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建立稳定参保机制

2016-05-17

中国医疗保险 2016年1期
关键词:入户南京市社会保险

王 韬

(南京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南京 210017)

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建立稳定参保机制

王 韬

(南京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南京 210017)

作为全民参保登记的试点城市之一,南京市按照高效简便、覆盖全民、动态精确的原则,采取以信息比对为主、重点调查采集为补充的方式,建立起覆盖城乡全体人员的社会保险数据资源库。本文拟从确立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的目标入手,分析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的难点,提出具体做法,为建立稳定的参保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南京;全民参保登记;做法

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人社部制定了“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作为试点城市之一,南京市自2014年启动全民参保登记各项工作。全民参保登记源于“登记”重在“参保”,只有明确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的目标,认真分析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的难点,创新思路积极应对,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参保机制,真正发挥社会保险基金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安全网”的作用。

1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的目标

1.1全面动态掌握用人单位和个人参保情况

通过参保登记对未参保人员、重复参保人员进行梳理,实现对单位和个人的精确管理,对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和个人进行跟踪服务,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奠定基础。

1.2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保参保登记信息数据库

通过开展参保登记,整合养老、医疗等各险种信息资源,清理重复、无效信息,实现对人社、公安、民政等各部门信息的共享共用,强化信息动态维护,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政策制度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1.3强化社会保险基金风险控制

通过对信息数据库的动态监控,为社会保险基金动态分析、预测评估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为科学确定社保基金中长期运行目标提供依据,实现全市社会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表1 全民参保登记人员数据比对情况汇总表 (单位:人、%)

图1 有无就业单位参保登记调查情况图

图2 有就业单位参保登记调查情况图

2全民参保登记初步结果分析

2.1数据比对结果分析

利用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各职能部门按照统一的数据字段对数据进行收集,确保数据归集的全面、高效和精确。汇总的基本数据,横向与市社保信息系统中现有的登记信息进行比对,纵向与部省有关社保平台数据进行比对,全面摸清单位、人员在市内市外、省内省外的参保状况,建立起包括859.5万人员和33.86万户单位的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比对,大大缩小了需要入户调查的范围。截至2014年底,共汇集2680.82万条个人信息数据和52万条单位信息,与部、省、市金保工程中参加社会保险信息数据比对后,抽取17.39万名未参保登记的人员进行入户重点调查,形成了已参保登记和未参保登记两类信息数据库(见表1)。

对未确定参保登记的人员通过入户调查来核实人员的基本信息、就业和参保状态等,同时摸清未参保原因。本次入户共调查了17.39万人,其中有单位就业的2.13万人,占12.26%;无单位就业的(含暂时中止人员)14.37万人,占82.61%;0.89万人无法联系或不配合,占5.13%(见图1)。

有就业单位的2.13万人中,单位未予参保0.45万人,占有就业单位人数的21%;已参保身份证号错误0.04万人、已参保登记0.29人、新农合0.03万人、省级机关或事业单位0.4万人、部队干休所或随军家属0.1万人、异地参保或退休0.66万人,这一群体实际已参保或有相应保障,占有就业单位人数的71.57%;其他0.16万人,占7.43%。也就是说在未确定参保的有就业单位的人群中,实际有保障的占了七成以上(见图2)。

无就业单位的14.37万人中,暂时中止及老农保6.02万人,政策不了解0.07万人,无缴费能力0.36万人,个人未参保1.8万人,在校学生3.24万人,参军0.1万人,出国0.45万人,判刑0.05万人,死亡0.14万人,其他2.13万人(含离退休或已领取待遇人员)(见图3)。

在入户调查的人群中真正属于应保未保人员2.68万人,占调查人数的15.4%。其中:单位未予参保0.45万人,占16.72%;无缴费能力0.36万人,占13.34%;个人未参保1.8万人,占67.33%。政策不了解的0.07万人,仅占2.61%。

2.2对全民参保的影响分析

根据各个险种信息比对和入户重点调查综合推算,南京市社会保险参保登记覆盖率在98%左右,参保扩面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但是中断缴费人员总量还很大。全市中断缴费人数有107.13万人,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5.35万人,占全部断保人员的14.33%,主要是部分年轻人流动性较强,在寻找下一份工作期间导致社会保险出现暂时性中断。还有一些人对社保政策理解存在偏差,认为缴满15年就行了,特别在部分征地保障人员中存有这种模糊认识。非本市户籍人口占全部断保人员85.67%,占外来人员参保登记人数的42.8%。主要原因是部分外来人员不了解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政策,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未办理相应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导致断保后大部分养老关系仍保留在本市。如果非本市户籍人员断保后没能在我市找到新的就业单位,就无法继续参保,将始终处于中断状态。完成参保登记只是整个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对成果的运用。我们将经过比对确定的15.35万名社保关系暂时中断人员和比对出未确定参保的单位名单分解到各区,由各区组织开展续保扩面,带动全市2015年五项保险参保净增45万人。今后利用全民参保登记的动态数据,可以长期针对性地指导扩面工作。

图3 无就业单位参保登记调查情况图

3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的对策措施分析

3.1采用多种比对方式突破海量基础数据处理的难点

南京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如果单纯采取入户调查方式开展登记,工作量大、周期长、成本也高。在金保工程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手段已相对成熟的条件下,采取以公共信息资源数据比对为主、重点入户调查采集为辅的工作模式,发挥信息比对便捷高效和人工调查真实直观的优点,可以提高全民参保登记的效率和质量。

