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防研发支出对民用技术创新的影响探析

2016-05-16侯其方

中国市场 2016年16期

侯其方

[摘 要]研发和创新是军工企业生命的驱动力,军企的研发创新对大部分工业经济领域的技术变革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鉴于军工行业的特殊性质,政府相关军事机构对于军工行业研发支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文章以欧美国家政府对军工研发的支持为背景,分析研发活动对民用经济创新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军事机构;国防研发;民用技术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6.040

1 欧美国家国防研发支出情况

19世纪中期之前,军事技术并未有太多明显改变,并且在众多领域滞后于民用技术的发展。到了19世纪后半叶,军事技术发展和军备竞赛直接推动了各国政府对于军事技术研发的投资,在这一阶段军工武器得到质的飞跃,并产生了新的武器(飞机和潜水艇)。

1944—1945年美国制订曼哈顿计划,政府出资建立众多基础实验室,其中很多实验室由美国大学来管理。美国的科学研究发展局负责该计划以及其他军用研发项目中研发合同的实施和监督工作,并支付全部研发费用和日常开支。美国的研发支出中国防研发支出一直占比较高,1950年国防相关研发支出占到总研发支出的80%以上,1950年之后国防研发支出有所下降,但是其占总研发支出的比重仍超过一半以上,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又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

通常,我们将研发支出分为三个部分: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在我们所考察的时间段内1950—2005年欧美国家的国防研发支出中80%均贡献给了开发性研究,基础研究不到5%。通常来说,基础性研发对于民用经济的技术溢出作用最明显。除此之外,在考察期内,欧美各国的国防研发支出中投入飞机和电子设备的部分最高。

英法的情况和美国类似,法国的国防研发支出中投向大学的基础性研发支出占比平均不到1%,英国相对而言较高,但是英国的研发支出中投向开发性研究的也占到了总研发支出的80%。更详细的数据显示:美国和英国的大学研发占比比法国高,但是到20世纪末,三个国家中,企业的研发活动还是占到了最大比重。对于美国,企业主导研发活动的情况超过50年,但是法国企业控制研发活动还是2000年左右开始的。

美国与英法国防研发支出相差较大的是冷战时期,法德英日瑞典的国防研发支出总和是1981年美国政府研发支出总和的38%,1990年的30%和2000年的21%。不考虑美国研发支出的成本效用问题,其对民用创新的影响相比较而言更为显著。

2 国防研发支出对民用经济创新的影响机制

从理论上来说,军工行业的国防研发具有显著的市场失灵和非市场性的特点。国防研发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研发投入的沉没成本巨大,因此市场上的私人研发活动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必须由政府承担一部分研发投资,才能弥补私人研发投资的缺失。

虽然政府的研发支出是促进军工技术创新必不可少的,但是其对民用经济创新活动的影响却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正面角度来看,一是政府资助新兴的技术和科学,这些技术不仅有利于军用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民用技术的发展,这种投资倾向于基础性和应用性的研发支出;尤其是这种资助很多投向了大学等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培养出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具有通用性。二是政府资助的国防研发项目中涉及的技术本身就是军用两用技术,从而投资于该技术,对于民用技术发展有较大的溢出作用。三是国防部每年的研发支出会以各种形式投入到生产中,其中一种是国防部通过采购合同的形式购买先进技术。这种需求的转变会促使企业转向新技术产品的研发,也会使得拥有这些新技术的小企业获得大量采购订单,从大规模的生产中获得对新技术的熟练掌握和创新。

但是政府研发支出对民用创新也存在负面效应:一是国防部在采购中过多关注于产品和技术性能,而忽略了对可靠性高、低成本生产技术的关注,导致这方面研发创新活动的缺失,而影响了技术的竞争力。二是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投资补偿措施推动中小企业进入新兴的技术领域,导致行业内小企业数量多,而小企业的资产和生产能力有限,整体降低了行业的竞争力。三是国防研发支出会挤出私人研发支出,尤其是对知识资本方面的影响。高端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资源是稀缺的,如果政府加大国防研发支出,会导致人力资源供不应求,从而出现国防和非国防领域人力资本价格的上涨。这会削弱私人企业雇佣高技术劳动力进行研发创新的动力。

3 案例分析

从理论上来看,政府增加国防研发支出对民用技术创新的影响,一方面受到技术发展本身特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各个时期不同环境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

19世纪中期,美国陆军部对通用零件制造的枪产生强烈兴趣,推动了美国机床技术的发展,但是之后只有军用武器才使用这种技术,因为其生产成本很高。随着数控机床的出现,为了进一步提高武器性能,美国空军资助了麻省理工实验室的一个大型研发项目,主要投资于数控机床技术。该项目发明了一套数控机床软件。空军对于购买这种软件的航空承包商进行了资助,使其在军用领域得到推广,但是该技术软件和硬件要求超过了民用,使得这种数控机床没有在民用市场得到推广,与此同时来自日本机床企业开发的一套简单的数控技术迅速占领了美国的民用市场。这项国防技术的资助并未对民用技术产生促进作用,源于军民消费者对性能要求差别巨大,以及军用数控技术未降低成本,简化操作,使得国防部门的资助削弱了美国整个数控机床行业的竞争力。

但是飞机领域与此相反。后冷战时期,国防部门对美国的民用飞机提供了大量的研发资助。据报道,在1945—1982年,商用飞机行业中国防部门资助的研发支出站到总研发支出的74%以上,1985—2000年政府每年的资助占比不少于60%。从1925年的大黄蜂到1980年的涡扇发动力,商用飞机的发动机技术受益于军方技术采购和研发资助。除此之外,航空电子技术,包括引擎燃料控制、飞行管理和导航技术,都受益于军事技术的资助。但是,从20世纪之后,军民飞机技术和要求差别扩大,这种技术溢出作用有所下降,但是在航空电子设备和驱动力方面仍很重要。目前,民用技术在机身方面的发展有所领先,军队开始使用商用DC-10机身作为基础,说明民用技术开始向军用技术溢出。

与此类似的还有信息技术行业,国防研发支出和政府采购政策对于电子计算机和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初期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发展,现在又逐渐从军用溢出到民用,转为民到军。

从上述一些案例中可以看到,国防研发支出与民用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很大关系,但是不同行业不同技术,其影响不同,但是一致的一点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军民技术之间差距扩大,国防研发支出对民用技术创新的影响越来越小。此外政府的国防研发政策起到重要作用。美国政府通过研发合同支持小企业进入新兴市场,从而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动。

参考文献:

[1]Reppy,J..Defense Department Payments for‘Company-Financed R&D[J].Research Policy,1977(6):396-410.

[2]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Y2003 Budget[R].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Washington D.C.:2002.

[3]David P.A.,Hall B.H.,Toole A.A..Is Public R&D a Complement or a Substitute for Private R&D? A Review of the Econometric Evidence.[J].Research Policy,2000(29):49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