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AB机器人从“扫一屋”到安天下

2016-05-17罗慧培

机器人产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扫地生态圈海尔

□文/罗慧培

TAB机器人从“扫一屋”到安天下

□文/罗慧培

月销300台到月销20000台,徐华带领团队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从卖产品到卖品质产品,徐华没有止步。从海尔扫地机器人到独立的TAB(塔波尔)机器人,海尔智能互联平台又成功孵化出一个创客品牌,借助海尔平台强大的研发、设计、供应链和售后服务等资源。TAB品牌以扫地机器人为第一步,切入服务机器人行业,将不断带给消费者智能、放心的产品。

毕业自海尔创客

和每个深受用户喜爱的品牌一样,TAB品牌的名字有个温暖动人的诞生故事。某一天,创始人徐华在给上幼儿园的儿子作业本签字时,无意中想到儿子英文名“Tab”。而TAB这个简短而朗朗上口的名字,再加上其出处,深深打动了徐华,他认为家庭服务机器人也应该像家人一样陪伴、有爱,充满希望。而这一点与开发团队不谋而合,他们也希望TAB机器人能成为一个兼具娱乐功能的家庭成员,鲜活而充满对家的感情,并融入到每个家庭生活之中。

创始人徐华对TAB倾注了全部的感情,之前是海尔电脑IT渠道业务总经理的他,不善言说但格外真诚。

“我在海尔一直做了11年的IT,在产品研发和销售上有11年的经验,至于说怎么会做创客、做机器人,第一个原因是,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比较浓郁。第二个是在海尔内部,张首席(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倡导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实现从硬件制造到网器到生态圈的角色转变。以‘小微’的形式去做成产品,在行业里面引爆,于是我跟我们的核心团队下决心做好创客这件事。”

徐华提到的正是海尔互联网转型。从创业创新角度,推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海尔从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进行了多次自我解剖和解构,将庞大的躯干尽可能缩小缩微。目前,在互联网转型上,没有一家中国家电企业像海尔一样投入如此大的力度,海尔打散了大公司的组织架构、搭建创客平台、推行人单合一……

从传统制造企业转型成孵化创客的平台,创业者、消费者、员工与企业共同分享增值价值,从市场需求入手,利用平台力量支持项目发展,成功后,再回报海尔平台,海尔可以收购,可以入股,创客也可独立运作。

这些举动让业界惊叹:这场变革如果成功,海尔也许能站在五年后的风口上。

TAB正是海尔已经独立运作的创客品牌,是一家新的小微公司,正站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风口上。

从月销300台到月销20000台

“在创客平台,团队之前一直在安防、看家、陪护儿童、教育、讲故事等领域发展,之后就自然选择了扫地机器人。”徐华回忆起创业开始的时候,“现在,我们只想专注去干好一件事——当大家一提到TAB,就知道它是最牛的扫地机器人。”从某种意义上说,TAB品牌的前身是海尔扫地机器人,在2015年初针对用户清扫痛点研发的海尔扫地机器人,以其贴心的设计、智慧的操作体验、个性化的功能进入市场。

徐华团队最初的想法是依托线下传统渠道,但是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团队顺应并借助海尔集团对创客小微的支持,抓住机遇,从渠道和营销向小微转型。海尔扫地机器人团队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线上线下双向铺货,赢得了用户喜爱,创造出1分钟卖出900台的销量纪录,实现“双11”销量过万台的业绩,将自身做成天猫商城扫地机器人的第二大品牌。

不仅仅在天猫,短短一年多时间海尔扫地机器人成为了各电商渠道扫地机器人销量的佼佼者,实现从最初的月销300台到月销20000台的爆发式增长。

从产业背景上来看,扫地机器人所属的服务机器人产业目前正处在发展早期,处于从概念到新产品导入的阶段,2015年也是服务机器人产品化的元年,2016年则进入产品更新迭代阶段。

从概念到新品的导入,需求场景的选择是重中之重。服务机器人具备消费品属性,归根结底由需求驱动,未来将依赖于具体应用场景而放量。需求是否刚性和使用频次是需求场景选择的重要维度,其强弱和频次决定了场景的价值。需求越强,频次越高的服务机器人场景越容易催化放量,其中扫地机器人是率先放量的品类。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扫地机器人相比吸尘器增加了自主的路径寻航算法,但是对于TAB团队来说,还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以前的扫地机器人最大的问题点是对于路径的不识别,采用随机碰撞的形式,用我们的一个字来形容就是——蒙。”徐华认为现在市售的机器人远远达不到让人满意的程度。

