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研究

2016-05-28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质测试运动负荷体质健康

1.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辛 立1,郑 勇1,徐 忠2,童围城3

Xin Li1, Zheng Yong1, Xu Zhong2, Tong Weicheng3



当前大学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研究

大学生身体体质在近10年出现下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体质的下降也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当前大学生的体质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当前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在不断的改革,传统大强度、高难度的竞技体育项目容易引起学生受伤导致教学事故,如田径、长跑、体操等项目正在逐渐减少,有的高校甚至将长跑项目直接从运动会中删除。而新兴体育项目如:体育舞蹈、瑜伽、羽毛球、台球、棋牌等却受到学生和体育老师的欢迎。然而大学体育课在项目的设置上过于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娱乐性,而缺乏健身性,使体育课堂中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急剧减少,是导致当前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9所普通大学的体育课程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纲要》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资料。

2.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3.0操作软件对9所大学2010年至2014年申请参加体育保健课的学生人数进行了统计、归纳和分析;对9所大学2005年至2014年间体育课新增加的体育项目进行了统计、归纳和分析;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这一因素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影响。

3.问卷调查法,对9所大学共计60名体育教师进行了关于课间运动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份,收回58份,回收率与有效问卷率97%。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当前申请参加体育保健课的学生人数有增长的趋势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纲要》中明确指出:“体育保健课 ,是为个别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开设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是为满足身患慢性疾病和某种原因不能参加普通体育课学习的学生而设置的特种形式的体育课。在选修体育保健课的学生中,亚健康学生占大部分,另外包括体质较弱、有运动禁忌和代谢疾病的学生,其中还包括肥胖学生。由于体育保健课不用运动,组织形式灵活,考试简单,容易获得学分,对于一些不爱参加运动的学生提供了逃避体育课的机会,这些学生的体质无法得到锻炼。

表1 2010—2014年9所大学在校学生

从表1可以看出9所大学中申请参加体育保健课的学生总数从2010年的351人上升到2014年的442人,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包括一些可以正常上体育课的学生。一方面因学生的申请要求,另一方面学校也害怕这些体弱多病的学生在体育课中出现安全事故。这些本应该通过一定运动负荷的体育课来增强自身体质的学生却无法得到锻炼,这将进一步恶化这些亚健康学生的体质,使高校体育课对发展学生体质的效果降低。

2.2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

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一直在不断的改革,课程内容从大强度高难度的竞技体育项目,到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普及性强的体育项目,再到目前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为教学理念,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为目标,以符合学生兴趣和个性多样化发展的新兴体育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选择项目,自己选择老师,使高校体育课更加具有主导性。通过对9所高校2005年—2014年体育课新增体育项目中,可以看出新兴体育项目在不断的增加。

表2 2005年至2014年9所大学新增体育课程项目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2005年到2014年间被调查的9所大学体育课中新增体育项目共计14项,最少的增加了5项,最多的增加了9项。由于学生接触新鲜的事物快,新增的各种体育项目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感,使大学体育课的娱乐性得到提高,丰富学生的生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多样化发展。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不少学校把体育舞蹈、台球、棋牌、民族舞等低强度低负荷的体育项目逐渐纳入体育课堂中,使当前高校的体育课程项目在向低强度、低难度、低事故、娱乐性强的方向发展,而负荷大健身效果好的长跑、游泳、田径、体操等项目由于事故率高和学生积极性不高而正在逐渐消失。

2.3当前高校体育课中学生运动负荷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当前大学生体质没有得到改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体育锻炼,其次是运动中处于运小动量和小强度。虽然教育主管部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前普通大学体育课任然是学生锻炼体质最重要的途径,对于不爱好体育运动的学生来说是唯一途径,据调查中国大学生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只有30%—40%之间,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可见高校体育课承载着增强学生体质的重担。然而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使体育课的娱乐性越来越强,运动负荷越来越低,事故率越来越低,造成“学生怕吃苦,老师怕出事”的局面。多数同学将兴趣爱好和目的需要作为自己选课的依据,体育课是否在室内、项目是否辛苦、考试是否容易过关等成为大学生选课的条件,将选课的决定权完全由学校转交给学生,体育教师在课间未能安排和监督学生达到设定的运动量和强度,无形之中会助长学生怕苦怕累的消极锻炼思想。

