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小木匠”到“大国工匠”

2016-05-14王宝和玉茗

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兴安岭工匠

王宝和 玉茗

46岁的白伟东是大兴安岭神州北极木业有限公司一名高级技师。白伟东17岁初中毕业就参加了工作,30年来一直工作在生产一线。先后获得国家专利24项,解决木结构生产设计难题30余项。2016年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白伟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工人最高奖项,荣幸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小木匠”的大梦想

白伟东出生在农村。5岁那年,他跟随转业开发建设大兴安岭的父亲,来到有着“生命禁区”之称的漠河前哨林场。工作初期,白伟东从事林业机械设备的组装、拆卸和维修,这让他对机械原理非常痴迷,特别是对加工后的树木型材有说不尽的喜爱。

1996年,白伟东应聘到宜家木业公司,负责维护当时最先进的集成材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这项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的电气一体化知识,而白伟东却只有初中文化。当时他想,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拼了。

之后的两个月,白伟东干脆吃住在车间,闷头学习机械原理,研究配件情况,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不少兄弟单位的进口设备出现问题时,都请白伟东去帮助解决。一时间,白伟东在大兴安岭和内蒙古林区小有名气,以至于北京百强家具公司和大连一家公司以10万元年薪聘请他。以当时的收入来说,那真是天大的诱惑,但白伟东舍不下大兴安岭的青山绿水,他的根在大兴安岭,他的情在大兴安岭,白伟东要在这里实现一个从“小木匠”到“大国工匠”的梦想。

1998年,一个日本客户来公司订购6.2米长的集成材,而公司的指接机不足4.2米,日本专家说:“你们中国人做不了这样的事情”,语气中暗藏着蔑视。白伟东感到愤怒,他当即拍了胸脯,并承诺3天拿出方案,领导半信半疑:“你真有把握?”白伟东热血上涌,保证绝不食言。

不知为何,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一些讥讽和嘲笑。白伟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有些后悔自己太鲁莽、太草率。他默默地对自己说:“白伟东你拼吧。”之后的72小时白伟东几乎没合眼,反复设计研究,最终,奇迹出现了,他们成功了。白伟东乘势而上,转向研究落叶松结构材的加工,并对设备进行改造,又申报了4项国家专利。

成为“龙江工匠”的一环

曾经有一段时间,白伟东的创新研发停滞不前,总感觉力不从心,失败、失败还是失败,质疑声、冷嘲热讽不绝于耳。白伟东一度消沉、低迷,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但是,女儿的一句话“爸爸,你是最棒的”又使他创新研发的激情倍增。通过反思,白伟东找到了瓶颈,那就是专业知识的匮乏。

此后,白伟东自学了《汽动与液压》《机电一体化》《林业起重输送机》等专业知识,查阅了文献资料500多篇,做读书笔记20余万字。2007年,白伟东考取了高级技师,通过自学,拿到大学本科证书。2011年,白伟东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计划课题——《落叶松结构结点设计研究与示范》项目,成为国家标准《结构用集成材》和《木结构设计规范》的参与修订者。

慢慢地白伟东体会到,人活着不能没有追求,要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了理论知识的补充,白伟东的心里有了底气。说实话,在内心深处,他非常仰慕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更仰慕修造出故宫、卢浮宫这种建筑的世界级工匠。中华民族的基因里,从来就不缺少工匠精神,如果他也能延续和传承一部分,那是他一生的追求和梦想。

2013年,大兴安岭集团公司去日本考察直径300㎜空心木柱项目,日本同行们都说:“这个产品中国企业做不了”。白伟东听后非常不服气,他下定决心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这次创新之旅,异常艰难,一步一个坎。刚开始,白伟东和他的团队选错了方向,而且越错越远,光是方案就推翻了20多次,始终没有攻克技术壁垒。白伟东感觉就像作了茧的蚕,看不到茧壳以外的世界。

正在迷茫时,助手不经意间的一句“以柔克刚”,使白伟东豁然开朗,也使整个研发峰回路转。他们运用“柔性收缩”思维,通过半年的反复试验,终于制作出第一台空心木柱液压拼圆机,可以生产规格300—1200㎜以内任意直径和长度的空心木柱,填补了国内外同类型设备的空白,并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

汗水浇灌梦想,努力终会成功。历时7年,由白伟东独立主持完成的《异形承载木梁拼板制造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项目共研发木构件加工设备25台套,尤其是采用指接技术、空心技术后,节约木材30%以上,填补了国际空白。几年来,白伟东为他所在的企业创造利润1.3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的评价是: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综合性、战略性和应用性,推动发展木结构产业,将有力助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都进入工业4.0时代了,人能做到的,机器人也能做到,还那么需要工匠吗?还那么需要“工匠精神”吗?白伟东认为,任何先进技术都是手臂的延伸,科技发展不能替代工匠勤劳智慧的双手。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既需要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大国工匠,更需要从容独立、执着专一,精致精细、务实创新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才是中国创造的内在支撑和恒久动力。

追梦的路上,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刻骨的伤痛。10年前一次焊接操作,让白伟东的手臂留下了永久的创伤,至今无法伸直抬高,夜间常常隐隐作痛。可是,他深知创新的道路上充满荆棘与坎坷,难免要有付出与牺牲,他不后悔。如果说,把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工匠比作中国创造密不可分的三个环节,白伟东就是“龙江工匠”那一环,他愿为龙江振兴贡献所有的智慧和力量,以“大国工匠”精神去擦亮“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品牌,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我们普通工人的时代担当。

猜你喜欢

大兴安岭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跨越千山万水的大工匠“云传技”
美丽的“中国之肺”——大兴安岭
大国工匠
关于大兴安岭冰雪产业发展的思考
大兴安岭不会忘记你
工匠神形
大兴安岭的铁道兵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