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兴市:走出新型职业农 民中职教育创新之路

2016-05-16

农民科技培训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班泰兴市农广校

自去年被中央农广校确定为农民中职教育联系点以来,泰兴市农广校紧紧围绕中央农广校所确立的工作目标,紧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强化绩效考核,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全市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育的办学模式,为今后农民中职教学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农民致富农业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以强化招生为抓手,增添发展后劲

校以师为魂,以生为根。泰兴市农广校充分认识到招生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学校认真总结前几年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经过广泛的社会调查,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在镇村领导的直接关心支持下,通过广播电视宣传,走村串户,让参学学员及时了解农民中职教育的目的、意义,把党的惠农政策第一时间送到农民手中。同时请已毕业创业成功的学员介绍自己的事迹,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感染农民,让广大农民亲眼看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充分调动入学的积极性。经过全校上下全力动员,镇村大力支持,2015年招生形势出现可喜的局面,共招收学员470人,开设4个专业,占全省招生总人数的11.5%。

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扎实练好内功

(一)完善制度,确保教学过程规范有序

根据《江苏省农广校学籍管理细则》、《教学班管理细则》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并在多年从事中职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重新修订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教师考核细则》等,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职责、任务,规范教学行为。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学常规严格考核,教学效果的好差不是由学校“说了算”,而是把测评权交给学员,由学员“说了算”,从根本上解决考核不真不实走过场的问题。

(二)强化师资培训,炼就一支过硬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师16人,其中5人是师范类科班出身,其余都是非师范类农业院校毕业,对教学常规并不了解,且农民中职教育开设专业多、涉及知识面广,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还要指导实践。为此,学校充分利用泰兴市大农业机关、事业单位合并到位这一有利条件,在全局范围内聘请一些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校授课,在开学前专门请市教育局的专家来校培训师资,每学期一次,讲授教学五环节的基本内容,讲授实践指导的方法和要领,并由两名教师现场试讲,请专家和其他教师当场评课,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培养和造就一支能上课、上好课的教师队伍,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校本视导,确保每节课认真有效

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校本视导(以校为本的视导),对所有教学班的上课情况,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检查,查阅班务日志、上课出勤记载、成绩动态分析表、实践记载,对各班的检查结果认真分析对比,以此作为班主任、教师评优评先的依据;同时借省校年度教学质量督查之际,对检查组指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在下一学期开学之初开展回头看活动,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经过反复锤炼,教学常规做到炉火纯青,这一做法得到上级校的肯定,央视七套专程来校拍摄教学专题片,推广学校的做法。

三、以创新办学模式为统领,增强发展动力

(一)建立“学校+园区(农场)+农民”办学模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在社会调查中,市农广校发现全市16个乡镇都有规模不等的农业园区,过半数的村都有家庭农场、规模养殖户等,他们有很好的资金优势,开辟了适销对路的市场,但所招聘的务工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没有专业知识,过去没有干过这一行,只能做一些死活儿,业主为此伤透脑筋,急需对这些人加以培养。为此,市农广校调整办学思路,本着“就近、实用、实效”的原则,依托园区、农场、规模养殖户,以农民教育为主线,构建“学校+园区(农场)+农民”办学模式,学校为办学主体,在园区所在村设立教学班,学校负责师资、教学、技术指导、跟踪服务、考核考试等。园区(农场)负责提供实践基地、协助实践指导等,农民既是园区(农场)里的工人,又是教学班的学员,忙时从业闲时上课,在教学班里学理论知识,到园区(农场)实践,真正做到让农民朋友不出村上学,掌握致富技术,真正做到让政府放心、业主安心、农民欢心,一举三得。

(二)中高职学历融合,释放蝶变效应

农民中职教育只局限在中职水平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籍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种养大户、回乡士兵、村组干部等,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学历基本上是高中、中专或大专,但过去所学的专业与目前的工作岗位不一致,他们既希望学到目前需要的专业,同时也希望在学历层次上有一个提升,满足自身发展和为农服务的需要。为此,市农广校积极与乡镇及有关高校联合开办相同专业的大中专复式教育,注册双学籍,学习形式上采用中专“半农半读”,大专为“函授+集中面授”,在实践活动上采用“集中指导+自我实践+毕业设计”方式,通过毕业答辩,把实践活动引向深入,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实用性。这种深度融合不仅让学员文化层次得到提升,同时对农广校的教学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层次得到跃升,办学性质发生蝶变,提高了农广校的品味和档次,这也是农广校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

四、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努力服务三农

(一)选好实训基地,做到能学会用

在注重理论授课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确定24个实践基地,这些基地有规模、有场地、有教学班、有指导教师,涵盖所开设的七个专业,能满足所有学员的生产实践活动;同时学校派专人负责实践工作,指导学员的操作和安全。实践结束后,每位学员都必须参加中级工技能鉴定,2015年鉴定学员548人,通过率为98%。

(二)坚持跟踪服务,做到随叫随到

学校定期对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种养大户、生产能手、农产品经营户等学员进行跟踪,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现状、市场销售情况、技术难题等。每次上门有问题及时加以解答,不能解决的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帮助解决,给每位学员发放一张联系卡,一有问题立即得到答复。所有学员按专业分类,每月发送三四条短信,让所有学员及时掌握当前农产品价格行情,时事政治,新知识新概念等,做到不误农时。

农民中职教育虽取得一定的成绩,对照上级校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员工学矛盾突出,到课率得不到保证;二是学员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感悟性差,记忆不到位;三是实训设施设备缺乏,经费不足,实训效果难以提高。在今后的办学中,我们将总结经验,克服不足,紧紧围绕“怎么种地”这一课题,加强教学研究,创新办学模式,以实用型人才培养为最终目标,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以个性化教学为本校特色,加强和高校联合,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努力为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再立新功。

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泰兴市分校

封同宣

猜你喜欢

教学班泰兴市农广校
泰兴市打通末梢堵点 提升治理精度
泰兴市:架起基层“连心桥” 推动侨务工作走深走实
泰兴市依法行政 规范行政行为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雅韵·智慧·健康
泰兴市 党员突击队 战“疫”急先锋
开展对外交流增强文化辐射
——厦门老年大学举办海外教学班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