表3 对9所大学体育教师对课间运动负荷的问卷的调查表(N=60)

从表3的问卷结果看,所调查的大学体育教师中只有37%的老师认为大学体育课可以改善学生体质,却只有32%的教师认为体育课应该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63% 的体育教师认为课间运动量偏小,一方面是71%的教师认为体育课加大运动负荷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会影响学生对该教师和该项目的选择,另一方面77% 体育教师担心课间较大运动量和负荷强度,一旦增加学生受伤和事故的,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承担事故责任,只有13%的教师愿意恢复长跑、田径、体操等运动负荷大且易受伤的体育项目。如此一来,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两大主体,学生图好乐趣怕苦怕累怕出汗水,体育教师为安全怕认真怕出事儿怕担责任,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初衷将背道而驰,课程实施将进入到恶性循环的局面。

2.4当前高校体制测试不达标率没有降低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编制的,于2002年7月正式实施。要求高校必须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测试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立定跳远选其一)、1000米(台阶试验)、握力六项,根据每项测试的数据计算出单项得分,再根据每项的权重计算出总分,60分以下为不达标,86分以上为优秀,该测试成绩作为学生体质健康个体评价标准和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以下是被调查的9所高校2010年—2014年该校学生体质测试的统计表。

表4 2010年—2014年9所高校学生体质测试不达标率的统计(%)

从表4 可以看出,2010年—2014年9所高校学生体质测试不达标率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是对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速度、力量、耐力的综合表现,从众多参与学校体质测试工作的体育教师中获知,部分学生体质测试不达标最主要的原因是耐力和力量达不到要求,男生主要集中在引体向上和1000m,女生主要集中在800m项目。然而当前高校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减少使学生的耐力和力量难以得到锻炼,在体育课程设置上过多地满足了学生的兴趣而淡化了运动负荷这一关键要素。可见当前大学体育课程对增强大学生体质无显著效果。大学体育课程对学生体质试测试成绩提高无显著影响。

表5 9所高校2010级大学生在大一时期与大三时期

根据表5统计的结果,对比9所高校2010级学生在大一时期和大三时期体质测试的成绩,其中不达标率大三时期比大一时期有所上升的学校仅2所,没有出现不上体育课而不达标率明显上升的情况;9所高校2010级学生在大一时期和大三时期体质测试的合格率与优秀率的变化范围也在1.5%以内,未出现明显变化。从大一时期和未设置体育课的大三时期体质测试成绩对比结果看,两个时期学生体质未出现较明显变化。用统计的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大学当前体育课程教学这因素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影响,根据学生在校期间是否设置体育课,将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分为有体育课1、无体育课2,通过SPSS13.0将9所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总的优秀率、达标率、不达标率三类不同的成绩情况分别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假设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这一因素对9所高校学生的优秀率、达标率、不达标率三类成绩有显著影响,结果统计分析发现,优秀率P<0.05、达标率P<0.05、不达标的P<0.05,均为小概率事件,假设不成立,当前体育课程教学这因素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可见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较小。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当前大学体育课为了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项目和老师,使体育课在项目设置上过于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娱乐性,而缺乏健身性;甚至上体育保健课的学生越来越多。将选课决定权完全由学校转交给学生,教师由于担心学生对该教师的评价和该项目的选择,避免学生抵触,在课程的量和强度上一定程度上会向学生妥协,助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消极锻炼思想,形成了“学生怕吃苦,老师怕出事”的局面,使体育课堂中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急剧减少;当前学生体质测试的不及格率没有得到较大改善,学生在设置体育课期间和未设置体育课期间的体质测试成绩无显著差异,当前大学体育课程实施对增强学生体质效果不显著。

