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的人格风范

2016-05-26周发源

船山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风范人格毛泽东

周发源

摘要:毛泽东是一座丰碑,是巨大的精神宝库,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毛泽东的人格风范尤其值得我们研究、学习、继承和发扬,其主要体现在立志高远、惟真务实、坚韧不拔、虚怀若谷、严于律己五个方面。

关键词:毛泽东 ;人格;风范;

毛泽东是古今中外的历史伟人,从文治武功、德才情操等综合考察,几乎罕有其匹。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老聃孔丘,又缺政绩;亚历山大,虽武欠文;费巴黑格,更无军功。毛泽东至少可概括为八大家: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文章家、诗词家等等,而且在这些方面都创造了世界顶级的水平业绩,时间越久,辉煌更著。所以说,毛泽东是天才,又是人杰,是巨大的精神宝库。学习毛泽东、研究毛泽东、宣传毛泽东,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和荣耀。研究宣传毛泽东的书文,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主要从毛泽东“人格风范”的视角,从立志高远、惟真务实、坚韧不拔、虚怀若谷、严于律己五个方面来展开对毛泽东精神人格的研究。

一、立志高远

志向就是理想信念,就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通俗地讲,就是人“为谁活、怎样活”的问题。毛泽东的高远志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胸怀天下。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就树立了远大理想,他咏物抒怀,借诗言志。有一次,他到外婆家附近的保安寺玩耍,看到寺院四周开满了指甲花,吟成了一首五言诗《咏指甲花》:“

百花皆竞春,指甲独静眠。

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鲜。

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

万草被日出,惟婢傲火天。

渊明独爱菊,敦颐好青莲。

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①在诗中,毛泽东联想起古人的咏花诗文:陶渊明归隐田园,独爱菊花;周敦颐生性清高,独爱莲花。而此时的毛泽东却偏爱枝叶弱小、意志坚强的指甲花,寄托了少年毛泽东高尚的理想和情操。

还有一首诗是毛泽东在东山学校就读期间,先生让学生吟诗抒怀,他写的一首《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②

这首诗描绘了青蛙威武轩昂的形象,以蛙设喻,抒发了毛泽东人小志大、卓尔不凡的气概和胆略。

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临行前改写了日本一个叫月性的和尚写的言志诗,夹在了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就是:“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③

这首诗是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性豪放、雄心壮志的少年形象。毛泽东一生创建的丰功伟业,正是基于他年轻时胸怀天下的壮志激励。

2.为国为民。真正的高远志向,应该是为人类解放、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奉献自己的一切,也就是说为公而不是为私,为民而不是为己。

1912年,毛泽东第一次见到世界地图时,就下定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师范,到1918年暑期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前后共做了五年半师范生。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毛泽东被同学称为“毛奇”,意思是他有“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做奇事”的志向。1917年8月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表明:“大同者,吾人之鹄也。”④这说明,谋人类全体的幸福,实现“世界大同”,是毛泽东的远大志向。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大家耳熟能详,这是毛泽东去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时发表的即兴演讲。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并提出了死有“重于泰山”与“轻于鸿毛”之分,这篇著名演讲,充分展示了毛泽东一心为民的价值取向。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然后他自己作出回答:“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他们而创作,为他们所服务的。可见,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毛泽东关注的焦点,是他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也是他思考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

3.坚信马列。有了远大的志向,还需探寻实现志向的路径。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怎样的道路才能挽救中华民族呢?怎样才能救人民于水火呢?毛泽东为此上下求索、比较鉴别,他先后接触了无政府主义、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俄国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流行于北美的工读主义等等,还有曾国藩的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等思想,特别是“五四”前后两次赴北京认真研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等著作,拜访了李大钊和陈独秀等马克主义者,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认定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科学理论,于是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与斯诺的谈话中,他说:“到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⑤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铸就了毛泽东坚强的革命品格、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革命情怀。

胸怀天下、为国为民、坚信马列,从眼界到内容到途径构成了毛泽东立志高远的伟大志向。

二、惟真务实

毛泽东不是一个人云亦云、墨守成规的人,也不是一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人,他终身嗜书如命,所读的书籍汗牛充栋,但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读书是为了运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唯真是从。就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运用真理、发展真理。毛泽东认为,真理是经验的总结,是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的。endprint

