,晚上赏秀”的全新旅游生活方式;

(四)立足本地特色和文化优势,深入挖掘生态文化、水电文化、巴土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饮食文化,并进行开发利用,形成一大批特色鲜明、民族气息浓厚、内涵丰富、让人回味的精品剧目,充分展现长寿文化魅力;

(五)在推广形式上,在保留和延续中国优秀文化精华的前提下,要与时尚元素以及现代科技结合,实现国内外游客在长寿领略自然风光之美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中华福寿文化艺术的魅力;

(六)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引导各演艺企业与文化发达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既要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创造条件,敢于走出去,采用巡演等方式,向区内外展示长寿文化的魅力,扩大长寿旅游演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猜你喜欢

演艺事业文旅融合文化产业
古天乐在中国建立100多所学校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刘孜十个最爱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