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刀下留情

2016-05-14七色一味画廊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金文篆刻书法

七色一味画廊

黄书墩老师1945年出生于彰化鹿港,从小濡染于当地的文化气息,年轻时先是协助父母经商,其后即使当“运将”,也不曾忘怀诗书雅翰,得空便学习书法,并于33岁时,偶然与篆刻家吴耀辉老师相识,久蛰于心中的习艺憧憬,激发了他学习篆刻的念头。来年由黄尝铭老师启蒙学习治印,其后再入石玺斋王北岳教授门下,由于黄书墩老师没有美术科系的学习基础,篆刻方面乃至艺文相关的知识,除了来自阅读,部分得自师门熏陶,尤其黄尝铭老师、王北岳教授座上经常有名家前辈造访,学问往往就在口耳间相闻。在师门风格取法奠基之后,黄老师便把触角延伸到明清近代流派印,并上溯汉印、秦玺、封泥、汉砖、商周甲、金铭刻等,他认为法度是技巧发展的依据,法度宜从学古中得之,因此黄书墩老师的篆刻风貌,虽隐约可见师门承袭,但已逐渐脱化为自家情调。至1989年,学习刻印不到三年,他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第四十四届省美展篆刻类便双获入选,1990、1991、1992更连续三年获得前三名,并取得“永久免审查”资格。

黄书墩老师的书法由王北岳教授启迪,习篆书、金文,而楷书、行书则受黄尝铭老师影响,线条质感逐渐形成一种婉畅中寓朴拙的样貌,用笔随兴,结字虚实,多了几分趣味,而由于写刻交互作用,字体字字独立,空间造形偏于平整,布局上的巧思犹如篆刻的挪边安排;自行上撷取了甲骨文、周金文、秦玉箸篆、汉金文、祀三公山碑、砖瓦文等古文字丰富的造形,并在书写时强调不同笔毫运用的异趣,此外将篆刻放大,搭配书法,无论缀以长诗或成语,都别有一番创意。黄书墩老师的书法虽以古文字为创作元素,但种种形式的运用,也能展现自成一家的书写风格和情调。

黄老师在篆刻、书法领域的投入,为他带来丰富的人生经历,而老师也积极于文化、艺术推广,诸如应聘个大奖赛、活动之评审、筹备委员,参与篆刻学会、新北势清溪艺文学会,担任台湾印社、玄修印社、摆接印社指导老师等等,并于1997年获颁“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黄书墩老师绝对称得上是自学成材的典范,虽然他的艺术成就并非学院教育的造就,然而其循系渐进,拜师学艺,广撷博采古今经典、流派之精华,同时秉持好学谦怀的态度,因此备受各界的肯定与爱重。

猜你喜欢

金文篆刻书法
语法填空专练
诗书画苑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养生八宜