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

2016-05-27叶申平

考试周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多媒体

叶申平

摘 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多媒体以直观、形象、生动、灵活等特点迅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课堂上多媒体的恰当使用与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了他们的心灵,唤起了他们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增强了他们的审美愉悦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多媒体 恰当使用

近年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的“黑板—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渐渐走向没落与消亡,课堂上更多的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入声音、动画等,尤其是图片的恰当使用与展示,不仅使得讲课内容更丰富、直观、生动,而且为那些对文字不太敏感的学生打开心灵之窗,给他们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心灵震撼和审美愉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力提倡使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有着明显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图片恰当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语文教学的课堂导入往往靠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吸引学生,形式单一,不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某些内容,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亚里士多德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爱因斯坦称: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可见兴趣是推动人探究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动力。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上,几张富有创意的图片,可以成为不错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沁园春·长沙》教学中,我首先让几个学生描绘想象中的秋景的特点,然后顺着他们的思路用多媒体展示几幅萧瑟、肃杀的秋景图,让眼前的图片与他们的心灵达成默契,紧接着我陆续展示几张绚丽多姿、雄伟壮阔、生机勃勃的长沙秋景图,在图片展示的过程中有学生吟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句,更多的学生是惊异之后慢慢地点头。这时无需老师描述两种秋天有何不同,学生从视觉角度观察比较感受两种秋的特点,从而顺利导入本课教学内容: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的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呢?这些光靠教师口头说说,学生是领会不了、感悟不到的。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先收集这些内容的图片,再将它们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的观察比较,感悟到秋景中萧瑟和壮阔两种特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本文的热情,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只需在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加入诗作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介绍,启发学生对“如此秋景”的思考,理解作者的情感即可。

在诗歌教学中,针对有些学生语言的感悟能力弱、对诗歌学习缺乏兴趣的情况,我从网上特别收集整理了大量图片素材,细化到针对每一首诗都有相应的图片资料和介绍,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在反复吟咏的同时将头脑中的景象展示在面前的图片上,提高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诗文理解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唤起他们对于学习祖国文化的欲望。

二、强烈的视觉冲击,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正义感与责任感

语文学科在多个学科中是最基础的学科,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一些具有时事或教育意义的课文的处理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感慨颇深地甚至是声泪俱下地唱独角戏,连珠发问之后继之以精彩的解说,学生却无动于衷、昏昏欲睡。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严重地制约教育改革进程。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接受信息时,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同时或交替运用才能有效提高识记效率,多媒体中的图像、文本、动画等多样化信息的恰当运用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优化。

如在教学课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我抓住这篇消息的独特之处——不是纯客观记叙,而是纯主观性的报道。作者把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做是主要内容写,这种感受是通过描写别人的动作表情间接地表现出来的,这就造成学生在阅读本文时仅仅通过文中的文字间接地寻找作者的感受,似乎很遥远,产生不真实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搜集了二十多张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照片用幻灯片展示给学生看,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强烈的视觉冲击将学生心中的那份正义感与责任心唤醒,他们找到自己与作者感情的交汇处,从犹太人想到中国人,从奥斯维辛集中联想到南京大屠杀,无需太多言语,此时课堂上的他们无法保持原有的那份淡定与淡漠,而是热情高涨。这时我适时作出总结:“是啊,国家的强大需要我们,世界的和平需要我们,社会的进步也需要我们,而我们在铭记历史的同时,也不能空喊口号,行动起来吧,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堂课做起,为了我们的家人、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只白鸽和每一份寄托。一组图片展示出来:振翅而飞的和平鸽、手托蜡烛满怀希望的孩子、世界各大洲的孩子手牵手走在一起……”这堂课在学生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从这堂课上,学生不仅了解了关于新闻和报告文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放映进行了充分的情感体验,感“他”情而生“我”情,内心深处的正义心、责任感和爱国心被唤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得以树立。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这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提出了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理念。

三、借助多媒体,实现图文并茂,提高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社会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还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这里可以看出,语文课在育人的同时还肩负着美育的使命。借助多媒体手段的恰当应用,进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具有形象、直观、方便的显著效果,运用得当,可以达到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效果。

如在教学王勃的《滕王阁序》时,课文中的第二、三两段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浓墨重彩地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等语句,动静相映,浓淡相宜,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这些句子好,然而有多好,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用任何优美的语言把这些景描述出来似乎都削弱了诗句本来的美妙。为了让学生感受其美妙,我在让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用多媒体放映一组景物图片,这些图片是根据这两段所有景物特点搜索和制作出来的。一边放映图片,一边让学生找出文中和图片相应的诗句,每换一张图片,学生迅速地找出对应的诗句,并对眼前的美景嘘唏不已,似乎他们已成了王勃,而眼前的图片却成了王勃眼前滕王阁的实景,可谓图文并茂。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赏读美文的同时锻炼了想象力和图文结合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审美能力。

语文课堂恰当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强烈的视觉刺激还会唤醒学生内心深处那颗淡漠的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那些优美的教学图片的放映会创设美好的意境,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继续探讨,积极探索,站在时代的前沿,与时俱进,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巧用多媒体 让课堂练笔更加有效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中学语文四美赏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