3.2建议

当前大学体育课不能完全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对于体质测试不达标的学生禁止参加娱乐性强且运动负荷低的选修课,对于长跑、田径、游泳等大负荷的体能性项目成绩达标要严格,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更好地解决问题;适当加大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将体育课分成两部分,前一个小时进行运动技术学习,后半个小时进行体能训练,如长跑、仰卧起坐、力量训练等使大学体育课能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将体质测试的成绩和结果进行及时评价并给与奖励措施,将测试的结果与奖学金、入党、毕业等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和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体育运动难免会受伤等意外事故发生,但不能因此而“因噎废食”,只有完善学校的体育保险制度,设立学校体育运动伤害的专项保障基金或者免责保险等措施,保障因体育运动导致的身故、猝死、伤残、医疗费用等各项内容,可以解决家长、学校、体育教师以及学生体育运动的后顾之忧,正确面对体育运动的风险和伤害,才能使学校体育运动、体育比赛、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与训练得到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甘晓伟,沈丽琴,魏嗣琼,谭代荣.大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现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2001(3):91-94.

[2]程云峰.高等师范院校乒乓球选项课运动负荷的初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2005(4):88-89.

[3]林致诚,郭琼珠.普通高校保健体育课课程教学的忧与思[J].武汉体育学院,2003(01):118-121.

[4]孙 毅 林家润.体育选项课对医学生体质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06):440-441.

[5]姜同仁,陶 于,钱杰.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新动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7):492-497.

[6]余卫平.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演变[J].体育文化导刊,2010(01):78-81.

[7]吴洁,王欣.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现实缺失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7):79-81.

[8]黄健武.体育课程改革理念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1):68-69.

[9]高雪梅,郝小刚.新课程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1):39-41.

[10]王晓刚.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J].中国体育科技,2007(6):128-131.

Research on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Current College P.E. Curriculum

1.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637002

辛立1,郑勇1,徐忠2,童围城3

Xin Li1, Zheng Yong1, Xu Zhong2, Tong Weicheng3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高校集中的北京、上海、武汉、南京、西安五大城市的9所大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质测试成绩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上,过于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娱乐性的新兴运动项目,而缺乏健身性,减少了运动强度较大、健身效果强的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加之学校和体育教师担心运动风险和伤害问责,使体育课堂中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控制急剧减小,导致高校体育课对增强大学生体质的效果降低;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对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建议大学公共体育课须安排具有一定时间和一定负荷的体能训练项目类课程,建立高校体育运动伤害专项保障基金或保险免责赔付措施,使教师能安心大胆正常地进行课堂教学,循序渐进的严格实施运动量和强度,使大学体育课能既发展学生体育兴趣又能达到改善大学生的体质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体质测试;运动负荷;体质健康

Abstract:With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questionnaire, the paper conducts investigation on P.E. teaching in classes and physical fitness test results of 9 universities in the 5 university-concentrated cities of Beijing, Shanghai, Wuhan, Nanjing and Xi’an. The paper discovers that the current P.E. curriculum setting overemphasizes students’ interest and emerging entertaining sports programs but overlooks fitness-keeping, decreasing some traditional sports programs that call for strong intensity and exert strong fitness effect. In addition, school and teachers’ worry about sports risk and damage accountability lead to sharp reduce of the amount of exercise and control of movement intensity in sports classes, reducing the effect of promoting physical fit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Statistical analysis finds that university P.E. teaching exer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test results. The paper suggests university arranging physical energy training courses that cost some time and certain load; setting up special security funds for university sports injury or insurance exemption compensation measures to help teachers boldly and properly set his mind at classroom teaching, strictly implement exercise load and intensity in an orderly way. All these can make university P.E. class achieve the double goal of developing students’ sports interest and promoting their physical fitness.

Key words:college P.E. curriculum; physical test; exercise load; physical health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5.015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5-0030-3

第一作者简介:辛立(1982-),女,四川蓬安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基金项目: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四川教育发展研究中心(CJFO12016)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Sichuan, China.

2.徐州医学院体育教研室,江苏 徐州22100

3.武汉工程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430073

猜你喜欢

体质测试运动负荷体质健康
基于手机客户端的大学生体质测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负荷与密度研究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因素及对策探讨
浅议青少年业余训练科学地安排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云南高职学生体质测试近三年数据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