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与慧

2016-05-17张峪铭

人生十六七 2016年5期
关键词:通达智者内心

张峪铭

“智”与“慧”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在许多场合不离不弃,共生共荣。其实,“智”与“慧”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儿,“智”是智,“慧”是慧,“智”若通达,方称为“慧”。

“智”,日日所知,富有机智;“慧”,通达内心,了然机理。简单地说,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世事的认知,以及采取一定的方法解决当前困难的能力,这是“智”;而能领悟生活,并对当前所遇到的困难加以辨析、区别,且能顺势而为、彻悟通畅,这就是“慧”。“慧”比“智”要高一层级,若说“智”是一种外在的“力”,那么“慧”就是一种内在的“道”。决断曰“智”,简择曰“慧”。俗谛曰“智”,真谛曰“慧”。

佛学中将“智”与“慧”作为比照、对立的词来解析时,“智”是对事物“实相”的认知,“慧”是对事物“差别相”的认知。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个“明”与“慧”有相通之处。将一个人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所有一切能了然于胸,这个人是个“智者”;但能跳出来认识自我,审视自身与他人的差异以及人性的弱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慧者”。

从严格意义上说,“智者”不一定有慧,“慧者”却肯定有智。这就如知识与文化一样。有的人有知识,但没有文化;有的人知识虽少点,但有文化。当然了,这也是相对的,如我认识的许多朋友,虽未进大学深造,知识有一定的欠缺,但他能在某一领域做得风生水起,超人一等,除了其具备成功的潜质外,与他将有限的知识“化”为一种能力有很大关系。而“食古不化”,就是对有知识没文化的人的委婉说法。

我这样说,并不是认为“智”与“慧”没有一定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需要对认知的“量”,有个合理处置。它不是量的简单叠加,而是不断地优化整合与提炼选择。若以现代眼光,对“慧”字组成说文解字一番,我想也有一定的道理吧。你看上面的两个“丰”字,意味着海量的讯息,如苍山林木,茂密繁多;如世间乱相,杂然堆积。中间的“扫”字,有筛选甄别之意,就是剔除没用的东西,这样才能使内心豁然,直达真相。其实,心上一“扫”,也可以说将内心的浮躁、奢欲、成见、思维定式统统扫除,“慧”就自然生存了。“慧”已生存,“智”当随之。所以,我们将一些能看破世相、遵循大道的人称之为“有智慧”。

当然了,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事上都有智慧。智慧之光也有照不到的盲区。也许你在某一时期智慧超凡,也许你在某一事上智慧卓越……就如秦朝的政治家、文学家李斯在许多方面都显出了大智慧,可他太痴迷权力,上了赵高的贼船,直到最后腰斩于市,才对儿子说了一通智慧之语:早知如此,还不如与儿牵着黄犬,带着猎鹰,在郊外追捕野兔。可见,智慧是一种大彻大悟。

若说“智”偏于一种能力,那么“慧”就偏于一种选择。想开了、想通了,拿得起、放得下,惜缘、惜福,激流勇退,洁身自好,有敬畏之心,非我所有丝毫莫取;无贪腐之念,两袖清风是我所求……这都是“慧”的体现。

那些身居高位,功亏一篑者,谁不是“智”高一等,“慧”低一筹?

猜你喜欢

通达智者内心
智者说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智者说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神子”如何通达藏地——论格绒追美的长篇小说《隐蔽的脸》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通达青岛
博物洽闻,通达古今——记奉节县博物馆群
The Wise Man End the Rumer 遥言止于智者
智者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