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食肉,真的能应对气候变化吗?
—— 野生救援在京发布《为明天而食:中国如何通过“拣食”减缓气候变化》报告

2016-05-19张志国

绿色中国 2016年13期
关键词:食肉肉类气候变化

文|本刊记者 张志国

少食肉,真的能应对气候变化吗?
—— 野生救援在京发布《为明天而食:中国如何通过“拣食”减缓气候变化》报告

文|本刊记者 张志国

Can Less Eating Meat Really Tackle Climate Change?

6月20日下午,国际环保组织野生救援(WildAid)在北京举行“食肉、健康与气候变化”论坛。野生救援在会上发布了旗下“Food Choice拣食”项目的首份报告:《为明天而食:中国如何通过“拣食”减缓气候变化》。

“Food Choice拣食”是野生救援旗下气候变化项目之一,倡导公众改变消费习惯,实践“少肉、低碳、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表明,过量食肉不仅导致多种非传染性疾病,更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并加剧全球气候变化。《为明天而食:中国如何通过“拣食”减缓气候变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畜牧业排放了占全球14.5%的温室气体,肉类及乳制品生产排放的温室气体超过了全球所有交通排放总量。畜牧业也是森林砍伐、土地沙漠化、土壤退化和污染、水污染、海洋变暖和酸化、海洋死区,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如果全球的肉类消费继续持续增长,”野生救援全球执行董事奈彼得表示:“《巴黎协定》所承诺的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范围内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报告》还指出:目前,中国的肉类消费量居全球之首:消费了全球28%的肉类,以及全球50%的猪肉。同时,中国也是新兴的肉类消费增长大国:人均肉类消费自1978年以来已经上涨了6倍,达到人均63公斤/年,预计到2030年还将增加30公斤,达到人均90公斤/年。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过量食肉是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疾病、肥胖和癌症的重要致病原因。因此,中国营养学会(CNS)在今年5月份发布的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中国居民人均食肉量应为27.4公斤/年,即在目前人均食肉量的基础上减少50%。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们的研究都表明,食用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比如熏肉,与患结肠、直肠癌是相关的。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的食肉量应在40~75克,相当于一支鸡翅或鸡腿的量。”

《报告》还指出:个人可以通过简单的行动,如减少食肉量、食用碳排放较低的肉类(例如用鸡肉替代牛肉)、增加素食餐的次数,以及杜绝食物浪费等来有效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2015年底,野生救援在中国12个城市做的一项关于饮食习惯的公众调查,有83%的城镇居民表示愿意每周一天食素,62%的人甚至愿意每周至少两天食素。如果人均食肉量27.4公斤/年的目标能够实现,中国单单通过减少肉类消费即可降低6%的温室气体排放(*675百万吨CO2当量),相当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5%。

“食肉、健康与气候变化”论坛现场

猜你喜欢

食肉肉类气候变化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Meat-eating plant discovered in Canada加拿大发现食肉植物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肉类加工
看看你是不是天生“食肉瘦” 解开DNA之谜&重回瘦身正轨!
入秋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