抗日战争初期,国内存在着“速胜论”“亡国论”两种论调,使人民对抗日战争的前途感到迷茫,特别需要对抗战的形势作出正确回答。于是毛泽东写出了著名的《论持久战》,科学地分析了中日两国两军的国情军情,驳斥了“速胜论”“亡国论”,提出了抗日战争必然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中国人民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证明,毛泽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2.务实为本。就是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科学研究、解决问题。调查研究是毛泽东的基本功,是他之所以成为伟人的最重要的方法。他说:“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毛泽东一生做决策、解难题,都得益于调查研究这一法宝。他一生做过无数次调研,写过大量调研报告。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就读时,1917年暑假,他邀请同学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外出调研,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途径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五个县,走了900多里路,写下了许多调研笔记,同学争相阅读,说他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端倪。

毛泽东曾这样形象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反对本本主义》)仅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就在农村专门做过十几个系统的调查,得以保留至今的就有七篇调查报告。他对这些调查报告非常重视,多年后,还痛心地说:“失掉别的任何东西,我不着急,失掉这些调查(特别是衡山、永新两个),使我时常念及,永久也不会忘记。”⑥

3.以民为基。就是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真理从哪里来?实践从何处出发?这是唯真务实的关键所在。毛泽东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既解决了我党的价值取向问题,又解决了唯真务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问题。

1964 年8月29日,毛泽东在会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时,一位团员问:“您所以这样伟大的秘密是什么?您力量的源泉是什么?”毛泽东回答,我没有什么伟大,就是从老百姓那里学了一点知识而已。力量的源泉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他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延安时期,有一次打雷劈死了一个人,有个老农说,怎么不把毛泽东劈死呢?于是,有关机构追查此事,要严惩这位老农。毛泽东听说后,让下面先别忙着抓人,问一下他为何对我如此怨恨。经过了解,原来这位老农嫌边区税收太重,才说了这种气话。听了以后,毛泽东不仅没有责怪这位老农,而且立即进行调查研究,减少边区人民的赋税。同时,一方面精兵简政,一方面开展大生产运动,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得到了边区人民的拥护,巩固了陕甘宁根据地。

唯真是从、务实为本、以民为基,体现了毛泽东“唯真务实”的高尚品格。

三、坚韧不拔

把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必须有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毛泽东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意志品格。

1. 乐观自信。在青少年时,毛泽东就写下了“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诗句。

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斗争环境异常艰苦,革命队伍中存在着“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悲观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对中国革命进行了形象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长征途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毛泽东胸有成竹,大胆果断地作出决定,在与敌冷静的周旋中迷惑和调动敌人,巧妙地摆脱了险境。“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正是他藐视困难、充满自信的真实写照。1917年10月,护法战争正式打响,长沙成为一座无军可守之城。部分北洋溃军逃到猴子石,准备入城抢掠。24岁的毛泽东带领“学生军”利用爆竹鞭炮和木头枪,兵不血刃,在长沙商会与城南警察所的支持下,逼降了一支3000人的荷枪实弹的北洋军,全校师生称赞毛泽东“通身是胆”。

2.百折不挠。人的一生,总是在面临困难、战胜困难中前进的,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说明了人的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毛泽东充满传奇的一生,实际上就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成长的一生。

青年毛泽东非常注重磨炼意志,他在第一师范读书时,就提出“野蛮其体魄”,经常进行冷水浴、日光浴、风浴、雨浴、露宿、徒步长途旅行,最喜欢的是游泳,经常带领近百人的游泳队畅游湘江,直到隆冬,犹在江中。这一习惯坚持了一生。1956年,毛泽东横渡长江时写下著名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其中开头几句是:“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因为在毛泽东看来,体育锻炼不仅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情感,而且还能够强意志。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坎坷,遇到的困难千千万万,但他都能坚持正确目标,战胜困难。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冒险主义、激进主义在中央占据主导地位,毛泽东的许多正确主张受到排斥,甚至一度把他列入右倾错误分子行列,解除了他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职务。虽然多次受到了排挤,但毛泽东总是抓住时机进行斗争,化“不利”为“有利”。又如,在长征路上,他虽然被剥夺了领导权,并患病卧倒在担架上,但仍然做张闻天、王稼祥等同志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多数中央领导的支持,把自己的正确主张变为多数人的共识,促成了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实现了我党、我军的重大历史转折。1935年12月,《共产国际》杂志在介绍“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标题下说:“钢铁般的意志,布尔什维克的决心,英勇无畏的精神,革命名将和政治领袖的无限天才——这就是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的优秀品质。”endprint