的确,业内专家也有同感。现有市面上在售的扫地机器人远远达不到让用户满意的良心产品标准,扫地机器人中有99%的产品使用红外随机规划路径,造成避障性能不佳,经常出现碰撞宠物、桌角等问题。同时,还有大部分扫地机器人存在智能规划功能弱、经常重扫漏扫、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除此以外,不少扫地机器人产品不仅不能做到清扫无死角,连最平整的地面都不能清扫干净。扫地机器人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

TAB机器人塔塔来了

6月28日,徐华携TAB机器人品牌到北京,发布这一款比人更懂事的扫地机器人。所谓比人更懂事,是因为一站式解决了智能扫地机器人规划功能弱、避障性能不佳、重扫漏扫、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智能扫地机器人行业引起不小震动。

为了实现更懂事,TAB扫地机器人机身搭载激光导航技术,可对室内地形布局进行扫描建图,从而实现全局精准清扫规划,同时配合红外扫描技术、超声波技术,使TAB扫地机器人能够360°躲避障碍物,告别随机路径规划时代扫地机器人乱扫乱撞的情景。

徐华称TAB机器人这次推出的TAB-T、TAB-X两款新品为“塔塔”,他说这是整个团队对它们的爱称:“塔塔它先掌握全局,在运行前它会停5到6秒来计算房间的大小/障碍物的多少,并自己规划清洁路径,总结完一句话就是,以前的扫地机器人,走到哪扫到哪,我们的塔塔是想扫哪就扫哪,它可以做到扫过一遍地方不扫第二遍,其他的扫地机器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时间效率上会提高很多。”

谈到塔塔的卖点,其实就是用户的需求点,徐华认为:“现在做一个产品,颜值是第一位的,特别是90后、95后,大家首先看这个产品顺不顺眼,再去考虑要不要买,功能好颜值不高用户是不买单的,所以塔塔的第一个卖点是它的高颜值,采用镀金的紫环设计,以及镀金的回充座;第二就是它的功能——千里眼、顺风耳、聪明脑和超级风这四个卖点。”

千里眼——激光导航技术全局精准清扫规划,聪明脑——搭载PC级别芯片快速图像数据处理,超级风——大粒灰尘、大片垃圾吸力媲美家用吸尘器。最具创意的是,TAB扫地机器人新品还搭载了自主研发的塔塔家APP,APP界面设计简单明了,内有“定制清扫”、遥控等功能版块。设定后,会出现家庭平面图,可在手机上操控机器清扫。除工具性用途外,这款塔塔家APP还具有半自动人工客服功能,随时为用户提供在线服务。

中国家用机器人国际标准工作组组长瞿卫新的相关评测图示显示,TAB扫地机器人导航覆盖一次覆盖率达到91.3%,远远超出同行一次覆盖率61.9%的平均水平。

TAB机器人就通过研发实现了蜕变,“我们不会去颠覆谁,我们只想认真的做一个有良心的扫地机器人。”TAB机器人创始人徐华笃定而又干脆地说,“这款产品卖多少是无所谓的,我最想要的是买过我这个产品的人,由衷和身边的朋友说‘你也买一台吧’。”谈到预期销量,徐华很淡定,为品质而生的TAB更希望得到每一位用户的口碑评价。

站在风口上创业也难

做有良心的扫地机器人只是TAB机器人品牌的第一步,徐华的愿景是打造一个涵盖智能产品、互联产品以及智能产品操作系统在内的家庭服务机器人体系。徐华介绍,TAB机器人打造的服务机器人生态圈就像一个闭环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可以不断壮大并可随时与用户进行交互的闭环系统,不断扩展为一个包含家庭教育系统、家庭安防系统、家庭陪护系统、家庭清洁系统等家庭服务的生态圈。

在这一生态圈内,可以实现从用户痛点到产品输出,再到产品内测,直至最终实现销售转化等一系列过程。TAB服务机器人生态圈又像一个自有的流量池,其用户都是品牌的忠实粉丝,对品牌和产品有很强的依赖性。品牌可以借助这些忠实粉丝,实时加入外延服务,以不断扩大服务机器人生态圈。

