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大学物理·电磁学》教学探讨

2016-05-25刘咏梅

科技视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学大学物理

刘咏梅

【摘 要】《大学物理》和《电磁场与电磁波》都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这两门课程在电磁学部分有一定重叠。本文针对两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分析方法的引入、教学内容衔接、教学方法建议等方面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教学探讨。

【关键词】大学物理;电磁学;电磁场与电磁波

0 引言

《大学物理》和《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教学环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两门课程在电磁学部分有一定重叠,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前者为后者的先修课程,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对电磁学理论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1 课程性质不同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受众面广,内容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部分,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如《微波技术与天线》等)的理论基础,其主要分为电磁场(静态场)与电磁波(时变场)部分,其中静态场部分与《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内容有一定重叠,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有较大的拓展。

2 理论和分析方法区别

《大学物理》作为基础课程,引入知识由学生容易接受的物理现象入手,通过实验得到相关理论,以电磁学理论的开篇——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为例,直接引用实验结果描述库仑定律:

其他重要定理如:安培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也都是直接引用实验结果描述相关理论公式;比较起来,《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理论性更强,首先以一定篇幅讲述矢量分析方法,引入电磁学内容时,从电磁场的“源”—电荷与电流出发,特别注重以散度源和旋度源区分静电场和恒定磁场:

图1 电磁场典型散度源与旋度源矢量线分布

引入理论计算公式时,理论更为严谨。

《大学物理·电磁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较多以积分形式表示,比如通过上式(1),得到真空中的高斯定理:

可以看出,《电磁场与电磁波》更注重理论公式的推导,一般理论均以积分和微分两种形式提出,其中微分形式更能体现矢量场与源的关系。在矢量运算时, 《大学物理·电磁学》一般以直角坐标进行描述;而《电磁场与电磁波》更多在圆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中进行矢量运算。

3 基本内容的区别

《大学物理·电磁学》分别对静电场和恒定磁场进行说明后,引入电磁感应定律和位移电流密度概念,以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作为结束:

并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出发点,展开理论的应用,研究时变电磁场的特性:建立无源区的波动方程;研究平面波在介质和导电媒质中的传播、均匀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等;研究导行电磁波、电磁辐射等。在静态场部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过求解二阶微分方程:

以标量电位作为中间量,通过电场强度与电位的梯度关系求解电场。以唯一性定理为依据,用镜像法、分离变量法、有限差分法等多种方法解决静态场边值问题。

4 改进教学方法之探讨

《大学物理》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与专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课,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加之大学物理涉及的物理现象在中学阶段基本有所了解,电磁学部分以静态场分析为主,学时设置较充足,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电磁场与电磁波》是在学生已具备矢量分析与静态场基本计算的前提下,对电磁场进行深入的分析,特别是对时变场进行分析运算,学生需要更深入的数学知识:空间分析能力与矢量微积分运算、二阶微分运算与微分方程求解能力;理论难度相应增加,作为专业基础课,面临难度大、课时少等问题,同时学生反映理论枯燥、推导繁琐,难以接受。

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在《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学中,不一定总是从理论推导入手,也可以从实际问题或实验演示引入问题,或者以《大学物理》已有的结论作为出发点,应用理论知识进行推导和演绎并进行归纳总结,得到相应的结论,如上述真空中高斯定理,可以直接引述式(2),通过矢量散度定理:

同样得到上述式(6)。对于与后续课程(《微波技术与天线》等)有内容重叠的导行电磁波、电磁辐射等部分,可以只选讲部分内容,留待后续课程进行深入探讨。这样既可以突出重点、节约理论课程的时间,又能使学生巩固先期理论,对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使得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大学物理》和《电磁场与电磁波》两门课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总的改革思想为打好基础和提高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大学物理设置了单独的实验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也探讨减少理论学时、增设实验实践内容等改革措施。针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抽象、计算难度大等特点,探索采用仿真软件(如Matlab等)进行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计划建设相关专业实验室,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直观认识电磁现象并进行专业操作与测试,使得电磁学相关课程教学衔接更为顺畅,更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5 结语

《大学物理》和《电磁场与电磁波》都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针对两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分析方法的引入、教学内容衔接、教学方法建议等方面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教学探讨。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任课教师必将克服困难、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诸多要素,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综合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谭朝阳,高玉梅.大学物理学[M].1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65-156.

[2]谢处方,饶克谨.电磁场与电磁波[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70.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学大学物理
基于设计的研究在探究式学习单开发中的应用——以中国科技馆电磁学学习单《奇妙的原电池》为例
高中电磁学学习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之我见
利用云空间进行电磁波教学的探讨
基于CDIO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校园网的电磁学试题库建设
电磁学与电动力学中的磁单极—Ⅱ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物理教学中需要做到十个“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