乐观自信、百折不饶、勇往直前,显示了毛泽东坚忍不拔的钢铁般意志。

四、虚怀若谷

作为一个伟人必须要有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襟,要“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才能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毛泽东在这方面是杰出的典范。

1.勤于学习,博采众长。毛泽东嗜书如命举世闻名,这一嗜好终其一生。他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他一生广泛涉猎古今中外大量名著,尤其酷爱研究中外历史,其中《资治通鉴》阅读批注了十七遍。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至1966年9月,毛泽东先后从北京各大图书馆借阅图书近二千余种,五千余册。就在他逝世前两年的1974年,借阅的图书就近六百种,一千一百册。毛主席逝世后,有关部门整理出他的图书近十万册,而且很多作了批注。毛泽东不仅勤于学习,而且学以致用。在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中,他广泛阅读和研究了世界各类宪法,并列出中外各类宪法的书目十余种,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阅读。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他不仅是出观点、出思想,而且亲自动笔”。他在研究1918年苏俄宪法时,看到该部宪法把列宁写的《被剥削劳动人民宣言》放在前面,作为第一篇。他由此受到启发,提出在宪法总纲的前面写一段序言。“序言”这个形式,是我国宪法的一个特点,一直保持到现在。毛泽东认为,不仅要向书本学,而且更要向实践学、群众学。他有一句名言:“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他提出的许多思想观点和战略战术,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他的一生中,始终虚心向群众学习,遇到问题和困难,就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汲取群众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毛泽东勤于学习、博采众长的风格告诉我们,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学习是人生最重要的基本功。笔者认为,学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向自己学习。我们大学生如果能牢牢抓住这“四个学习”,并持之以恒、学以致用,就一定能够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

2.善于团结,善谋共识。团结就是力量,共识才能团结。无论做人还是干事,善于团结、善谋共识是成就人生、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毛泽东之所以为人所敬重、成就旷世伟业,就是因为他注重团结、求同存异、善谋共识。

1936年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被关押,很多人主张杀蒋以报反共清共、围剿红军之仇。如果从个人恩怨出发,国民党不仅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而且杀害了毛泽东的多位亲人,还用20万大洋悬赏他的人头。但毛泽东从抗日大局出发强调:“大敌当前,如果我们就为了一党之私而杀蒋,那我们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吗?”他提出要“逼蒋抗日”,由此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我党从“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战略转变,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延安整风运动是我党形成大团结的典型案例。为了搞好这次整风运动,毛泽东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和“团结—批评—团结”的工作方法,通过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对党的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分析,批判了错误,总结了经验,达成了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广泛共识,既弄清了思想,又挽救了同志,实现了团结。特别是提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对中国进行孤立和封锁,使我国对外开放受到严重制约,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毛泽东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这一战略思想为我国外交政策指明了正确方向,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支持,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中国是被第三世界国家抬进联合国的,这为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奠定了基础。

3.心底无私,宽厚包容。毛泽东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又有宽厚的包容性。他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有许多的敌人,但没有一个私敌。他曾说,“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对待王明的态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尽管王明犯过极其严重错误,给党和红军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对毛泽东一直进行无情排挤和打击,但他依然对王明的贡献予以肯定,对王明进行极力挽救。在党的八大上,他担心王明选不上中央委员,在大会上做说服工作,一直看到王明的票数超过了半数,才离开主席台。王明在苏联养病期间,工资照发,待遇从优。毛泽东讲:“王明虽然犯了错误,但他还是革命的,他懂马列,虽然只是在书本上懂。”

1950年1月,受毛泽东邀请,梁漱溟由重庆来到北京,毛泽东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还专门派车接他、招待吃饭,由于梁漱溟吃素,毛泽东大声嘱咐:“我们也统统吃素,因为今天是统一战线嘛!”当毛泽东得知他还借住在亲戚家时,马上派人安排他住进颐和园。可见,毛梁友谊非常深。1953年9月,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梁漱溟批判农民政策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批评,并与毛泽东发生了激烈争吵。毛泽东说,梁漱溟的发言虽反动但不算反革命,要批评但也要给出路。此后,毛泽东坚持要梁漱溟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并且一直予以保护。1983年(毛泽东逝世7年后),90岁的梁漱溟谈起此事时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已经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⑦我们常说,政声人去后,个性秉直、不说假话的梁漱溟,在90岁时还能说这样的话,说明毛泽东的宽容让他由衷的钦佩。

