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种量和施氮量对稻茬免耕小麦苏麦188产量的影响

2016-05-24潘建清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施氮量播种量

潘建清,怀 燕

(1.长兴县农业局,浙江长兴 303100; 2.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浙江杭州 310020)



播种量和施氮量对稻茬免耕小麦苏麦188产量的影响

潘建清1,怀 燕2

(1.长兴县农业局,浙江长兴 303100; 2.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浙江杭州 310020)

摘 要: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播种量和施氮量对稻茬免耕小麦产量和相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以播种量112.5 kg·hm-2最高,播种量过多或过少的产量和相对经济效益均降低。播种量75 kg· hm-2,氮肥增加,产量增加;播种量112.5 kg·hm-2,氮肥增加,产量差异不显著;而播种量150 kg·hm-2,氮肥施用太多,产量反而降低。播种量112.5 kg·hm-2,施纯氮180~240 kg·hm-2,可以达到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

文献著录格式:潘建清,怀燕.播种量和施氮量对稻茬免耕小麦苏麦188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 (4):484-486.

稻茬免耕直播小麦是浙江省小麦栽培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籼粳杂交稻等生育期较长品种的推广,稻茬麦的播种季节推迟,农民在栽培管理上又普遍存在播种量偏多,施肥偏重前期忽略后期等问题,并且受小麦品种和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浙江省小麦单产远低于全国水平[1]。作者研究当前耕作制度下播种量和氮素营养对稻茬免耕小麦的产量影响,以期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于2014—2015年在长兴县太湖街道彭城村进行。参试小麦品种为苏麦188,前作水稻。

1.2处理设计

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播种量(D),设3个水平,分别为75 ( D75),112.5 (D112.5),150 kg·hm-2(D150) 3个水平;裂区为氮肥用量(N),设施纯氮180 (N180),240 (N240),300 kg·hm-2(N300) 3个水平,共9个处理组合。小区面积30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周围设保护行。

稻田免耕,小麦于11月12日播种,撒播后开沟覆土。11月11日过磷酸钙750 kg·hm-2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氯化钾作基肥和拔节肥分2次施入,分别于11月11日和2月23日施氯化钾150 kg· hm-2。各处理氮肥施用比例均为基肥∶分蘖肥∶促花肥(拔节肥)∶保花肥为5∶1∶2.4∶1.6。基肥于播种前施用,壮蘖肥于4叶初施用,促花肥(拔节肥)于倒3叶期施用,保花肥于剑叶露尖时施用。病虫草害管理措施与当地农业生产管理相同。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观察记载播种期、出苗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在成熟期取样前,每个田块随机选取5个点,每点0.11 m2调查有效穗。成熟期根据每丛平均穗数,取代表性植株4丛,按每丛单穗考种,考查每穗粒数。成熟期各小区实割测产,风干后称重,计算实际产量。

大田收割后取样,先测定含水量,选取500粒实粒,测定粒重,重复5次,再按标准水分计算千粒重。

1.4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DPS 15.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各处理组合的产量列于表1,经统计分析,小麦产量差异在不同播种量间达显著水平,在施氮量间达极显著水平,在施氮量与播种量的互作间也达显著水平。不同的施氮量处理均以中等水平播种量(D112.5)处理的产量最高,播种量低于或高于D112.5处理的产量均有所降低。在播种量D75和D112.5处理下,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播种量较高的D150处理下,中等施氮水平D240处理产量最高,高于和低于D240处理施氮水平的2个处理产量均有所降低。D112.5和N300处理组合产量最高,达6 847 kg·hm-2,D75和N180处理组合产量最低,为6 139 kg·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1 各处理组合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表现

所有处理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随着播种量与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有效穗增多,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变化不大。在低播种量处理(D75)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与穗粒数呈增多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明显;在高播种量处理(D150)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呈下降趋势,穗粒数与千粒重变化不明显。

2.2播种量、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播种量D112.5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达6 800.0 kg·hm-2,D150处理产量反而降低至6 532.4 kg·hm-2,差异达显著水平,D75处理产量最低,但与D150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氮肥施用量以N240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N300处理,N180处理最低。N240处理产量6 713.4 kg·hm-2,比N300处理的6 642.6 kg· hm-2,增1.07%,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比N180处理的6 414.4 kg·hm-2,增4.6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N300处理产量比N180增产3.56%,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

2.3同一播种量下不同施氮水平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见,在播种量D75情况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增加,N300处理比N240处理增产2.17%,未达显著水平;比N180处理增产8.46%,差异极显著; N240处理比N180处理增产6.15%,差异极显著。在播种量D112.5情况下,各施氮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在播种量D150情况下,N240产量最高,分别比N300和N180处理增产5.88%和6.67%,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N300和N180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表2 播种量、施氮量水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2.4相对经济效益

因人工、药剂成本相等故不作考虑,只考虑种子成本和氮肥的情况下,对各处理组合的相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D112.5和N180处理组合相对经济效益最高,为10 713元·hm-2,其次是D112.5和N240处理组合,而D150和N300处理组合相对经济效益最低,为9 453元·hm-2。

表3 各处理组合小麦相对经济效益的表现

3 小结与讨论

小麦播种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播种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产量,播种量过少,导致有效穗数少,过多则田间通风透光效果差,小麦病虫害严重,光能利用率低,最终都难以获得较高产量[2]。边永高等[3]研究表明,播种量极显著影响群体苗数、抽穗期、每穗实粒数和产量,扬麦158于11月10—14日播种,播种量以118.3~135.6 kg·hm-2为宜。本研究表明,在11月12日播种的情况下,苏麦188无论产量还是相对经济效益,都是播种量112.5 kg·hm-2的最高,播种量过多或过少的处理产量和相对经济效益都降低。两者结果一致。

增施氮肥可以促进小麦营养器官生长,施氮量对每穗实粒数和产量有极显著效应[3],本研究中,低播种量条件下(75 kg·hm-2),氮肥增加,产量增加;中等播种量条件下(112.5 kg·hm-2),氮肥增加,产量差异不显著;而高播种量条件下(150 kg·hm-2),氮肥施用太多,产量反而降低,即施氮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产量提高。

根据本研究中播种量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相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建议在低播种量下适当增施氮肥,在高播种量条件下应适当减少氮肥投入。在11月上中旬左右播种的稻茬小麦,建议播种量112.5 kg·hm-2,施纯氮180~240 kg·hm-2,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怀燕,任永源,许剑锋,等.浙江省小麦生产历史、现状及发展潜力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 (10):1535-1537.

[2]房琴,王红光,马伯威,等.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5,35 (8):364-371.

[3]边永高,姚金林,陶献国,等.稻茬免耕小麦主要栽培因子的综合效应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8 (1):62-65.

(责任编辑:张才德)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6)04-0484-02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409

收稿日期:2016-03-12

作者简介:潘建清(1966—),男,浙江长兴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作物栽培和土壤肥料推广工作,E-mail:shenyingni @yahoo.com.cn。

猜你喜欢

施氮量播种量
不同区域小麦播量优化试验研究
2019—2020 年度固始县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总结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
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分析
花后高温胁迫下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豫东烟区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施氮量对冬马铃薯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