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东慈善周东佼:残疾人不是“弱势群体”

2016-05-30葛江霞

社会与公益 2016年8期
关键词:弱势群体远东残疾人

葛江霞

5月12日,远东慈善基金会“做生活的强者,做自己的冠军”——首届全国身障人五创高峰论坛在京举办。活动聚集了生命教育及身心健康领域专家、明星运动员、生命教育典范与创业明星、爱心企业代表,NGO公益组织代表及公益人士,新闻媒体行业人员。

本届论坛以身障人创业、创新、创优、创富、创福主题分享与交流为亮点,设置了慈善模式的发展与探讨、“五创”典范分享、心理健康支持、生命故事讲述四个环节。远东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徐浩然担任嘉宾主持。

残疾人究竟是不是弱势群体?

YES OR NO?

定义: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

残疾人目前利益、权利分配情况?

5月15日,我国第26个全国助残日!

5月13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残疾人政策进步指数”,这是国内首次发布。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表示:今年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元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普惠型的福利体系。据了解,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该指数的目的之一便在于希望能够推动地方政府在该领域开启竞赛模式。

这也恰恰说明了残疾人目前正在面临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的不公平。 那么从定义而言,残障人士被定义为弱势群体似乎并没有不妥之处。而且会不会在你剥夺他的标签的同时也剥夺了他的社会权益的享受?

5月12日,远东慈善基金会执行理事长、远东控股集团党委委员、首席行政官周东佼在由远东慈善基金会主办“做生活的强者,做自己的冠军”——首届全国身障人五创高峰作出的《成就最有力量的慈善》的主题演讲中,她呼吁到:不要将受助人标签为“弱势群体”,善于利用受助人的资源。

远东慈善基金会作为一个2007年成立,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帮扶身障人的慈善组织。作为远东慈善基金会执行理事长,远东慈善基金会的“扛把子”,周东佼是一位慈善事业深度参与者。从对于慈善理念的认知、慈善事业的现状、困境、发展等等都有其独特和深入的认知。

为什么她要撕掉残疾人弱势群体的标签?

远东慈善基金会也曾多次呼吁为残疾人正名:残疾人?残障人?身障人?弱势群体?这些称呼到底有多重要?

回顾:在2010年,远东慈善基金会便在央视“真情远东,世界是一家”大型文艺晚会上向全社会庄重发表“为残疾人正名,还身障人尊严”宣言。

2011年3月,远东慈善基金会委托基金会理事周森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联合其他人大代表提出“为残疾人正名,还身障人尊严”的倡议。远东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徐浩然作为政协委员,多次在江苏、宁夏的政协会上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向大会提交议案,强烈呼吁将社会上的“残疾人”正名为“身障人”。

这一切疑问也许可以从周东佼女士的演讲中寻得一些支持和理解。她真诚、通透、犀利、由浅及深的讲述应该值得每一位初识公益者、公益从业者、有着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家、基金会成员等关心关注公益人士,甚至每一个普通人静下心“聆听”。

“成就最有力量的慈善”

周东佼从三点讲述了她眼中的最有力量的慈善:一、发自内心的的慈善才是最有力量的慈善;二、专业的规范的慈善才是最有力量的慈善;三、可持续发展的慈善才是最有力量的慈善。

1、发自内心的慈善

慈善要终身讨论这三个问题:慈善是什么?慈善为什么?慈善怎么做?

在周东佼眼中,她认为最有力量的慈善首先要发自内心。正如西游记中唐僧逢人先讲三句话: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取经;我们的门卫每天的问话也是,你是谁?你来自哪里?你要去找谁(去哪里)?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到哪里去?是每个人终身要不断自我询问的三个哲学问题。对慈善而言,亦是如是:我们需要终身讨论的便是,慈善是什么?慈善为什么?慈善怎么做?

中华民族的慈善基因来自我们血液、骨髓根植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的民族,我们的慈善基因来自于我们的血液中,来自于我们的骨髓中,根植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我们认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之初,性本善”便是是中华民族善的最基本最天然的基因。

穷人的慈善便是:眼施、言施、颜施、心施、身施

在佛教文化里:佛陀普度众生,拯救生灵,养民爱民。所以自古以来我们的大户人家通常会乐善好施、修桥铺路等等。哪怕你是一无所有的人,也可以给予眼施:好的温暖的眼神看大家;言施:讲话讲好听的温暖的鼓励的话;颜施:用好的面色,好的脸色,颜面给人家看;还可以心施:一颗包容的心;身施,靠动作靠肢体语言,传达你的爱,哪怕是穷人都可以……

回归现代,我们现代星云大师也讲述,三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四给: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给人信心,给人欢喜。

慈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是一颗心的问题

我们可能会认为,一个人20岁靠青春来胜出,30岁靠味道胜出,40岁靠智慧胜出,50岁靠自然胜出,60岁靠淡定胜出,到70岁靠温暖胜出,而所有人终身都可以靠一样东西来胜出那就是善良。如果能够时时带着平和、喜乐、理解他人、帮助他人的心境;你的能量级一定相当高所以很多时候,慈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也是一颗心的问题。

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谁的福报越多,谁的能量越大。与智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心怀苍生,大爱无疆。

慈善的最高境界叫做上善如水

中国传统文化即为中国慈善的源泉,慈善的最高境界便叫做上善如水。所谓上善如水,慈善要像水那样滋养万物,不求回报,大美无言,大象无声,慈善的那种利他性,那种无功利性。

2、专业的规范的慈善

为什么西方的企业家大都是慈善家,而中国企业家却不愿意投资公益?周东佼女士认为第二个最有力量的慈善,应该是专业的规范的慈善。如果做好事,做善事,仅仅有爱心是可以的,但是要成就一份慈善事业,仅有爱心是不够的。美国评价中国的慈善事业处于婴儿期是不成熟的。受宗教等文化的影响西方的企业家大多是慈善家,像比尔·盖茨,巴菲特等等,同时西方也相对拥有非常规范、专业的慈善体制。

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一个框,什么都往里装!

