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大学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方法

2016-05-14张若冰

人间 2016年5期
关键词:表现力舞蹈动作

张若冰

摘要:舞蹈是肢体艺术的一种,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感情的重要方式。其本质是感情诉求的表达。而肢体动作与眼神语言是其感情表达的载体。现在,舞蹈已经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大学舞蹈教育过程中,既需要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感情的阐述,又需要学生对舞蹈中所包含的艺术与感情进行深入的体会。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这门肢体艺术的精髓。本文就大学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舞蹈教学;情感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74-02

一、舞蹈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性

(一)是衡量专业舞蹈演员能力的重要指标。

舞蹈不同于其他肢体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要求动作上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同时还注重肢体动作之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尤其是要求其必须具有完美的艺术表现力。在此过程中,动作的标准性固然是衡量一个舞蹈演员自身能力的标准之一,更重要的是对情感的表达、对艺术的表达。所以,标准到位的动作是舞蹈艺术的载体,是外在表现形式。因此,舞蹈只有具有情感表现力,才能成为艺术。

(二)是传达精神内涵的保障。

作为当前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的本质是通过标准优美的肢体动作,来进行艺术情感和精神内涵的表现。评价舞蹈艺术最重要的标准不是其动作的规范性,而是其肢体动作所负载的精神内涵。只有通过肢体语言将精神内涵充分表达出来,才能真正达到舞蹈艺术的目的。如果在舞蹈表现过程中忽略了这一点,而过分的注重肢体动作表面的流畅性与优美性,就会本末倒置。

二、舞蹈表现力的影响因素

(一)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是影响舞蹈表现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的科学数据证明,先天因素是一种能力倾向,是影响大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一点,在少数民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受到先天遗传的影响,在舞蹈表现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在该方面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此外,心理素质也是影响大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先天因素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让大学生在进行舞蹈艺术表达时将自身水平保持在一种稳定状态,从而可以更好的舞蹈所包含的情感和艺术表达出来。如果心理素质较差,舞蹈艺术表达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舞蹈情感表现力。

(二)后天因素。

后天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舞蹈情感表现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舞蹈方面的情感表现能力虽然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是影响情感表现力最终结果的还是后天因素,后期是后天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影响舞蹈的情感表现力的后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舞蹈的情感表现力的第一因素,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生长环境。某些学生出生在舞蹈家庭或者是少数民族,由于从小受到舞动艺术的熏陶,其舞蹈的情感表现力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并提高。这一点在该类学生对于舞蹈的兴趣以及领悟能力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2.教学环境。多数大学生的舞蹈情感表现力都是在后天学习中培养的。所以,教学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舞蹈的情感表现力的最重要因素。尤其是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以及教学课程,对该方面的影响更是非常的大。在当前,由于受到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对大学生舞蹈方面的情感表现力的培养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革新,从而发挥环境影响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在该方面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目的。

3.教师的影响。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有着言传身教的作用。但是在当前,部分舞蹈教学在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对教学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提高大学生在舞蹈方面的情感表现力的时候,先要做好教师的工作,扭转其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采取积极的教学态度,对学生进行耐心、详细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在舞蹈方面的情感表现力。

4.心理因素。在影响大学生舞蹈方面情感表现力的众多因素中,心理因素是最为特殊的。该因素当中既有先天遗传部分,又有后天培养部分。在先天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后天培养,这样才能保证心理素质的稳定性,才能保证在进行舞蹈的情感表达时自身能力的正常发挥。

三、大学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措施

(一)注重对学生舞蹈理论的培养。

理论知识对于实践有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这一点在舞蹈教学中也不例外。但是,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区,过分的注重对学生的舞动技巧的教学,而忽视了舞蹈理论教学。这样错误的观念造成了教学方向上的根本性错误,从而使舞蹈教学本末倒置。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大学生舞蹈情感表现力的培养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要想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就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观念的改革,将舞蹈理论的教学提升到新的高度,这样才能使舞蹈教学实践活动中具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才能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性,才能促进学生对于丰富的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确立舞蹈表演教学的目标。

舞蹈表演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进行动作技巧的教学,而应该是舞蹈动作与情感表现的双重培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才能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进行深入挖掘,促进其舞蹈动作与情感表达的充分结合,以此来深化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体验。

(三)对舞蹈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正确的舞蹈教学方法,有助于舞蹈理论知识的传递以及动作技巧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在树立正确舞蹈教学观念的前提下,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化改革和创新,从而促进教学方法向着多元化的方向改进。此外,还应该加强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将情境教学等先进的舞蹈教学方法应用的教学实践当中,以促进学生情感表达力的提高。

(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和表演的过程在于,艺术家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了生活里的闪光点,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然后运用艺术的手段将这种素材予以加工、整合和变形,最终用艺术作品和艺术表演的形式予以展现。舞蹈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自然也是来源于生活的,最早的舞蹈作品,就是在人们的劳动中孕育而生的。而当前的舞蹈教育的误区在于,学院派和科班化的色彩太浓,为了表演而表演,为了教育而教育,忘记了舞蹈的来源和舞蹈表演的实质。使舞蹈表演和舞蹈教学被架在了一个高台上,接不上地气。同时,作为一个舞蹈表演者来说,对于生活的经历和感悟,对于他们的表演时十分重要的。举例说来,一个十二岁的学生和一个二十二岁的学生,都表演同样一段舞蹈,可能在技巧和软开度上,十二岁的学生占有优势,但是在舞蹈表现上,跟二十二岁的学生就有了本质的差别。这是因为他们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更为丰富,在舞蹈中会自然的流露出来,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个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的闪光点,那么学生的舞蹈表演,一定会有一个扎实的基础,而不会给人以假和空的感觉。而这种自然流露的真实,正是舞蹈表现力的关键之所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塑造自己追求现实生活中真、善、美的情怀,就一定能够在舞蹈表演中感受到沸腾生活的馈赠。

