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成服装链条,粹炼中国品牌

2016-05-28

环球时报 2016-05-28
关键词:服装业服装品牌环球时报

本报记者 张妮

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

如果说中国哪个行业受互联网冲击最大,服装业肯定首当其冲。网购大潮掀翻了众多中国服装实体店。而与此同时,优衣库、ZARA、H&M等国外快时尚品牌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开着新店。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是品牌号召力的差别,还是商业模式的优劣?已在服装业坚守22年的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互联网对服装产业的冲击只是表象,背后蕴藏着让中国服装业彻底蜕变的巨大机会。“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加工市场,中国始终没有出现一个世界级的服装品牌,这是很悲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外品牌把中国好工厂用了一个遍,而中国的服装产业却各自为战,从未联合过。”另外,中国部分做服装的人还是商人思维,缺乏品牌意识。夏华透露,她正在主导一个大胆的商业模式变革:用一个平台把为奢侈品代工的中国工厂和优秀的设计师链接在一起,希望消费者能平价买到和奢侈品一样品质的服装。

将最好的设计师、工厂、零售商集合在一个平台上

环球时报:作为一名消费者,我已经很久不到实体店买衣服了。如何应对互联网对服装业的冲击?

夏华:从表层来看,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以及未来的数据时代会对服装产业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尤其这两年,电商消费让很多实体店业绩滑坡,甚至出现一些服装企业老板跑路、工厂倒闭、品牌关店的现象。每一个时代总要有牺牲者。如果跟不上这个时代,或者没办法接受挑战,服装品牌、零售商就会死掉很多。身在这样的时代,就要用这个时代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实际上,互联网给服装业带来的只是表象上的危机,我认为,互联网时代恰恰是让中国服装企业真正蜕变的时代。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冲击,可能每一个中国服装业的个体仍在以自己的方式舒适地生存着。但这个冲击暴露出中国服装行业一个巨大的弱点,就是产业链之间的横向联合不够,这个大系统从来没有真正打通过、联合过。互联网让我们有机会把中国最好的设计师、最好的工厂、最好的终端零售商都链接在这里,来一次大联动,形成一个平台模式,让我们在这个时代干一件大事,这就是“集合智造”。

环球时报:“工匠精神”的提出对中国服装业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

夏华:今年中国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所有的中国品牌都很兴奋。我相信,工匠精神未来一定会支撑中国品牌赢得全世界的尊重。在服装产业,每一个环节和角色都应该沉下心来,打磨自己,做到极致。而不是说每一个工厂都要思考如何活下来,如何去拉生意,如何懂消费者,如何懂设计。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它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各个维度上,就会放弃它最强、最极致的一面。所以,3年前我们开始做“集合智造”,现已聚集了170多个中国最好的工厂,这些工厂很多都是以前给国际奢侈品牌做加工的。在这个平台上,工厂就专注于打磨好的产品,可以用二三十年去打造一件衬衫、一件T恤甚至一个纽扣;全球的设计师就去打磨好的设计,用你的设计和艺术手法呈现出消费者内心最喜欢的产品;渠道商就是要打磨卖的能力,用最快的速度把商品以最舒服的方式卖给消费者。只有每个角色都做到极致,这个平台系统运转起来,才能在产业里具有极强的能力。时装产业现在到了一个强强联合的时代,就是长板碰长板,极致变极致,让这个系统以最极致的方式去面对消费者。这样,工匠精神才能蔓延开来,传承下去。这种模式不仅使服装产业链受益,消费者更能得到实惠。原来,消费者想要品质高的服装只能买价格很贵的品牌。而今天,“集合智造”直接打掉服装产业中的很多加价环节,可以让消费者以从容的价格(可能只要一两百元),就能享受跟奢侈品一样的品质。

未来服装业将走向两极

环球时报:虽然很多中国服装店关门,但像优衣库、H&M、ZARA等国际快时尚品牌却在全球加速开新店,它们为什么能逆市上扬?