中国曾经有企业家感叹:“我如果有一百万的话,我投商业项目很容易,但是我投公益项目真难啊!”因为我们目前对于一些慈善公益项目的投资市前的评估、事中的监管、事后的评估都是相对缺失的。

其实当下社会,往往有情怀的企业,它不光是要做好本企业的商业价值,它还是愿意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但是往往企业社会责任感成为了一个框,什么都往里面装。远东慈善基金会项目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若干的请求资助捐助的电话。比如:老干部的书画展、居委会的门球赛、搞一个美食街、搞一个旅游业等等都是希望得到赞助;然而作为企业、作为一个非公募基金会,精力和资源都有限,所以我们需要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相对聚焦,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勿忘初心,专注于自身宗旨,正如远东慈善基金会始终坚持对身障人的帮扶。当然现在国家也在出台非常成熟的体系,非常有导向性,也很完善。

3、可持续发展的慈善

周东佼女士认为:可持续发展慈善才是最有力量的慈善。暴力慈善不可持续,让受助人接受帮助时“理直气壮”。

前两年频频出现一个词叫“暴力慈善”,暴力慈善往往是不尊重受助人的心理感受,比如让受助人做泪流满面状,让受助人做感恩戴德状,让受助人做歌功颂德状,让他们频频暴露于镜头下面,反复刮开他们的伤口,而搞捐赠仪式往往不是他的起心动念在真正的帮助他人,而是为了上电视,上媒体,为了给自己或者领导的功劳簿增光添彩。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付出的同时,请考虑一下接受人的感觉,让他们即使在接受的时候也多一份尊严。尽可能尝试能不能通过另一种方式的付出,作为一种对等的交换,让他们接受的心安理得甚至理直气壮。

不要将受助人标签为“弱势群体”,善于利用受助人的资源

我们要用好受助人自身的资源,启动每一个人内在的小宇宙。以身障人士为例,启动他们内在的小宇宙 ,让他们提升能量级。很多的身障人士其实非常的了不起。

周东佼女士经常为此感叹,上帝为他们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为他们开启了一扇窗,比如盲人听觉和触觉的灵敏让他们的每一个按摩丝丝入扣,恰到好处,他们拥有最好的技艺。同时对于身障人士的深入了解和相关救助的深度参与也让她对很多优秀的身障非常了解和熟悉,举起例子也是信手拈来。

比如:李丽女士(北京市残联肢残协会副会长、残疾人就业明星曹雁分享幸福的感悟,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北京残奥会火炬手、湖南李丽心灵教育中心和湖南乐创公益慈善发展中心创办人),每次被称呼为李老师李总或李姐时,她会很娇羞的撒娇道:你们叫我丽美人。她的精神状态折射到了她的言行。

再如: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小叮当也非常的阳光、经常在微信里秀他和女朋友恩爱的照片;他原来并不会游泳,但是正因为失去双腿,他的上身极度萎缩,后来仅有50多斤,他为了锻炼上肢去学游泳,经过学游泳后,他现在是多次残疾人运动会的游泳冠军,上身已经达到100多斤,锻炼的非常强壮。

每位残障人士身上都自带极具感染力的东西,他们不是弱势群体,他们更是上帝的宠儿,因为他们比一般人更优秀,上帝怕他们在一般人中找不到,在他们身上做了一个记号而已,所以我们不应该给他们贴标签。

做慈善,政府力量和民间力量应该呈现犬牙交错式

慈善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希望能看到政府力量和民间力量实行一种犬牙交错式的,全覆盖式的救助体系。

做慈善既需要东方的文化,也需要西方的运作,每一个做慈善的人他需要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做慈善一定是有一帮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点把握正确的方向,有正确的方向+坚持再坚持+用心再用心,最后把事情做正常,需要我们一路同行,一起努力。

此次“做生活的强者,做自己的冠军”——首届全国身障人五创高峰论坛也以身障人创业、创新、创优、创富、创福主题分享与交流为亮点,设置了慈善模式的发展与探讨、“五创”典范分享、心理健康支持、生命故事讲述四个环节。

什么是慈善?帮助?拯救?自救? 道德?认知?心态?是行动?是感召?

什么是最有力量的慈善?是最美的初心?强大的规模?最震撼的发声?最具推动性的改善?是拥有正确的方向?是强者的不遗余力?是相对弱者的自强不息?

什么是弱势群体?残缺?贫穷?存在障碍?还是尚未享有公平的权利和环境?

这些问题可能都有明确的定义,但也始终没有最为正确的答案。因为没有人时刻拿词汇定义时刻作为衡量基准,作为评判标准。对此,大多情况大多人都是一切靠“感觉”。感觉往往来自于自我的认知。

慈善的形象可以是我们眼中的“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描绘都不尽相同。但是对于慈善如果你要做更多,发表评论、做出行动等,是否还能一切都跟着“感觉”走?

猜你喜欢

弱势群体远东残疾人
远东正大检验集团有限公司
2020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顺利召开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A numerical study on dispersion of particles from the surface of a circular cylinder placed in a gas flow using discrete vortex method*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