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与西双版纳佛教文化交流

2016-05-14刀孟黛

人间 2016年5期
关键词:袈裟布施僧侣

摘要:地缘与亲缘关系让中泰两国之间的交往密切,特别是西双版纳与泰国同属于南传佛教文化区,使得双方的佛教文化交流形式多样而频繁。佛教仪式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南传佛教传统节日,泰国与西双版纳间,政府官方层次的布施袈裟仪式则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关键字:南传佛教;宗教仪式;布施袈裟;西双版纳;泰国

中图分类号:B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16-02

西双版纳地区与泰国同信仰南传佛教,且南传佛教是由泰国清迈经缅甸而传入。“文革”特殊时期对西双版纳的破坏让南传佛教出现断层,为了南传佛教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复兴与发展,需要积极向泰国这样的佛教国家学习,相互交流。同时西双版纳地区的地理优势与泰国兰那历史上的亲缘关系,促使西双版纳与泰国的佛教文化交往更加频繁,且日益多样。布施袈裟仪式是南传上座部佛教重要的传统仪式 ,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一般仪式的时间是在开门节的一个月内举行。布施供奉袈裟给佛教僧团,具有积德行善,护持三宝,祈福众生,祝福国泰民安的重要意义。

一、布施袈裟的来历

泰语中的袈裟一词来自于巴利语。据说在佛陀时代,僧人们常常是自己染制袈裟,因为那时候施主们仅仅是供养布料给僧团。佛陀在舍卫国时袛树给孤独园,有三十位比丘陀行,以精进修行来忏悔消除业障。他们准备去礼拜佛陀在佛陀身边结夏安居,但是他们没有来得及在结夏前感到佛陀身边,就不得不停留在途中一个叫桑袛多的城市,并在城中结夏安居。结夏结束后,他们马上赶往舍卫国,但是在途中遇到大雨滂沱,从他们出家以来,只保留三衣一钵,不像现代的僧人有伞可用,因此他们精疲力尽才来到佛陀身边礼敬佛陀。佛陀询问他们一路上的情况,听了他们一路上艰难的经历以后,便制定了一条新的戒律:同意比丘在结夏安居完成时,在适当的地方行加提那袈裟法(接受信众供养僧衣)。对信众所供养的袈裟也是有规定的,袈裟不可以是偷来的,不可以是借来的,不可以是旧的。①在南传佛教中,信众供养袈裟得到的福报会是最大的,因为僧侣们结束了长达3个月的精进修行,具备很高的德行,信众供养袈裟给他们,将会得到5种功德,一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危险。二所食的食物都无毒。三所拥有的财产不被水、盗贼、恶王及恶子女所毁坏。四衣物富足五能获得其它的善报。

二、泰国国王在西双版纳赐袈裟仪式

泰国国王的赐袈裟仪式今年已经是第十四年到西双版纳了,第一次是在西双版纳总佛寺,今年则是在打洛的勐景来村寨。西双版纳现在已经不像泰国清迈,在每年布施袈裟之前都要自己撕棉花,织布,染色制作供奉的僧衣,因为这些手工传承已经在文革特殊时期慢慢的流失了。现在每年信众供奉的僧衣袈裟,都是寺庙统一从泰国,缅甸等国家进口,在举行袈裟布施仪式之前信众从寺庙里把袈裟请回家,然后第二天举行仪式,信众再把请回家的袈裟带到寺庙布施给僧侣。虽然传统手工制作袈裟的习俗已经失传,但是西双版纳地区依旧还保留着这个原始的南传佛教仪式。②

2015年11月21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洛镇勐景来村寨举行的泰国国王代表团赐袈裟仪式。此次袈裟布施仪式有89位佛教高僧组成僧侣团接受布施,并且邀请全西双版纳州近3000名信教群众参与当天的布施活动。

