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特征分析

2016-05-14柳璐

商情 2016年41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人力资本

柳璐

【摘要】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进行测度,根据产业发展模式的特点将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四个综合经济区,并利用Enders & Lee(2012)提出的灵活性傅立叶函数对我国省际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劳动力就业结构具有稳定收敛的特点;而我国华北综合经济区、东南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重庆、云南除外)的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不具有稳定的特征,验证了“孔雀东南飞”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主要特征,且该特征符合人力资本理论。

【关键词】就业结构 人力资本 傅立叶函数 结构突变 收敛

一、引言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1974)曾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这一说法充分体现了劳动要素在生产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孔雀东南飞”是用来形容劳动力大规模地向中国东部、南部流动的现象。受长期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变化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就业结构矛盾将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之一。突出的结构矛盾,意味着未来大量劳动力必须在职业、行业、区域之间进行调整,这对于劳动者自身职业选择、职业能力,对于人口政策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都会形成巨大挑战,此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被采用,高技能工人的需求不断加大,进而导致劳动就业结构出现变动。因此,在当前结构转型的背景之下,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不仅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还能从中观层面认识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的区域差异性,对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文献梳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力资本在劳动生产中所占地位的日益凸显,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同时劳动力在地区间不断转移及城市规模受到限制的条件下,高技能劳动力相对需求逐渐显现,促使了劳动力就业结构出现“分异”的格局,即地区间高技能劳动力需求逐渐变大,对这一现象的主流解释是“技能偏向型”进步(姚洪心和王喜意,2009)。Leamer et al.(1998)认为在一般均衡条件下,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将更有利于低技能工人就业,而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则会更多地惠及高技能工人。从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学者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同时也不难发现,学者在对劳动力就业结构进行研究中,大多是从整体视角分析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和特征,如张桂文(2001);从经济结构的变化出发,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规律来研究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忽略了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存在区域差异性的特征,从而导致无法全面认识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此外,学者在研究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时,很少有學者从政策层面来分析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的变动,无法捕捉就业结构的变动对政策性冲击所产生的市场反应。由于政策的变动会对市场的调节产生“突变”、“非对称性”的影响。因此,传统研究方法并没有考虑到“结构突变”所产生的影响,假设变量在受到突变性的外部冲击后,该变量经历了等速、连续调节的过程趋向稳定,并进而会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差。

鉴于此,本文将采用Enders & Lee(2012)提出的灵活傅立叶非线性函数方法对我国省际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背景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进行测度,以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的自身变动特征为基点,通过对省际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以期得到就业结构的区域差异性,并进而检验“孔雀东南飞”是否为当前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的特征。

三、实证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为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由于西藏历史数据统计不完善导致数据缺失,因此将西藏排出本研究范围。我国自1978年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提高劳动力技能的政策,如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使得人口的整体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鉴于此,本文在研究样本期为1978—2012年的基础上,考虑到就业结构受政策影响而发生结构突变的情况,本文采用非线性傅立叶函数对我国省际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的稳定性进行检验。

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而言,该经济区中的劳动力就业结构不平稳的原假设被拒绝,然而华北综合经济区、东南综合经济区、以及大西南综合经济区(重庆、云南除外)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不平稳的原假设也均被接受。换句话说,我国大部分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发散趋势,不具有稳定、收敛的特征。同时,大西北综合经济区所有省份的F(k)统计量都显著,表明该综合经济区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呈非线性变化趋势。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虽然F(k)统计量都显著,但只有重庆和云南的τLM()统计量显著,意味着除重庆和云南之外的其它地区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不稳定,呈现发散的特征。同样华北综合经济区和东南综合经济区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呈非线性变化特征,但τLM()统计量不显著,表明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就业结构不稳定,意味着这些不具有收敛特点区域的劳动力就业结构无法自行恢复稳定,需要依靠地区产业模式进行引导,才能达到就业结构的稳定。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进行测度,利用有别于传统线性平稳性的检验方法,采用Enders & Lee(2012)所提出的傅立叶函数对1978—2012年期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证结果表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稳定趋势,而华北综合经济区、东南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重庆、云南除外)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呈非线性发散趋势,意味着大西北综合经济区高技能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而其他综合经济区(重庆、云南除外)高技能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较高,表明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作用尚不能控制发散区域的劳动力就业结构,验证了“孔雀东南飞”是当前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的主要特征,而且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与人力资本理论相符合。就人力资本而言,其范畴相对比较广泛,不仅包括教育,还包括健康状况;不仅包括学校教育,更包括人力资本积累。因此政府在加大教育投资的同时,重点是以扩大与就业结构相适应的教育投资,建立有利于就业和创业的体制机制,使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学生等群体尽快成长为中等收入群体。

参考文献:

[1]王爱文,莫荣,卢爱红.中国就业结构问题研究.管理世界,1995(4):8-15.

[2]姚洪心,王喜意.劳动力流动、教育水平、扶贫政策与农村收入差距——个基于multinomial logit模型的微观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9(9):43-51.

[3]蔡昉,林毅夫,李周合.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人力资本
基于深度学习的我国就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改革研究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马鞍山市产业、就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