夏华:优衣库也是在日本经济滑坡、零售最不好的时候出现的,今天已经发展为影响全球的商业模式。这些品牌的特性不一样,但它们有几个共同点。第一,有非常好的性价比。第二,有非常好的设计,风格不断变换,适合很多人。第三,非常注重分析消费者。像优衣库每年的款式都和消费者的数据分析紧密相联。我不相信日本人、西班牙人比我们更了解中国人的消费取向,但我们没有把客户的需求转换成商业价值。这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

环球时报:在您看来,中国服装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夏华:如果从品牌角度看,中国服装业未来会向两端发展。一端是个性化风格的高端定制,一年四季都有设计师和团队对你的着装风格进行塑造。另一端是高性价比的快速消费。这是由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决定的。从商业模式来讲,会出现真正好的产业平台,让人们在这个平台上尝试自己创业。另外,服装产业未来不会有成千上万家企业,慢慢会通过并购形成几个巨头。

商人思维是保姆心态,品牌思维是母亲心态

环球时报:中国有最好的工厂,最大的市场规模,为什么一直没有真正的国际服装品牌?除了资源整合的问题外,还有什么是我们没做到的?

夏华:这个问题很复杂,背后有很多制约因素。第一,从设计上说,欧洲的版师已经传承几代人了。欧洲人研究了一辈子人体工学,这是西方的美学理论基础。而中国有版师是最近20年的事。第二,从营销上看,西方的产业链很完整,可以找到很多做奢侈品营销的人才,而中国奢侈品的发展才短短几年,很难找到相关全球化人才。第三,文化是时尚的重要动因。一个中国服装品牌一定要有自己的美学支撑。上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里的服装美得目不暇接,但60年代的中国电影里都是灰蓝黑和军装。我们的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断档了。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和中国时尚话语权是同步的,如果你的文化没有感染别人,你的时尚美学想影响世界是很难的。今天,中国美学可以跟世界美学平等对话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西方人用电脑等复杂程序实现的色彩对比,中国绣娘用几根线就做到了。这些传统手工艺是我们应该珍爱的,应该用现代设计把中国的传统美学推向世界。最后,做品牌不能浮躁。西方的奢侈品牌一开始就扎根于品质,坚持自己的发展节奏。中国大部分做服装的人还是商人思维,很少一部分人有品牌意识。做品牌需要一颗安静和纯净的心,在人们都追求快的时代,能不被世界的喧嚣所影响,静下心来去实现梦想。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我们这一代做服装的人的醒悟、以及中国消费者的日趋理性,十年内中国一定会出现世界级的服装品牌。

环球时报:品牌思维和商人思维的区别是什么,其结果有何不同?

夏华: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品牌思维是长期思维,母亲心态。就跟母亲养孩子一样,不会急功近利,牺牲点、苦点没关系,只要我的孩子未来可以出落得更优秀。而商人思维是短期思维、保姆心态,希望快速成功,看的是短期利益。做品牌要牢记自己的初心。很多人就是忘了一开始为什么要干这件事,最后变成什么赚钱做什么。我1994年从大学辞职做服装,就是因为我喜欢这个行业。我把依文这两个字注册之后,就希望它能成为一个一百年都有荣耀的品牌。依文今天活了22年,很多之前我们仰视的品牌已经消失了。一路上我们一点点让自己变得更有尊严、更亮丽、更绽放。所以,不忘初心,当各种选择或诱惑出现时,你就能不犹豫、不徘徊,并享受为理想奋斗的过程。▲

猜你喜欢

服装业服装品牌环球时报
我国纺织服装品牌发展任重道远
图片报道
服装业如何进行供应链管理
OEM服装业的自主品牌战略研究
Under the New Media, the Influence of the Rise of Dress Brand Display Platform on the Design Method
论服装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
中国服装品牌的“例外”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