在西双版纳所举行的泰国国王代表团赐袈裟仪式中,所有的供品准备,仪式大殿的布置,仪式每一项步骤都按照泰国皇室对赐予袈裟仪式的要求进行。赐予仪式显得庄重,有条不紊。

(一)仪式所用的供奉品。1.佛殿内大佛像所用的被子和蜡烛包成一份。2.僧侣的三法衣。3.其他的供养品,包括僧钵,台灯,餐具,枕头,饭盒,毛巾,热水壶,织物等生活用品。4.一套工具。临近赐予袈裟仪式前,佛教事务厅会把供养品清单发到上议院秘书处,为了让工作人员去宗教赞助厅仪式处去拿所需要的供养品。在举行仪式的大殿里会摆放一个供品桌,供品如何摆放在供品桌上也是有规定的。整个桌子分为三层,国王的照片放在中间最上层,放有袈裟的高脚盘放在中间中层,放油香,蜡烛,花束的高脚盘放在中间最下层。桌子的其余部分放上素花,要摆放得当,漂亮。供品桌上不需要插放国旗等其它旗帜。在寺庙大殿外,有许多信徒用十元和一元不等的纸币和彩色花纸扎成供养的寺庙的“树钱”。因为在古印度,人们会把袈裟放在寺庙外面的树上,但是这些袈裟不是特定要供养给某位僧侣,如果哪位僧侣没有衣服穿,就去拿挂在树上的袈裟。到现在人们用这样的“树钱”来代表以前挂有袈裟供品的树,在西双版纳许多佛教仪式中都可以看到信众供养的“树钱”。

(二)仪式的流程。仪式从当天的10:00开始,泰国外交部副次长以及代表团和西双版纳州副州长,在信众们的热烈欢迎下进入勐景来村寨佛寺的大殿。副次长双手持拿袈裟面对泰国国王像,全体起立播放泰国歌颂泰王的歌曲,歌曲结束向泰国国王像敬礼。泰国外交部副次长手持袈裟放在金色的高脚礼盘上,点燃放在佛像下方的蜡烛,礼敬佛陀。从礼盘上拿起袈裟,双手持拿,面对佛像念诵巴利文的一段经文,意思是:“礼敬那位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南传佛教在诵经和各类仪式之前都会念诵这段经文。转身面对接受袈裟供养的僧侣,念诵一段供奉词,供奉词的大意是:“这件袈裟和其他的供养品,是泰国国王普密蓬恩赐的,由参议院受殿下之托,来供养给在这座寺庙里入雨安居的僧团,愿僧团接受这件袈裟功德衣”。供奉词念诵完毕,把袈裟放在僧侣所在位置下方的高脚盘上,副次长回座位就坐。然后由一位僧侣发表一段讲话,大意是:“这件袈裟是泰国国王的愿心,是属于如法的布施供养,让我们僧众依照佛法戒律来推选一位,在安居三个月都精进修行,最合适的比库来接受这次布施。”由副次长和代表团的成员亲自把布施供养品供养给每位参加仪式的僧侣。副次长和中国方出席仪式的西双版纳副州长分别致辞。然后僧侣们一起念诵一段祝福经文。仪式的最后一个部分寺庙方向泰国国王代表团回赠送礼物,寺庙方面都会给参加仪式的嘉宾一份回礼。

布施袈裟仪式结束以后,89名参加仪式的高僧进行托钵仪式。“托钵”也是佛教传统仪式,佛陀涅槃以前曾嘱咐弟子们要四依,即“树下住,粪扫衣,托钵乞食,依陈弃药”,为了让弟子们不要执着于物欲,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修行上,精进修行,同时也给信众更多的机会布施行善,种下福田,启发信众的善心。

托钵仪式结束以后僧侣们将到勐景来寺庙里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神泉中,取出泉水,向信众滴洒,带去福德。

(三)佛教仪式交流的意义。这样的传统仪式是南传佛教在西双版纳地区恢复发展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僧团与僧团、僧团与信众之间互动沟通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于僧团的僧侣来说布施袈裟仪式是对他们三个月的入安居精进修行的认可和支持。

对于信众来说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活动中去,笔者注意到信众在佛教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忙准备仪式供品,用品,整个村寨的村民都在为仪式的顺利举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或者是作为义工参与到佛教仪式活动中,让信众成为佛教仪式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成为促进佛教仪式交流的重要外在推动力。

注解:

①感谢西双版纳勐景来佛寺贝叶书院都来僧侣提供口述资料。

②感谢西双版纳勐景来佛寺贝叶书院都来僧侣提供口述资料。

本文是刀孟黛硕士毕业论文《泰国与西双版纳南传佛教文化交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袈裟布施僧侣
夕阳下的僧侣与大佛
缅甸·仰光
“求乞”与“布施”之间
德善
袈裟
顾恺之募捐
泰国近半数僧侣超重
八戒的悲催回忆录
佛祖的袈裟
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