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热恋期”
——专访京津冀三省市政协主席

2016-05-28秦志勇杜军玲

乡音 2016年4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文/秦志勇 杜军玲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热恋期”
——专访京津冀三省市政协主席

文/秦志勇杜军玲

3月8日,人民政协报社举办采访会,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天津市政协主席臧献甫,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做客人民政协网,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政协力量”这一热门话题进行集体采访。

京津冀三省市政协主席接受记者采访

北京

记者:在今年北京市政协全会期间,您提到市政协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聚焦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热点问题议政建言,具体有哪些打算?

吉林:2015年7月10日至11日,中共北京市委召开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强调,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场重大深刻的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过程,也是一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考”。要求全市广大干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要求上来,自觉把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头等大事,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打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场攻坚战。

去年,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政协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就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疏解非首都功能,召开议政性主席会议进行了协商讨论。针对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提出优化承接地产业发展环境、扩大生态容量和提升环境质量、多措并举推进交通一体化等意见建议。针对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实现路径、配套政策等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专项建议,提出严格规范腾退空间和土地开发利用等22条意见。为北京市委、市政府科学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参考,作出了政协的贡献。

今年,市政协又把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经市委研究同意,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对接配套政策等纳入市政协2016年协商工作计划,将召开议政性常委会议、议政性主席会议进行专题协商。

此外,还将围绕完善一般制造业和区域性专业市场疏解政策体系、优化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有效实施分级诊疗等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热点问题,组织开展协商恳谈,为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记者:国家正在考虑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您对这个话题是怎么考虑的?

吉林: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于建立健全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推动三省市协同创新发展,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为落实《京津冀区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去年11月,京津冀三地政府在河北保定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讨论,并就落实中央《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形成一些共识,作出一些安排。政协作为人才库、智囊团,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有自己的优势,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此外,从责任和使命上来讲,政协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有所作为。

具体的工作是这么考虑的:

吉林

一是准备开展专题调研。今年,市政协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作为一个重点调研课题,责成市政协科技委员会牵头,将联合政府有关部门、专业研究机构开展专题性调研,力求拿出高水平的意见建议。

二是要广泛动员各界委员,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广集群智,广纳良策,通过市政协《诤友》刊物报市领导决策参考。

三是去年建立了京津冀三地政协主席联席会议机制,今年联席会议将在北京举行,届时将围绕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与天津市政协、河北省政协就此开展协商,并将协商成果形成相关提案,以三地全国政协委员名义提交全国政协。

记者:您如何理解“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该怎么做?

吉林:去年年底,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订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就推进首都“十三五”时期的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郭金龙书记在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北京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下大力气解决好四个重点难点问题。其中首要问题就是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着力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这充分说明疏解非首都功能对北京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性。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牛鼻子”,要摆在首要位置紧抓不放,关于这一点在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识。近年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北京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多,而人多背后是功能太多。落实城市战略定位,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必须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先导和突破口。去年7月,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对做好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已作出明确安排和部署:一是要坚持控增量与疏解存量双管齐下,严格落实各类功能禁止和限制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二是要坚持市场与政府两手用力,建立健全倒逼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统筹协调节和规划、政策、标准制定与实施等方面的作用。三是要坚持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在把功能和产业疏解出去的同时,着力补齐“短板”,加大城市痼疾顽症治理力度,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和支持首都核心功能,不断改善市民工作和生活条件。可以说目标任务已经非常明确,下面就是要行动起来,一步一步抓好落实,确保各项目标的如期实现。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市政协将在打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场攻坚战中,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加充分地与津冀两地政协沟通、协商,集各方智慧力量,谋协同发展良策,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作出新的贡献。相信京津冀三地政协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一定会大有作为。

天津

记者:去年,天津市政协围绕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做了大量协商议政工作,报送天津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请问今年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臧献甫:去年7月,天津市制定了《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提出,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的部署要求上来,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去年,市政协开展了多层面调研献策活动。一是组织住津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就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与北京市政协、河北省政协联合建立三地政协主席联席会议机制。三是组织市政协各专委会与市有关党派团体、相关界别、区县政协组成若干联合调研组深入调研。

