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脱贫新样板

2016-05-14王芳

中国报道 2016年5期
关键词:商洛市商洛贫困村

王芳

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陕西商洛的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矿产资源开发中形成的尾矿库也占全国的1%,两个1%成为压在商洛头上的两座大山。

“秦岭最美是商洛”已然是陕西省商洛市的一张城市名片,而这张名片的背后却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帮助近50万贫困人口脱贫。

商洛地处秦岭腹地,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同时,商洛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担负着“一江清水供京津”的重任。对商洛来说,如何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确保群众脱贫致富是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

扶贫是一场难打的仗

一条狭长的水泥路通向山里,道路两旁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小洋楼,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早年的泥土坯房。“我们过去就住在那样的房子里,不过现在已经没人住了。”王涧村一位老人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20多年来,王涧村变化非常大,村民的生活都在好转。”商洛市商州区杨峪河镇党委书记王鸿炜告诉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的学员们,2015年以来,王涧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1478元,比2012年增加了2600多元。

而这主要得益于王涧村的区位优势。利用靠近中心城市与租金较低的优势,王涧村发展了一些服务中心城市的产业,比如村庄路口的建材城、汽车贸易产业。尽管如此,王涧村并没有留住大部分年轻人。在村里当了五年“村官”的李倩告诉本刊记者,现在靠种植农作物来增加收入的村民非常少,有的人将土地承包给别人种植核桃,可以带来收入,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45户人家,年轻人大多都出去打工了,其余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李倩说,“很多老人都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等慢性病,主要靠农村养老保险或子女来赡养。”

2016年,商洛市开展了脱贫攻坚驻村入户工作,组织各级部门建立脱贫攻坚工作队,实行一个贫困村派驻一个工作队,驻村入户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加快脱贫攻坚工作。据悉,目前商洛885个驻村工作队已经进村入户,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

作为“脱贫攻坚工作队”的一员,在杨峪河镇工作的公务员程雪告诉记者,她一周前去了民主村做贫困情况摸底,村里有170户564人属于贫困户,而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老人和残疾人,他们只能依靠国家的医疗社会救助。在商洛,类似这样的特殊贫困人口有15.85万人。

而这只是商洛众多贫困村中的一个。据商洛市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汪盛林介绍,截至2015年底,商洛市共识别贫困村701个,贫困户16.19万户49.02万人,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分类帮扶机制。

多项措施助力扶贫

要使如此庞大的人口脱贫,商洛面临严峻的发展挑战。为此,商洛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走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把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作为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有效途径。”汪盛林说,他们主要发展商洛特色农产品“八大件”(板栗、核桃、香菇、肉羊、土鸡、土猪、高山蔬菜、木耳),不断加快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开发,促进农业增效。

特色农业“走出去”离不开电子商务的支持。在山阳工业园区的电子商务中心,本刊记者看到了具有山区特色的各式农产品,有核桃、香菇、木耳、板栗、茶叶等。据介绍,这些主要通过山阳县逛集网对外销售。目前,电子商务已应用到多个生产和消费领域,覆盖全县所有镇办和30%以上的村(社区)。

此外,商洛还采取“园区+企业+基地+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的创新金融扶贫,移民搬迁与现代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园区、新型城乡社区、精品旅游景区的搬迁扶贫等多种扶贫举措。

而搬迁扶贫一直以来都倍受关注。在山阳县漫川关镇,本刊记者看到了一排排建在山脚下的移民小区,整齐漂亮。在移民小区周边的“漫川人家”景区,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这里的大部分住户都是从山上搬下来的贫困户,很多人已经进入景区工作。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商洛市共建设集中安置点730个,搬迁9.2万户34.9万人,其中搬迁贫困户4.9万户19.1万人。

目前,商洛还有40多万贫困人口,几乎都生活在山区。商洛市将在2020年前全部完成搬迁,并通过移民后续产业扶持,加大就业创业培训、鼓励外出打工等手段,确保搬迁群众实现脱贫。

发展循环经济补短板

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担负起“一江清水供京津”的任务,对商洛来说,循环发展成了最好的选择。

作为欠发达地区,商洛在发展经济上存在经济质量差、贫困人口多和人才缺乏等多个短板。“第一产业不优,第二产业不强,第三产业不旺。”商洛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杨卫用18个字概括了商洛的经济发展现状。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商洛山多地少,同时也承担着维护区内生态安全的发展责任。为此,很多商洛人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将原承包地实施封山育林。“为了减少人为对水源地的生态破坏,坡度为25度以上的耕地需要退耕还林。”杨卫说。

与匮乏的耕地相比,商洛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过去矿产资源开发是支撑商洛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杨卫告诉本刊记者,“所以当时想着怎样把矿吃干榨尽。”但由于技术等原因的限制,在矿产开发过程中,上游产品被利用后,产生了大量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尾矿。据了解,目前商洛有116座尾矿,占全国尾矿的1%,占陕西省尾矿总数的42%。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商洛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杨卫说,目前商洛10个循环经济产业链全部建成,重点发展循环农业、循环工业、循环服务业和社会层面四大循环体系,循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70%。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培育壮大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十大优势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率先在陕南建成创新型城市,把商丹园区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永平说。

猜你喜欢

商洛市商洛贫困村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专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陕西商洛:创出菌蔬轮种发展新模式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商洛市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商洛水源地生态经济区划分析
商洛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