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晒”是一种病

2016-05-17吴相对论

文史博览 2016年5期
关键词:微信世界思想

冬·吴相对论



“晒”是一种病

冬·吴相对论

对话者:梁冬(原凤凰卫视主持人、正安中医创始人)吴伯凡(《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

被关注为什么是人类最根深蒂固的欲望?

什么是信息传播的场?

轻率的反复传播为什么会让有价值的思想变得廉价?

深刻的人生智慧为什么应该在具有仪式感而不是家常化、

通俗化的场景中获得?

为什么说媒体在很多时候都是在浪费感情?

本期话题:“晒”是一种病

“晒”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恶习

梁冬:前阵子我去杭州出差,当地朋友给我弄了一箱蟹。运一箱蟹回来可不只是一箱蟹,那还有半箱冰。因为每盒蟹的下面都是拿矿泉水瓶装的冰,然后里面装着五花大绑的几十条“汉子”。

结果下飞机的时候找不到推车,然后我就把它扛着。那种箱子又没有抓手,全都被透明胶带缠着,我只能右手顶着,左手还拖着一个箱子。

吴伯凡:那很狼狈的。

梁冬:很滑稽的样子,就跟一个杂技演员一样,要保持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摇摇欲坠,而且很重。那时老婆来接我,远远地就看见我了。我赶紧说,快来接把手,快散了。

当时我老婆掏出了手机,大笑着在拍照,我当时都疯了,“啪”就摔在那儿了,所有的箱子都散了。然后我很生气,骂了她一顿。

我说你为什么要拍呢?你为什么不能上来接一把呢?她说,你平常不干活,好不容易看见你干一次活觉得挺有意思,给记录下来。然后迅速在姐妹团里分享,还把我臭骂她一顿这件事情拿出来分享。

吴伯凡:哈哈,你那个时候肯定是恼羞成怒的。

梁冬:是啊。但是过后想想这也的确是一个很普遍的人格。就是现代的人们,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已经不是去解决它,而是记录它,然后分享它、讨论它。

吴伯凡:这在新闻学上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说这个事儿在发生的时候,危急情况下记者是去拍还是去救?因为他拍是他的职责,去救反而是失职的,但是他不救他是……

梁冬:失去人性。

吴伯凡:这个事儿还真引起了一个思考。就是我们现在对待世界的方式,在这样一个人人有手机的世界,光能拍照它是……

梁冬:没有用的。

吴伯凡:他主要是想着拍完以后要去发,去分享。现在好多人,所谓做事就是变成了拍照,拍照背后的动机就是去分享,炫耀。

人根深蒂固的一个欲望是被关注的欲望,当你的基本生存保证以后,受关注的欲望是一个非常强烈、根深蒂固的恶习。

梁冬:人性的恶习。

当心思想被晒成海滩上的海蜇皮

吴伯凡:如今微信里头有几大类传播甚广,第一类是各种人生教诲,接近百分之五十。

梁冬:直接把儒释道全部的精华变成人生感悟,是吧?我有时候都很担心,这种庞大的微信媒体会把这些智慧搞得很廉价。

吴伯凡:对啊,那当然了。就普罗米修斯偷来的那火,那是很神圣的东西。

梁冬:对,谁家灶头火无烟。普罗米修斯的圣火变成你们家煤气灶那个火了,你想还有什么神圣的意味。有些东西是不能随便经常说的,不能够家常化,不能够日常化,不能够通俗化。现在打开微信这些神圣的东西随处可见。

吴伯凡:对,一种思想,一段话,它的价值是有一个场的。

比如说读书,读书为什么在不同的情景下,也就是不同的场里头你读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这种场里头,它会激活你的某种东西,激活你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行为当中的某种隐秘的东西。

梁冬:神圣感和庄严感。

吴伯凡:在某一个场景里头熠熠生辉的东西,在另外一个场景里头它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不能白天放烟火,是吧?说到这里,我们就说关于所谓的思想,各种的儒释道等等。

梁冬:各种人生感悟。

吴伯凡:这些东西就统统地失去了场景。人人都在传播,但是它的光泽、它的水分都没有了,就变成那种干巴巴状态,这叫“陈词滥调”。

一个叫比尔斯的美国人,他写过一本叫《魔鬼辞典》,他这么解释“陈词滥调”:是一大堆在烟雾弥漫的词语中打鼾的思想,是在思想的海滩上被晒干的海蜇皮,是一万个白痴借一个傻子说出的至理名言,它是思想的活僵尸。这就叫……

梁冬:哈哈,对,它是在思想的海滩上晒干的海蜇皮。

“晒”是一种泛化的暴露癖

梁冬:我常常觉得很遗憾,现在网上任何一点有价值的东西被过度传播之后,你会对整个……

吴伯凡:本来这个事情其实还是有点价值的,虽然是海蜇皮但是曾经是海蜇,你知道吧?

梁冬:对啊。但是它被这样晒之后,真的毁坏了这整个事情。其实对整个智慧产业而言,或者整个智慧的海洋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侮辱。

吴伯凡:就像有一些本来有价值的东西,当它以浮皮潦草、很轻率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表达的时候,它就会被很不认真地对待了。

梁冬:重要的话,不要老说。说多了之后别人就烦了,烦了就自动过滤掉了。

吴伯凡:我们经常说浪费感情,这是一句很不好听的话。其实很多时候媒体,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它充当了一个浪费感情的功能。

有些东西是不能够过度渲染的。本来大家怀着善意想传播正能量,但是最后在过度传播的过程中,即使不是负能量,也变成零能量了。

梁冬:这叫捧杀嘛。

吴伯凡:嗯,对。英剧《黑镜》里头有一集就是拍照,所有人对待世界的方式就是拿出相机。当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候,比如说街上出车祸了,第一反应掏出手机来拍,这是围观杀人。

梁冬:看客。

吴伯凡:嗯,都变成了一个自我雇佣的新闻记者,而且拍完就完了。

梁冬:对,然后分享,然后义正词严地在网上愤怒。

吴伯凡:这是一种广义的、泛化的暴露癖,就是把自己的感受暴露给别人,而且这种感受都是经过数字化的感受,是一种数码相机化的感受。

梁冬:数码相机加美图秀秀的感受。

吴伯凡:这个危险就在于,我们表面上能够看到很丰富多彩的世界,你打开微信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海外风情和小吃美食等,但其实我们的世界变得很狭窄。

梁冬:对,而且他产生了一种错觉,好像我们对世界有一种深度的参与,但其实这种参与的中间隔着一个透明的玻璃。

吴伯凡:嗯,就是变成了我们生活在一个两边都是玻璃墙的回廊里,大家就在那儿流连忘返,却浑然不知大家并不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

猜你喜欢

微信世界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微信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