今年,天津市政协将继续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协商议政的重要议题,主要开展两方面工作:

一是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开展深度调研、重点攻关、协商议政。经协商,今年京津冀三地政协将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题召开主席联席会议。充分发挥市政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围绕“建设天津自贸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等议题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题协商会。

二是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开展民主监督。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联系面广、位置超脱、渠道畅通的优势,围绕五大重点任务、政府职能转变等问题开展监督性的调研视察,向全国政协和天津市委、市政府报送情况报告。

记者: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天津的优势在哪?如何发挥?短板在哪?如何改进?

臧献甫:两年来,天津抢抓机遇,拼搏进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

一是区位和港口优势。天津将天津地处渤海湾中心,位于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是连接亚欧大陆桥的最近的东部起点,是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是陆上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出海口。借助优越的区位优势,致力于构建以海空两港为核心、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陆海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全面提高航运服务辐射功能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京津冀人流、物流、信息流一体化创造条件。

二是制造业优势。天津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形成航空航天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产业规模超过2.3万亿元,占天津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90%。天津立足自身特色,优化发展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三是改革优势。滨海新区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政策创新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在金融、涉外、科技、行政管理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了有利于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

四是开放优势。天津自贸区作为北方唯一的自贸区,是京津冀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天津自贸区是京津冀的自贸区,创新政策要率先向京冀地区延伸和复制,成为三地对外开放的新引擎。

五是科技人才优势。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呈现出“铺天盖地、顶天立地”的发展势头,拥有55所普通高校和11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津院士、长江学者、突出贡献专家等高层次领军人才500多人。2015年至2017年,天津将投入34亿元,使120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使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增加到276万人。

天津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有优势,也存在不足。比如,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解放,综合实力需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等。差距就是发展潜力,不足就是努力方向。要在协同联动中把优势做优、强项做强、特色做特、短板补齐,在主动服务中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臧献甫

记者:您曾经说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关键要在“协同发展”4个字上下功夫,请问天津如何加强与北京、河北之间的协同发展?

臧献甫:协同发展重在协同。这两年,天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把天津发展放到区域发展的战略空间中加以考量,担当好在协同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主动为京冀搞好服务。

一是交通一体化稳步推进。津保铁路去年年底开通运营,实现了与京广高铁、京沪高铁、津秦高铁、京津城际的无缝连接,打通了华东、华中、西南地区与东北往来的便捷通道,成为交通枢纽。京津城际延长线建成通车,实现北京南站到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于家堡站一小时通达。京津冀部分公交线路实现“一卡通”互联互通,极大地方便了三地居民出行。

二是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效果显现。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针对重点污染源共同开展联合应急、联动执法、协同治污。加强市域内污染治理,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严格落实控煤、控尘、控车、控工业污染、控新建项目“五控”治理措施。2015年天津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同比增加45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15.7%。

三是产业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京津冀三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共同签署了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三地联席会议制度。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宁河京津合作示范区、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与北京、河北展开产业对接。2015年,北京、河北企业到天津投资占各省市投资的42%,天津企业到河北投资协议资金超过400亿元。

四是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为落实中央要求,三省市编制了《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签署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在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建设“创新创业特区”,组织三地青年“双创特区直通车”等活动,搭建区域性改革创新平台,引领、示范和带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今年,天津将继续携手京冀,从推进交通一体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产业转移、加强协同创新等多方面深化务实合作。

河北

记者:去年,河北省政协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了“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献一计活动”,请问取得了什么成果?今年准备做什么?