由此可见,“TAB机器人是一家具备‘互联网+’思维,有抱负、负责任的家用服务机器人供应商和生态圈构建者,在机器人市场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时期,未来可期。”一行业专家如是说道。

尽管TAB品牌机器人抢占了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大势,并抓住了两个机会:一是这个类型的产品正在被更多中国家庭接受,属于“消费升级”的红利;二是扫地机器人正在经历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换代转变。但是任何创业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能做到在眼前的产品中脱颖而出。

“这次发布的两款产品是历经两年时间研发的,在这两年时间里,其实我们的第一个困难就是缺专家,缺技术型人才。”徐华谈起研发历程,为了做到极致,必须要引入国际一流的专家团队,“因为现在TAB已有的这些技术之前在国内是看不到的,所以需要在国际上去引入人才。”解决人的问题,这是创业的前提条件。实际上,TAB专门请来了台湾机器人国际标准注册专家洪士哲博士,他带领研发团队,耗费两年时间,自主研发了之前介绍的塔塔家APP。

手机扫码阅读

完成一款产品除了人才、软件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做。“第二个困难是在有了方案、技术以后的硬件选择问题,比如说TAB新款扫地机器人的激光镭射探头就花费了很长时间去寻找,最后在国外的一个工厂找到了能够长时间、长寿命工作的探头,而且能够达到精度的一个技术模组。”除此之前,还有超声波、马达,都是从国外引进。没有前人告诉TAB团队,零部件究竟哪里有,只能自己去摸索。“塔塔这个产品就像一个联合国,集合了很多国家的先进技术,核心零部件。”

“第三个困难就是我们开发过程中,要求精益求精。”徐华提到,因为海尔的质量体系、售后体系管控非常严格,所以产品的细节必须做到位,哪怕是一秒的差距都不能有,这就是海尔品牌的高品质,使得每一个产品都是比较完美地面向用户。

海尔“共创共赢生态圈”的胜利

与单打独斗式的硬件创业项目相比,找到“靠山”的项目更容易获得成功,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海尔“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集团互联网转型思路,以创客小微机制驱动内部成员自由组合,成功孵化了多个独立小微公司。这和小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小米把自己投资参与的公司称为“生态链公司”,其中不少已经做得风生水起。财经专家总结道,小米把自己变成了一家平台化的公司,更小规模的公司依附这个平台进行快速成长。但海尔的方式不同,它以鼓励内部创业的方式进行,是一个企业文化更为趋同的平台化。

2014年的数据显示,海尔集团有 169 家自负盈亏的“小微公司”。后来,我们看到很多项目陆续毕业了,他们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品牌,也引入了外部投资人。

2015年底,海尔平台上100多个小微企业的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22个小微企业引入风投,12个小微企业估值过亿元。

2016年,TAB成独立品牌,也引入了外部投资人。“好的产品能带来正向循环,用户不断增长,产品迭代有序健康。现在,海尔旗下很多品牌都赢得了风投的追捧,为品牌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海尔相关负责人表示。

正如业界专家评论:“海尔的创新是从内部基因开始的。”作为智能交互平台后,海尔吸引了产品端、营销端、电商端、服务端等大批创客人才,所有“端”的创新力聚合后发挥出了惊人的力量,也创造出了惊人的价值。

彼时,随着海尔征战互联网,张瑞敏的管理思维再次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桎梏,将“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升级为“人单合一2.0—共创共赢生态圈模式”。“人”从员工升级为攸关各方,“单”从用户价值升级到用户资源,“双赢”升级为共赢,最终实现共创共赢生态圈的多方共赢增值。要成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需要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成为互联网企业,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需要互联互通各种资源,企业组织架构需要转型为生态系统。

TAB是一家具备互联网+思维,有抱负、负责任的家用服务机器人供应商和生态圈构建者,在机器人市场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时期,未来可期。

罗慧培

本刊特约撰稿人

猜你喜欢

扫地生态圈海尔
优化人才“生态圈”——延安增强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
北京冬奥会战略驱动下的“冰球城市”冰球生态圈构想
扫地
海尔卡奥斯:时代面前,当仁不让
海尔与望远镜和天文台的故事
重视生态圈建设 打造生态圈体系
传统产业也要拥抱生态圈
新版《海尔兄弟》第一季有望暑假上线
扫地扫到树上面
好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