勤于学习、博采众长,善于团结、善谋共识,心底无私、宽厚包容,充分体现了毛泽东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

五、严于律己

毛泽东身居至尊,但严于律己,从不以权谋私、以权谋利,对自己、对家人、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要求很严。

1.艰苦奋斗。毛泽东一生都大力提倡艰苦奋斗,毕生保持朴素节俭。1940年初,爱国华侨陈嘉庚访问重庆,蒋介石动员党政军200多个单位、几千人到机场迎接,花费8万元经费进行接待。接着,陈嘉庚访问延安。在此之前,他听到的都是共产党如何共产共妻、杀人放火、状如土匪等污蔑性的言语,为此他心中疑虑重重、感到不安。到延安后,毛泽东在窑洞外设晚宴接待,用一张旧圆桌铺上四张白纸当桌布,仅有白菜、咸菜和一碗鸡汤。毛泽东抱歉地说:“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送给我的。”在延安八天,陈嘉庚参加了各种活动、接触各界群众后,他感慨地说:“中共领导人与国民党当局有很大不同。同是欢迎,中共领导人朴素而诚恳,而国民党当局则奢侈而虚伪。”他由此得出了“中国希望在延安”的结论。endprint

在延安的岁月里,毛泽东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在很艰难的条件下,写下了119篇文章,指挥了敌后抗日战争。新中国建立后,他依然生活节俭、饮食简单,穿的毛衣毛裤都十分破旧,两个袖子一边一个大洞,还是用袜子头给补上的。他的睡衣一穿就是二十多年,破了就补,到1971年时,已经打上了73个补丁。在毛泽东遗物馆中,一件件历史文物,一个个生动故事,都述说着他艰苦奋斗的一生。印度的圣雄甘地说过一句话:“深刻的思想,简朴的生活。”这用在毛泽东的身上,是非常贴切的。

2.遵纪守纪。毛泽东是各项党纪、政纪、军纪的倡导者、制定者,又是严守纪律、按规矩办事的践行者。

1927—1934年,他先后多次被错误地撤销党内和红军中的重要领导职务,被安排当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处境非常艰难。面对错误决定,毛泽东严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决定,身处逆境,不消沉,不懈怠、而是积极开展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政权建设和查田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

新中国成立前后,党内不少人提议以毛泽东等领袖的名字命名城市,均遭到他的坚决反对说:不祝寿,不送礼,少敬酒,不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的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并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清正廉洁。大革命时期,毛泽东虽然身居高位,个儿又高饭量又大,但他的粮食定量只有普通战士的四分之三。长征路上过草地时,辣椒是个宝。警卫员设法为酷爱吃辣子的毛泽东多领了20个红辣椒,被他严令如数退回,并说:“我们是红军,作为领袖怎么能搞特殊?”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杨开慧的胞兄杨开智曾捎信给他,希望在京或湘安排厅长之类的职务,毛泽东坚定表示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并委托长子毛岸英给他复信。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更是严于律己。女儿上学,不准用公车接送;外出调研,非公务开支的费用,都用工资和稿费支付,礼品一律交公;警卫人员在外面多吃多占,他发现后,都用私款退赔,并就此开展整风,一整就是半月。

艰苦奋斗、遵纪守纪、清正廉洁构成了毛泽东严于律己的主要内容。中国历来有“修齐治平”的优良传统,修身律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是长期坚持、一天天积累而成的。

毛泽东是一座丰碑,是巨大的精神宝库,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学习毛泽东的人格风范,要一点一滴做起,每天每时坚持,久久为功,必见成效。立德修身是一辈子的事,如果我们在人生中能够处处以毛泽东为榜样,自警、自省、自重、自励,坚持不懈,时时对照,我们就能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注 释 】

①刘先银、蒋焱兰编著:《跟毛泽东学诗词》,西苑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②曾珺:《毛泽东诗传 》,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页。

③田湘波:《毛泽东名言问世记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

④《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89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 第一卷 (1921.1—1937.6)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8页。

⑦任华、驰方:《风号大树中天立——梁漱溟先生访问记》,张岩冰编 :《梁漱溟印象》,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第195页。

(编校:章 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范人格毛泽东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御姐风范
眼界
漫画之页
钢琴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