3.2增加单位参保登记库突破流动人口数据变化大的难点

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的核心是“全民”,包括所有居住人口,其中户籍人口相对稳定,数据来源准确,但流动人口数据变化非常大。2014年南京市登记的流动人口超过200万,这部分外来人员流动性强,就业单位和居住地都不稳定,数据难以保证真实有效,给实施参保登记和后期入户调查都带来较大的工作难度。根据现行政策,外来人员如在南京市工作,应该在单位参加社会保险。抓住单位这个根源,即可为这部分人员的参保登记找到抓手。利用工商、税务信息,建立单位参保登记信息库,与个人参保登记信息库结合为建立稳定的参保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3.3建立数据处理平台突破信息管理“碎片化”的难点

南京市社会保险分属省、市两级经办管理,市级层面的经办管理已经统一,但是省里还是分险种管理。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发现,由于多部门的信息管理“碎片化”和各自为政给前期协调、数据采集以及后期数据维护都带来很多困难。如全市的大(专)学生学籍、高校教职工名册管理权限分属部、省、市,卫生的新农合数据分散在各区,协调难度较大,难以准确采集到数据信息。只有建立统一的数据处理平台,统一数据格式,明确数据交换时点,才能保证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库的准确和长期的生命力。

3.4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突破入户调查的难点

在传统的调查方式中基层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在上门入户的同时还需要填写纸质登记表,不但数据难以及时更新,在录入过程中还容易发生差错。本市开发了“智慧社区”数据采集APP,利用智能手机上门采集信息。“智慧社区”信息采集系统汇集了全市民政、计生系统掌握的南京市人口基础信息。利用该信息平台,将需要入户调查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住址信息以社区为单位全部分配到社区工作人员手机上,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智能手机下载自己需要入户调查的名单直接上门入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通过手机确认后反馈给信息系统,系统处理汇总后,每天将全市入户调查情况传送给市社保中心。整个流程既避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盲目入户,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了便捷准确的调查信息,又改变了传统纸质资料的信息采集所带来的不便。而且所有采集信息栏目中仅有一项通过汉字输入,其余均为选择项,大大缩短了调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投入少、效率高、数据准的优势,避免了人工登记可能出现的费时、费力、投入大、效率低、差错率高等不足。

3.5营造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的氛围

为让市民了解、配合和支持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更为下一步建立稳定的参保机制打好基础,我们制作了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宣传片,以每天32次的频率在所有公交车、地铁1号线上,通过8000块屏幕连续进行播放;印刷了1万份《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宣传海报》,编印了10万份《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宣传指南》和入户宣传品标贴,社区工作人员在上门调查同时宣传参保登记,引导未参保人员进行参保登记。

4建立稳定参保机制的思考

4.1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

全民参保登记是一项全区域范围内的系统性工程,仅靠人社部门的努力,难以顺利完成任务,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南京市将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第二阶段重点改革目标任务之一,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南京市全民参保登记管理办法》。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建立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市公安、编办、工商、民政、发改委、教育、卫生和质监等部门负责各自相关数据的整理报送;市信息中心根据比对需求负责接收、汇总各部门信息,并将相关数据整理汇总后上传市人社局信息中心,与全市参保登记数据进行比对。市人社局、市社保中心负责数据比对和数据库建立。市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社保经办机构负责对所辖的用人单位未办理社保参保登记情况进行重点调查,各区安排街道、社区根据比对后未参保登记人员信息进行入户调查,了解和掌握未参保原因等情况。

4.2建立资源库数据动态更新维护机制

按照“准确性、有效性、共享性”的原则,通过建立全民参保登记动态维护机制,确保全民参保登记基础数据准确、有效,并在部门间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实现对参保登记单位、人员的全员管理、动态管理、精确管理。开发全民参保登记电子地图,通过对未参保登记单位及人群、中断缴费人员或参保险种不全人员的跟踪和地图标识,更好地指导扩面征缴工作的开展。

4.3挖掘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预测分析功能

通过对人员和单位信息的分析,进一步发挥全民参保登记对基金监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保险基金动态分析、预算编制、预测评估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为科学确定社会保险基金中长期运行目标提供依据。

[1]黄华波.把握和完善全民参保登记的四个机制[J].中国医疗保险,2015,76(1):8-10.

[2]谭中和.断保现象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疗保险,2015,76(1):11-13.

Promoting Registration for Universal Insurance to Establish a Stable Mechanism for Insurance Participating

Wang Tao(Social Security Management Center of Nanjing, Nanjing, 210017)

As one of the pilot cities conduct registration for universal insurance,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high effi ciency, simplicity, all-coverage, and dynamic precision, Nanjing adopted a way of information comparison as a main approach while focus investig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as a supplement to set up a database for social insurance covering urban residents and rural farm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stablishing the goal of registration for universal insurance, this paper analyzed diffi culties in the registration, and suggested specif i c approaches therefore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establishing a stable mechanism for universal insurance participating.

Nanjing, registration for universal insurance, practice

F840.684 C913.7

A

1674-3830(2016)1-32-4

10.369/j.issn.1674-3830.2016.1.008

2015-12-11

王韬,南京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险征缴和基金管理。

猜你喜欢

入户南京市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西平县谭店乡开展计生“十入户”活动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南京市长
论入户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