(五)加强学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大多数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入学之前,基本功都不相同,有的可能好一些,有的可能差一些。所谓舞蹈的基本功,是指从事舞蹈艺术所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包含身体的力量、软开能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反应能力等等。基本功对于舞蹈表现力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就像是一个连走路都不会孩子,我们怎么能要求他赛跑的姿势很优美一样。如果没有扎实和过硬的基本功,动作就会出现僵硬、呆板,一些有代表性的动作甚至都做不出来,就难以深刻的表现出舞蹈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对于舞蹈表现力的追求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把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当做重点来抓,而且要常抓不懈。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它是舞蹈表演的基础,也是必备的条件,在教学中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能够熟练的运用手、眼、身、步等各个身体部位的风格韵律,到达一种左右逢源的程度,通过扎实的舞蹈技巧,更好地表现出作品,获得了观众的共鸣,舞蹈的艺术表现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六)培养舞蹈动作与情感对应的想象能力。

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与让学生掌握了一些技巧和动作,而是应当努力地挖掘具有特定风格的人体律动和情感对应,每一个动作就是一种情感的体现,让舞蹈作品的情感贯穿于表演者的每一个动作之中。这种舞蹈动作和情感的对应能力,实际上也是表演者在美的形式和美的内涵中,主动寻求呼应的审美感知过程。这种情感的来源,除了来自于表现者现实的生活体验之外,还要靠学生想象能力的养成。因为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没有去过草原,而要表演蒙古族的舞蹈;没有当过兵,却要表现军营题材的舞蹈,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靠合理和充分的想象。所谓想象,是指以原有的表象和经验为基础的,创造出一个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已经存在的记忆和经验在人脑中的重新融合,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日常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角色和经历,要主动的去搜集一些资料,或者是文字介绍,或者是音频视频,在对角色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充分施展自己的艺术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为舞蹈作品中的人物,把自己置身于舞蹈作品所表现的场景之中,使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因为内心情感角色的完美切合,而使表演呈现出感人的艺术表现力。

(七)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舞蹈表演绝不是一个或者多个动作的机械展示,每一个舞蹈动作的编创,都包含着此舞蹈编导深刻的含义和情思,而舞蹈表演者想要表现出这种内涵和情思,就需要有全面的综合素养,否则就难以理解透舞蹈作品,舞蹈表现力也就无从谈起。首先思想道德方面,一个舞蹈者,要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着深切的热爱之情,这不是一句空话,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能在对舞蹈角色的理解和把握上拥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比如表现军人战争内容的舞蹈作品,我们解放军战士之所以能够抛头颅洒热血,就是因为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有着深切的热爱,如果表演者没有这种思想和情感,何谈与作品的充分融合?其次是文化理论方面。除了专业理论的学习之外,还要广泛地涉猎多种学科,无限量地扩大自己的知识层面,现代舞蹈的设计内容广泛,不可能只从事一种舞蹈题材的表演,只有多学习、多储备,才能在舞蹈表演中做到有的放矢。

(八)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1.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例如,教师在教授新中国古典舞时,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要了解新中国古典舞的来龙去脉,服务于教学,能把知识活化,能在科学体系中游刃有余地把握自己讲授的学科,能展示知识本身发展的无限性和生命力,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育人并且传承舞蹈文化。

2.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能力。舞蹈教师应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不但舞蹈动作标准、规范,而且具有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楚地解说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名称、技巧、力度,还能编排舞蹈动作,使之连接自然,组合巧妙,传情、达意;具有深邃的审美能力,艺术欣赏和鉴别能力,能够及时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舞蹈表现力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生成。

(九)深度钻研作品,寻找情感共鸣。

在舞蹈教学中,每一个舞蹈都是一个作品,这个作品由音乐和舞蹈动作组成。因此,在教学之前,舞蹈教师应该对音乐资料进行深度钻研,了解资料传达的信息,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要向学生解析音乐作品的全部信息,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也不能单从音乐形式和结构来分析,而是要把音乐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下来解析。因为每个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都是非常有限的,只有了解舞蹈作品所要反映的人物、风俗、历史和思想内容,才能在情感上形成共鸣

总而言之,舞蹈教学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从而进一步提高舞蹈教学中学生的情感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刘寒冰. 试论大学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方法[J]. 音乐时空,2014,22:117.

[2]汪茜. 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J]. 中外企业家,2014,21:166-167.

[3]徐东琴. 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方法探讨[J]. 大众文艺,2015,10:249.

[4]李志晓. 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探究[J]. 大众文艺,2016,01:234-235.

[5]殷广乐. 试论舞蹈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力[J]. 大舞台,2011,09:219-220.

[6]武海艳. 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探讨[J]. 商,2013,22:348.

[7]李亚栋. 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 大众文艺,2012,23:260.

猜你喜欢

表现力舞蹈动作
下一个动作
舞蹈课
纤变墨画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