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外交大布局

2016-05-26宗平

老友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国外交习近平

宗平

新年伊始,中国外交又一次扬帆起航,精彩开局。

1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埃及、伊朗的国事访问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中东之行是习近平2016年首次出访,也标志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出访足迹实现全球覆盖。

战略凸显大格局、大手笔

纵观2015年中国外交,不难看出,战略谋划是一条主线,对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各有特色。一年来,中国外交全面进取、积极有为。取得瞩目成就:全方位外交不断拓展,既有大国关系良性互动,也有周边外交精耕细作,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深化拓展,多边外交精彩纷呈;成功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积极参与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等多边活动,主客场外交协同呼应:提出的一系列中国特色外交理念广获赞誉,“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重大合作倡议开花结果,参与解决国际地区热点问题成效卓著。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这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和一国单边相交,而要联络多国通力合作之力方能应对,这是我国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外交新形态、新格局和新课题。

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加速演变的世界格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手笔布局,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个承前启后的外交新格局全面展开——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日益成形,中国加快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倡导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让协商成为现代国际治理的重要方法。中国致力于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中国外交延续着基本的布局框架,大小兼顾,远近并重,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在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中所展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将传承与超越、战略与策略、历史与现实、局部与整体有机统一,做到外交开局、布局,呈现负责任的大智慧,大趋势。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俄罗斯是大国,又是中国最大的邻国。2015年5月,习近平再次来到莫斯科。红场大阅兵,普京在庆典上讲话,称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3年多来,俄罗斯是习近平留下出访足迹最多的国家。两个携手走向伟大复兴的大国,迎来了两国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走出了一条结伴而不结盟、共同繁荣的新路。

美国是大国,中国如何与之相处?历史曾经一再重复大国崛起的怪圈,古希腊学者断言的“修昔底德陷阱”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德国学者沃尔夫冈·希恩甚至在专著中预言,随着中国日益崛起,中美可能滑向一场“新冷战”。

然而,中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展开的高瞻远瞩的思考,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伊朗核问题等诸多重大领域合作的事实及其所彰显的引领作用,有力地驳斥了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论调。2013年,庄园会晤。两国元首以政治担当和智慧,达成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2014年,瀛台夜话。习近平放眼长远:“我们不能让它停留在概念上,也不能满足于早期收获,还要继续向前走。”2015年,白宫秋叙。双方重申继续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当然,这一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习近平以蕴含中国智慧的哲学思维看待分歧:“要看大局。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大国集中的大洲。是创造西方文明的欧洲。中欧是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中欧合作更具全球性、战略性、示范性,对推动国际力量平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意义重大。

习近平3次到访欧洲,提出“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10月,习近平专程飞赴伦敦,英国王室用皇家马车将习近平主席夫妇请人白金汉宫。紧接着,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先后来到中国。中欧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外交亮点纷呈、日不暇接。中欧从未如此接近。中欧史新一页、中欧梦大篇章,正徐徐展开。

构筑亚洲朋友圈

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周边是首选框架,多边是设计图线条,我们不忘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对于邻国,习近平主席有一个生动比喻:邻居是搬不走的,人可以择邻而居,但国家是搬不走的,所以只有一个选择——和睦邻邦。“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千金只为买乡邻”“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马不停蹄的行程中,习近平一次次引用中国古语,表达心意,以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为周边国家带去合作共赢的正能量,谱写利益交融的新篇章。

“一带一路”正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也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新的时代使命。2013年9月,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2013年10月,习近平访问印尼和马来西亚,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

“一带一路”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也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有组数据颇具分量: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美元,将有超过5亿人次出境访问旅游。习近平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是共同发展。投射到“一带一路”中,习近平格外强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强调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向北,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同蒙古国“中俄蒙经济走廊”汇合;向南,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携手;向西,同“中巴经济走廊”联通;再向西,同欧洲重振辉煌的梦想交汇……

看准了沿线国家发展的瓶颈,中国选择“互联互通”作为切入点,将其作为亚洲腾飞翅膀的血脉经络。2014年秋,见证无数历史大事件的钓鱼台国宾馆,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召开“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习近平倡议,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一解周边国家燃眉之急。

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亚洲互联互通中扮演重要角色。2013年10月,习近平发出筹建倡议,时隔一年,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签约。2015年春天,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截止日期一天天走近。新加入者的消息不断刷屏。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4月15日,数字最终定格在57。

“一带一路”,如大鹏展开的双翼,将助力中华民族腾飞,带动各国比翼齐飞。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发展中国家是基础。中国“远交”战略发端在非洲。

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历程,让中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中国来到非洲与我们合作时,我脑海里第一次开始憧憬非洲的未来,这是以前西方国家殖民非洲时我从来不敢想象的。”南非总统祖马在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成功闭幕之际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激动地说。

此次峰会是在非洲召开的首次中非峰会,是中非关系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开创了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传遍非洲大地,也将“一带一路”同非洲更紧密联通,

2015年年初,中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为中拉整体合作搭建了新平台。拉共体轮值主席国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表示,中拉合作为实现共同发展、造福双方人民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中拉论坛为双方扩大合作开辟了新空间,为增进双方人民友谊架设了新桥梁,为双方建立长期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石。

2016年首次出访,习近平选择了中东。当前,中东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动、大调整,阿拉伯国家正在自主探索变革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中阿弘扬丝路精神、不断深化合作。阿拉伯谚语说“独行快,众行远”,中国人常讲“朋友多了路好走”。这用来形容中阿双方结伴前行、风雨同行再恰当不过了。沙特《半岛报》的评论文章称,沙特把中国视为新的政治和经济战略伙伴。“古代埃及人这样赞美尼罗河:‘你从大地涌出,奔流不息。我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埃友谊、中阿友好也一定会像尼罗河水般奔涌向前,助推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习近平在埃及《金字塔报》的署名文章中如是写到。2015年7月,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中伊关系面临重要发展契机。习近平访伊成为中伊关系的里程碑,开创了中伊关系全面、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局面。

言必信、行必果。中国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情谊,也将在实现各自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历久弥坚。

责编/邑金

猜你喜欢

大国外交习近平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标题党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