付志方:“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献一计”活动,是河北省政协系统对接国家战略的一次创新履职行动。从去年3月份启动到年底,共有450多人献计2300余条,向河北省委、省政府报送专报103期。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张庆伟等省委、省政府领导作出批示29次,许多建议被吸收采纳。比如,有委员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加大干部对口交流挂职力度”的建议,得到省委组织部长梁田庚批示,推进了三地干部互派交流工作。再比如,委员提出的关于承接首都商贸物流基地的建议,推进了河北高碑店新发地市场建设,当年可疏解北京商户6000余户,减少80万辆车次进京。

今年,省政协将针对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进行精准建言。通过反复筛选,将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等为议题,组织3次议政性常委会议;将“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省政协“1号提案”,加大督办力度;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发展等17个方面的协同发展先进典型进行重点调研。

记者:在京津冀区域中,河北的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发展?当务之急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

付志方

付志方:在京津冀区域中,“北京太胖,天津较瘦,河北体弱。”河北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基础雄厚,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体系完备,文化底蕴深厚,再加上多年积累的物质技术基础,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河北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省内缺乏集聚能力和扩散能力较强的大城市,未形成对经济有较大拉动力的城市集群,特别是在环京津地区还有一个贫困带,全省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短板。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协同发展,将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赵克志书记主持召开省委中心组学习会、省委全会等多次重要会议,引导全省聚焦聚力协同发展,形成谋协同、抓协同、促协同的强烈共识和行动自觉,全力打好河北转型发展翻身仗。

对河北而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规划建设好“三区一基地”,即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围绕这一功能定位,河北省组织编制完成四个专项规划。落实好这个规划体系,建设好“三区一基地”,工作中要做到“三个精准”:精准确定功能分区,明确各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避免同质化、同构化发展;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加快推进省级重点平台建设,确保国家战略在河北落地生根。

率先解决好“三大重点领域、两大薄弱环节”问题,是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交通、生态环保、产业是京津冀三地已有共识的亟待解决的重点领域,公共服务、科技创新是河北明显落后于京津的薄弱环节,这些方面都要率先取得突破。在交通方面,加快城际铁路建设,打通一批公路“断头路”“瓶颈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生态环保方面,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实施京津保生态过渡带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在产业方面,推进共建园区平台建设,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与京津在教育、医疗、旅游、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积极承接京津公共服务功能疏解,开展京津冀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改革试点示范;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抓好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与京津共建一批科技园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这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必过的“头道坎”。

记者:“十三五”规划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重大契机。您认为三地如何形成合力?除了联席会议,三地政协还可以做什么?

付志方: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交通一体化,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京津冀协同发展单列一章,细化、具体化了中央建议要求。国家层面还专门编制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规划——《“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这些最高层级的规划“含金量”很高,既有理念引领、原则遵循,又有项目支撑、政策配套,全面解决了协同发展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将有力推动“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果。

“上下同欲者胜”。可以说,京津冀在推进协同发展方面目前已经进入了“热恋期”。三地自觉服从中央统筹谋划,牢固树立“三地一盘棋”思想,均将协同发展作为本地“十三五”规划主基调,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形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河北与京津两市签署“京冀6+1”“津冀4+ 1”合作协议,一大批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合作项目相继实施。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共建园区进展顺利,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等产业园区已投入运营。

创新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竭动力。为合力推进“十三五”规划全面落实,三地应创新促进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沟通对接机制,将现有省市领导对接沟通制度化,具体工作层面对接常态化,形成高层互访推动、部门协调组织、企业主体落实的协同发展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津冀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等共建平台建设,探索建立生态、扶贫、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共享机制;三是建立市场推进机制,借鉴共同组建铁路公司、港口等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经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实施。

创新也是做好政协工作的不竭动力。三地政协应把围绕“十三五”规划实施建言献策作为工作主线,进一步拓展协商内容,创新协商形式,合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去年上半年,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在河北召开,这标志着京津冀三地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除此之外,还可探讨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共建平台建设、共享机制形成,开展联合调研;围绕有关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工程实施,进行联合视察;围绕有关重大问题、热门话题,联合开展网络议政、电视议政等,努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出政协声音、展示政协智慧、贡献政协力量。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