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从刑法角度看网络谣言

2016-05-20马志红

2016年13期
关键词:网络谣言构成治理

马志红

摘 要:随着我国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一些关于网络的法律问题也凸显出来,其中网络谣言就是其中一种。网络谣言的散布对我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它破坏了国家的稳定,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因此惩治网络谣言已迫在眉睫。本文将从刑法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谣言的产生以及如何治理,给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刑法;网络谣言;构成;治理

在2013年关于网络治理上,刑法界出现了两件标志性的事。一是以“秦火火”为代表的网络红人被依法逮捕;二是我国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两件事的发生据对不是偶然,它表明了我国对于网络谣言治理的决心和信心。因此,如何认识网络谣言,以及对于网络谣言如何治理,我们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从刑法角度上看网络谣言的构成要件

作为新生代的名词——网络谣言,它跟我们所认识的谣言具有一定的相同性,也有一定的不同。首先,网络谣言传布的平台必须要是在互联网上;其次,网络谣言必须是传播的虚假的,没有根据的信息;最后,网络谣言必须要造成重大的损失,或者危害。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网络谣言才会构成犯罪,才会被刑法给予惩罚和规制。

刑法是规定犯罪,给予惩罚的一部法律,他具体对于如何定刑、量刑有专门的规定和解释,这也就意味着,不是所有的网络谣言都是刑法所要规制的。①对于网络谣言的刑法惩治,必须要适应它的基本特征: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应受惩罚性。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避免造成在网络上人人自危的局面。②

二、从我国刑法规定上看网络谣言的惩罚机制

我国刑法规定中虽然没有直接认定网络谣言的惩罚机制,但是我们可以从我国刑法中的一些法律法规来作为网络谣言调整和规制的依据。

(一)网络谣言可以适用诽谤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246条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此规定的情形明显适用于网络谣言的特征,即:捏造某些事实、情节严重。因此,诽谤罪可以作为网络谣言的适用法规。

(二)网络谣言适用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罪

根据《刑法》第221条的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罪其实就是变相的商业方面的诽谤罪,因此当然可以适用网络谣言的情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假如消费者是从其合法利益方面出发,损害了商业信誉、商品信誉则不构成此罪,有可能会构成其他的犯罪。

(三)网络谣言适用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规定:“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对于本罪中的“编造”行为我们可以理解为不仅仅是完全捏造、虚假、不实的信息,更可能是对某些真实的信息进行了加工、夸大等成分。这里的“传播”指的是编造的信息必须经过特定人数的散布,而且散布人的行为必须是主动的、故意的才可以被认定为此罪。

三、从刑法角度上对网络谣言的一些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用户也开始激增。对于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很多用户不能清楚的分辨出他们的区别以及真假,同时网络传播具有广泛性、隐蔽性等特点,这也意味着一旦发生网络谣言其危害和影响是巨大的。③因此我们要对网络谣言进行着重对待、综合治理。首先我们要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提升主流文化,增强公民辨别是非的自主意识;其次,我们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对于网络运行商还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对于网络法规要进一步完善,用法律的力量来维护网络安全。

刑法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在打击网络谣言犯罪的同时,应当严格认定传播、散布网络谣言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行为方式和手段,以及引起的危害结果,以区别对待不同的危害行为,达到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打击犯罪的有机统一。(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法学院)

注解:

① 谢永江,黄方.论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J].国家行政学院报,2013(01).

② 梅旭成.法治语境下网络谣言的政府规制问[J].行政与法,2013(08).

③ 于冲.网络诽谤行为的实证分析与刑法应对——以10年来100个网络诽谤案例为样本[J].法学,2013(07).

猜你喜欢

网络谣言构成治理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